第一图书网

1942饥饿中国

孟磊,关国锋,郭小阳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

孟磊,关国锋,郭小阳  

页数:

275  

字数:

1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交织着饥饿与恐惧的一年:300万人饿死,300万人逃亡,中原大地,饿殍载道。这是被遗忘的一年:历史文献鲜有记载,相关统计也都含混不清。这是1942年,旱灾、蝗灾、兵灾交加的河南,一场大饥荒正在肆虐。
  时隔70年,大多数亲历者已经去世。《河南商报》几经筹划,派出7名记者,沿当年难民逃亡线一路向西;历时半年,行走3000里,搜集第一手的历史细节,重返几经变迁的历史现场,访问历经劫难的灾荒亲历者,力图复原那一段被掩埋的历史。
  1942年,许多个人与家庭的命运被彻底改变,难民潮直接改变了某些城市的格局。1942年,几位记者的呼喊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一个政府的沉默让它彻底失掉了民心,一支曾经的劲旅却在民众倒戈的奇观中仓皇溃散……

作者简介

  孟磊,1963年出生,1985年进入河南日报社从事报纸采编和出版工作,先后担任《河南日报》记者、编辑及要闻处副处长,《国际经贸报》改革筹备组副组长,《城市早报》副总编辑,《大河报》副总编辑;参与筹备《大河文摘报》;主持筹备《大河健康报》。现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河南商报》总编辑。
  关国锋,男,1975年生,河南洛阳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一直在《大河报》等都市报任职,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商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中心主任。
  郭小阳,男,1980年6月生,河南项城人,写过诗,写过小说,现为河南商报深度报道部主任。

书籍目录

引子 / 1942:历史黑洞
第一章 / 山河破碎
第二章 / 天地不仁
 第1节 / 吃光卖光
 第2节 / 繁荣的“古董集”
 第3节 / 一个村子的死亡
第三章 / 浩劫
 第1节 / 蝗虫来了
 第2节 / 卖儿卖女
 第3节 / 人吃人
第四章 / 逃亡
 第1节 / 举目都是死别生离
 第2节 / 一路向西
第五章 / 博弈
 第1节 / 跟政府作对
 第2节 / 一场贪腐盛宴
第六章 / 愤怒
 第1节 / 被国家抛弃
 第2节 / 草民的反击
第七章 / 重访
 第1节 / 远去的大灾荒
 第2节 / 防空洞里的“饿死鬼”
 第3节 / 挖个洞就是家
 第4节 / 寻夫途中被拐卖
 第5节 / 荒芜下来的客车站
 第6节 / 古道深辙
 第7节 / 火车两边的人肉挂
 第8节 / 寻找日军炮台
 第9节 / 逃荒少年已四世同堂
 第10节 / 抱住车轴死里逃生
 第11节 / “鬼市”里的生计
 第12节 / 常香玉的恩情
 第13节 / 大逃亡在此停下脚步
第八章 / 叩问
 附录
 大灾荒下的人情人性
 历史不应遗忘——专访宋致新
 人这一辈子,做一两件事就够了——专访郭安庆
 主题阅读书目
 有些记忆需要重拾(关国锋)

