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谈与图示.色彩-高考的艺术
2008-6
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
111
1981年我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曾有机会到巴黎访问赵无极先生在美术学院里所主持的教学画室,当时我十分好奇地想知道一位抽象大家该是怎样地来组织他的教学,然而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整个画室里的风气都非常写实,这反倒使我对这位导师感到由衷的钦佩,因为他确认一切艺术形式源于自然。他不要求学生对现有形式的表面模仿,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只有在对于自然进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唤发出更大的创造力。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大学的美术教学中,把写实作为基础训练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美术高考中,也把写生作为主要的测试手段。 这些年国内的美术教育发展迅速,规模宏大,美术的高考大潮可谓波澜壮阔,据介绍,仅山东一个省,每年参加美术高考者就有十六万多人,更有应运而生的数不尽的考前培训学校,和大量的的辅导教材出版物。当这种以高考为目的培训全面铺开的时候,一个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张写生作业为核心的高考模式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们开始担心这种模式带来的危害,因为模式化会损害艺术个性的发展。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一方面我们应当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准备,包括教给学生们一些在应试的情况下如何表达自己才能的方法,提供一些参考作品,这有助于提高考生水平,并在短期内焕发考生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正像苏高里先生在本书的上卷中所指出,如果功利性太强,离开了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则会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我曾看到,有的出版物把一些仅可称为参考的考卷式的作品甚至画得不太好的画作冠以范画、范本之称显然是不适当的。一般来说,只有优秀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才能称得上范画。而考卷式的作品只表明了一个初学者的阶段性状态而已,把这些称作范画、范本等于人为地制造模式,误导学生。再者,作为每个准备应试的考生,则应当明确你的学习目的和艺术追求,你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在考场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表现你的技能,也同时是为你的从艺之路打好基础。你还应当知道,好的大学和称职的老师在招生时,不但会注意考生的现有水准,更会注重他所表现出的潜力和智慧。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你就更应当在这时具有清醒的头脑,你的作品有可能没有依样画葫芦地去模仿那个所谓的范本和模式,而是更好地表达了你自己的理解,你有将可能得到教师更多的钟爱。我想本书采取了众多教师从不同角度讲谈的方式,并从较宽的范围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作品,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去面对和准备这场将要参与的升学考试。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无论绘画或设计都建立在艺术家对于造型、色彩两个基本方面的修养和良好的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绘画的色彩学不但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更要从人的视觉和材料的角度进行研究,看到其规律性。我们看到,一般色彩学的书本上都会提到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暗和纯度。纯度又叫饱和度。而联系到人的视觉,又有冷暖和补色两种对比关系。这样,在色彩的观察和写生时,出现了比素描更为复杂的比较和变化关系,绘画的难度也随之加深。在这些色彩关系的比较中,除了上述的色相、明暗、纯度、冷暖、补色五个方面,我还想补充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色彩的透明度。由于它不存在于一般的光学色彩的概念中,而在我们的一些教科书中常被忽视了,而这在美国的色彩教材中有着相对比较充分的论述,不同的透明度的表达,是绘画色彩效果的一种重要特征。例如,我们一般可以说,水彩是用一种透明的材料作画,水粉画又是水彩、水粉相比,说明什么?
《高考的艺术:名师讲谈与图示·色彩》写到:色彩学虽然有一套规律上的学问,但是要掌握好色彩,画出色彩的生动性,其关键并不在于理性的知识上,而是来自画家的良好感觉,和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的长期训练。好的色彩感觉也并非完全天生,更要通过后天的反复训练,如同有好的嗓子不等于就会唱歌,会识谱不等于就会弹琴一样,绘画的学习过程是靠眼睛来看,靠用手来练,或写生,或临摹,在眼睛和手之间的长期互动中来完成。 在色彩训练中所谓正确的方法,主要就是比较的方法,上述谈到的色相、明暗、纯度、冷暖、补色、透明度六个方面概括了的绘画色彩关系的全部内容,在写生或临摹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色彩变化。在我的长期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在学习色彩中的主要困惑是不善于从整体上去对色彩进行观察比较,而是本能地去观察视线中相邻近的那片色彩的区别和变化,画出的东西琐碎而缺乏整体感,也没有色调。我们的训练却是要人把眼界放开,从整体上去观察,感受和比较色彩,所以整体感是色彩训练的核心,它不仅是个认识的方法,更是长期训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