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卷
2008-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周丽莎 编
无
本书收集整理了有关脾胃病证的临床针灸及其综合治疗方法的宝贵经验。本书编写以病证为纲,对口腔溃疡、呕吐、泄泻、痔疮、便秘、脱肛、牙痛、痢疾、胃下垂、消化不良、郁证、胃痛、食欲不振、呃逆、吐酸、便血等16种病证进行分述,总结多位医家的治疗特点及学术思想,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 本书可作为临床针灸医师的参考书籍,也可供医学院校针灸和推拿专业的师生及科研人员学习使用。
口腔溃疡 一、伏天敷贴 宣泄腠理 二、丹参穴注 祛瘀止痛 三、化脓灸疗 通腑降热 四、火针点刺 外敷涌泉 五、点刺外敷 祛腐生新 六、穴位敷贴 平调阴阳 七、穴位注射 审证选药 八、分型取穴 药穴协同 九、穴位埋线 调和气血 十、天容穴注 清热解毒 十一、水针中药 扶正祛邪 十二、辨证点刺 泻热凉血 十三、耳根刺血 通泻腑热 十四、耳尖放血 表里兼顾 十五、耳穴贴压 调整脏腑 十六、地仓透刺 清泻火热 十七、调理经脉 升降归序 十八、筑宾针刺 引火归元 十九、循经针刺 清心泻脾 二十、针刺分序 终灸神阙 二十一、针药并用 滋阴降火 二十二、辨证施治 针药并用 二十三、四缝点刺 中药疏肝 二十四、奇穴放血 整体调节呕吐 一、独取内关 穴注止呕 二、内关-合谷-足三里 通降胃气 三、取特定穴 平冲降逆 四、上下配穴 降逆止呕 五、穴位注射 持久效速 六、吴萸穴敷 降寒导气 七、敷脐疗法 开泄肝气 八、埋线耳压 和中止呕 九、穴敷穴注 降逆止呕 十、刺络活血 开窍止吐 十一、艾灸三里 扶正培本 十二、针止吐穴 调理气机 十三、耳穴穴注 调节脏腑 十四、耳穴按压 镇静安神 十五、穴注针刺 理气止逆 十六、针刺封闭 心理疏导 十七、电针疗法 平冲降逆 十八、内关一合谷 震颤行针 十九、针刺二内 理气降逆 二十、平旦施术 泻浊降逆 二十一、中魁针灸 标本兼治 二十二、针药合用 降逆止呕 二十三、老十针法 降逆止呕泄泻 一、辨证施灸 平调脏腑 二、脐中四边 灸以健脾 三、腹泻穴注 增强疗效 四、针刺为主 气至有效 五、证分二型 针灸并用 六、药线点灸 健脾止泻 七、三里穴注 标本同治 八、叩刺拔罐 升清降浊 九、药物脐疗 燥湿健脾 十、董氏奇穴 针罐并用 十一、俞募配穴 健脾助阳 十二、迎随补泻 治标固本 十三、上下配穴 配以灌肠 十四、艾绒点灸 燥湿健脾 十五、温针埋针 分清泌浊 十六、轻刺重灸 振阳健脾 十七、温针走罐 补火生土 十八、针罐中药 健脾止泻 十九、针刺艾灸 调补脾胃 二十、前后配穴 通调脏腑痔疮 一、痔点艾灸 消瘀祛滞 二、由针施治 活血化瘀 三、火针粹刺 行气通经 四、龈交刺血 下病上取 五、次膠为主 化瘀定痛 六、龈交穴注 凉血止血 七、挑刺拔罐 消肿止痛 八、挑刺中药 清热通络 九、远道针刺 活血止痛 十、温针熏洗 消肿散结便秘 