章节摘录

2012年7月7日,郑州市花园口,黄河日复一日默默东流。如今这里已是一个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有大量游人。这倒是把花园口村带繁华了,村民们靠着黄河,养家糊口,发家致富。 在花园口村附近,是“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附近不远就是“扒口处”。 1938年,因日军进犯,蒋介石决定“以水代兵”,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此举造成89万人死亡,1250多万百姓受灾,史称“花园口事件”。 扒口处如今长满荒草,除了一座高高竖起的纪念碑,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初的痕迹。 旁边,是忙着做生意的花园口村民,一个做游船生意的年轻小伙子,每见游人路过,都热情地凑上去问:“坐船吗?” 指着这个纪念广场,问他是否知道当年花园口事件,小伙子匆匆答道:“俺这里没淹,别处淹了。”接着就问:“坐船吗?”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务局宣传科长祖士保说,当年他们曾到村里了解情况,发现所有的亲历者都已去世,一个老太太自称是亲历者,但核对了一下,年龄不对,“1938年她顶多两三岁,能有多少印象?估计也就是听村里老人讲过”。花园口决堤处的纪念碑 黄河花园口决堤堵口记事碑下,来自周口的农民工老葛和几个工友正坐着歇息。 因为是7月7日,恰逢抗日战争纪念日,一些学生在进行爱国教育宣传,一拨一拨的人,在纪念碑下听讲当年国民政府扒开黄河大堤,导致豫东成为“黄泛区”,89万人死亡、390多万人逃荒的事。 老葛们听得入神,待学生走完,几个人就开始讨论: “既然当时都淹了,那现在的花园口村民,还是原来的吗?都是后来搬进来的吧?” “不对,当时花园口村的人应该没被淹,他们事先知情,都已经跑了,主要是开封、商丘、周口那边的人不知道,正睡着觉,水‘呼啦’就淹过房顶了。” “当时不是有收音机了吗?为啥不用收音机通知大家水来了,赶紧跑?”有人问。 “那会儿也就大城市有收音机,乡下哪有?就算有,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哪还有空通知?” 这么一说,大家若有所悟。老葛还是有些愤愤的,“啪啪”弹了几下烟灰,他的老家周口,当年也是被水淹的灾区。 碑文的一面,刻着“济国安澜”四个字,落款是“蒋中正”。老葛看了半天,说:“我觉得吧,‘济国安澜’这个‘安’字得改改。” “咋改?” “改成‘济国淹澜’,你把国家都淹了,还安个啥?” 老葛们不知道,国民政府当年决定扒开黄河大堤,是为了抵挡西进的日军,绝对不会事先走漏消息,要是被日军知道了,换条路线进攻,这大堤就白扒了。扒开大堤后,他们按照事先周全的计划,立刻把责任推到了日军头上,对外获取国际舆论同情,对内转移老百姓的怨恨。从这个层面上,别说当时没有收音机,就算人手一部手机,蒋委员长可能也不会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将要被淹死的89万黄泛区人民吧? 从一开始,蒋委员长就是准备把河南当“牺牲品”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他在1942年的做法。 这样看来,农民工老葛们,和蒋委员长相比,显然太天真了。国民政府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花园口决堤事件”,和1942年有着绕不开的重大关系。 1942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前线暂无大的战事。数得着的,也就是当年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参加太平洋会议,当年4月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而此时的河南,并非稳定的大后方,半省沦陷,依旧处于中日交锋的前线。 早在1937年11月初,日军突人豫北占领安阳,到1938年2月底,华北地区大部沦陷,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几乎全被日军占领。5月徐州会战后,日军大举进犯豫东,12日占领豫东门户永城,接着夏邑、商丘、宁陵、民权诸县先后沦陷。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省会开封,后继续西犯郑州。 在日军进攻郑州前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击日军西进。 决策一层层下来,具体执行决堤的任务,落到了53军头上。于是,53军新8师参谋熊先煜,和工程师及工兵营几个人,到现场勘察。 都知道这是件造孽的事。P10-14


编辑推荐

孟磊、关国锋、郭小阳《1942饥饿中国》内容介绍:数十位亲历者记忆复原1942大饥荒,比小说、电影更真实。在陕西宝鸡,百分之七十的人是“河南籍”,这个城市相当一部分人是难民的后代。西安,火车站旁棚户区,昔日逃荒少年今已四世同堂。灾荒亲历者用记忆复原的1942大饥荒之惨烈和沉痛,以及个人和家族被这场灾荒彻底改变的命运,比小说和电影更真实。近百幅图片展现灾荒现场、历史遗存,沧海变为桑田,至为震撼!3000千里重访之路,为你展现第一手的历史细节,再现一段沉没的历史。记者历时半年,行走3000里,重走那条连着一个民族血脉的逃荒路。搜集第一手的历史细节,探访几经变迁的历史现场,感受亲历者的苦难记忆,以及在逆境中成长的生命力。记忆不可磨灭,灾荒从未远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942饥饿中国 PDF格式下载



三位河南新闻人重走当年河南大饥荒逃荒路线,采访了数十位亲历者,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写出的感人的作品。是用大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的,阅读当中几度忍不住情绪,这段历史真的不该被遗忘!很值得一读!


本书我感觉给读者详细解读了1942年,也就是民国31年河南那场大饥荒的前因后果,如果配上冯小刚的电影《1942》一起看,收获会更多!


河南大饥荒,易子而食


让我们了解1942年前后河南的那些事!教科书上没有的历史,值得一看!


历史不可能会忘记什么,只有人刻意掩盖什么!下一场饥荒已经过去,我们能否迎来新的饥荒????


祖籍河南,从小听爷爷奶奶讲述这个故事,只可惜那时还小。懵懵懂懂,现如今长辈已去世多年,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口述了。希望这本书能把我带回到我的童年和那个慌乱的年代吧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令国人震惊的故事,一段沧桑的岁月。饥饿中国,拾起一次回忆!!!


图片和文字深刻的反映了在国民政府统治下,饥荒中的老百姓如何在死亡线苦苦挣扎,看后让人为那场大饥荒中的人民感到很难过。


文字比电影更震撼,难忘的历史


好书往往给人反思,促人奋进,我们应该汲取历史力量,让苦难永远成为过去,让人们的梦想美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本书也不能从他本身的文学价值或者是可读性来判断了。说我们民族主义也好,说我们耿耿于怀也好,这历史永不能忘却。作为时代的记录着,媒体人不仅记录今天、也应引领反思历史,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我给予五星的唯一原因。


历史的力量在于细节!


真实历史


书不错,记者采访的,很真实


纸张质地和文字印刷的质量都很好,里面有很多记录了历史瞬间的图片和考究记录,很不错的书~


准时送达,书的质量不错,一段艰难而感人的历史,挺满意的。


一段被忘却了的记忆


庆幸的是没有生在那个乱世.了解历史


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书,请大家不要忘记曾经的饥饿。


让人震撼的一本书


可以与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配合起来读。了解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书很不错,客观的了解历史,记住1942年,那时还在抗日。


拯救即将消失的历史,就是在拯救我们的灵魂


很不错,了解历史的好书


勿忘历史!!


资料收集很全面,图片配的也很好,一口气看了一半,深深的震撼。


和电影比起来,这本书是记录之作,很现实,很残酷。


我是用一上午时间 认真拜读了该书,很震撼!!


了解那个年代的好书 很震撼


挺好的,看了报纸连载,觉得有必要买一本。


资料描述还详实,只是碎片化有些重,建议读一下


中華書局出版,實屬好書


更多的了解中国和社会


很有共鸣,孩子觉得那个年代老百姓很惨


值得一读,内容丰富,纸质好,是正版


孩子很喜欢,拿到书就爱不释手了。


大致翻阅了一下,还可以吧。


有图有文,挺好的


不读不知道,读了才知道现在大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拿回来光看了一下配图,就很受冲击,正版货


一切都來之不易


特价买的,物流需要自提,但是很满意啦,网站也不容易。赞!


发人深省^


期待了很久的书!非常满意


质量很好,送货速度也很快!


里面图片效果不是太好 因为大部分是老旧照片 质量不会太好 大体翻看了下 这本是冲着封面买的 印刷排版比较精美 内容比较真实


这书来时有点小土 不要紧 但是这四分是给这书的 五分确实不配 通篇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 挺枯燥的 各种地名 本以为会是叙事型的 经常东插一句西插一句 有点乱


看了电影,才想着看看书来着。在当当上买,挺便宜,省钱。


如题,很震撼


包装的不好,书的封面有点破损,心疼!大概翻了一下,里面有不少黑白照片。但是说老实话,整本书的文字其实不多,排版很松,一页里面写不了几个字,感觉浪费纸了。内容还没仔细看。


反映了很多问题,政府的不作为,虚假


让后辈了解过去。


那段历史应该了解


包装简陋之故


中华宣传这本书时说此书讲的是真实的历史,不是刘震云那样的小说。但是真正看了之后,很失望。主要的问题在于:1.正文中的史料基本上没有注明出处,不知道从哪里引来的。缺乏出处,令人难以信服书中的种种叙述。2.史料未加辨析。针对1942年那场饥荒,现存资料相互抵牾之处甚多,作者不加考辨,只取不利于国民政府一方的材料。连已经公认为不可信的传闻都载入书中,使该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作者团队是做新闻的,对于严肃的历史题材缺乏基本功,书中大量的描述让人感觉是绘声绘色的新闻特写,而不是严谨的历史读物。建议这样的书还是作为报告文学一类的图书宣传,不要再打着史料书籍的旗号了。


书中是几位记者的采访记录,自己看还是枯燥的,但这是一本可以参考的资料吧。


现在书店看了然后买的书···内容还可以吧 没有想象那么好


尽管不像小说那样动人,却因朴实的语言和碎片化的叙述方式使人更加真切感到了当时的惨状,里面的图片也很好。


很好很快 不错不错 很喜欢


忆苦思甜


凑单的,但是也可以了解历史


一九四二:1942饥饿中国


正版图书非常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