一、针药并用 调理阴阳 二、针药同施 培元通络 三、耳压针刺 调节肠腑 四、耳压穴敷 调节阴阳 五、针刺并用 疏通腑气 六、天枢深刺 通腑行气 七、温针任脉 温通经脉 八、前后配穴 疏通腑气 九、针刺背俞 补虚扶正 十、针刺耳压 调理三焦 十一、针药并用 虚秘自止 十二、长强切挂 综合治疗脱肛 一、百会长强 上灸下针 二、耳穴贴压 提升中气 三、飞扬斜刺 益气升阳 四、环中上穴 掌握针感 五、针刺百会 重在刮针 六、上下配穴 艾灸固脱 七、艾灸耳针 振阳生阴 八、综合疗法 升举收摄 九、腰骶叩刺 鼓舞阳气 十、次膠深刺 补益下焦 十一、督脉为主 强刺速刺 十二、针药并用 补中益气牙痛一 一、太阳透刺 耳穴放血 二、点穴疗法 泻热止痛 三、电针大杼 通调气血 四、耳穴贴压 清经泻热止痛 五、独取二间 降火清胃 六、合谷速刺 泻邪通脉 七、夹脊针刺 调节脏腑 八、经皮电疗 辨证取穴 九、内庭泻血 清胃止痛 十、针药并用 分型施治 十一、点刺十宣 宣泄热邪 十二、急刺太冲 缓取下关 十三、捻转补法 滋肾益阴 十四、穴位注射 滋阴泻火 十五、韭子熏耳 杀虫止痛 十六、分经取穴 辨证施治 十七、药线点灸 通痹止痛 十八、吕细针刺 益肾填精 痢疾 一、透天凉法 通调腑气 二、针刺痛点 清热解毒 三、上下配穴 扶正祛邪 四、针下合穴 通调气机 五、中药敷脐 调节脏腑 六、隔姜灸治 解毒散寒 七、针刺穴注 消积导滞 八、针灸穴注 虚补突泻胃下垂 一、烧山火法 升阳举陷 二、三法施治 补泻兼用 三、针药并用 健中益胃 四、穴位透刺 调补脾胃 五、电疗针灸 补中益气 六、隔药饼灸 升阳举陷 七、呼吸开阖 升清降浊 八、透穴埋线 补益中气 九、芒针疗法 调畅气机 十、胃经透刺 调理气血 十一、推拿脐灸 补气温中 十二、穴注背俞 升气补阳 十三、施温和灸 温中补虚 十四、俞募相配 埋线治疗 十五、胃上透刺 调补脾胃 十六、腹针透刺 调理气机 十七、胃穴为主 奇穴强刺 十八、针药并施 培元固本消化不良 一、理据经典 补益后天 二、耳穴贴压 升清降浊 三、针药合用 行气消食 四、埋线贴耳 疏肝和胃 五、背俞埋线 疏肝理气 六、刺特定穴 理气解郁 七、上下配穴 理气疏肝 八、针药并用 注重手法 九、俞原配穴 重调情志 十、针药并用 健脾调肝 十一、针药同施 标本同治 十二、温针中药 行气活血郁证 一、独特针法 祛痰理气 二、独特针法 通窍郁解 三、穴注针刺 扶正祛邪 四、耳穴贴压 镇静安神 五、雀啄涌泉 针刺补虚 六、点刺拔罐 解郁清热 七、针药并用 镇惊开窍 八、开四关穴 通达气血附:梅核气 一、肾经二穴 上病下治 二、电针疗法 化痰解郁 三、耳穴贴压 疏肝解郁 四、耳针体针 镇静安神 五、针刺拔罐 调畅气血 六、贴敷电疗 标本兼治 七、独取板门 呼吸补泻 八、针刺合谷 气至效速 九、循经取穴 中药内服 十、天容透刺 解郁散结 十一、发泡灸疗 内病外治 十二、廉泉天突 开郁化痰 十三、证分二型 针药并用胃痛 一、穴位注射 通降腑气 二、经穴针刺 疏肝理气 三、分型施针 调神理气 四、针刺姜灸 推陈导滞 五、水罐针刺 调整脏腑 六、针药并用 和胃止痛 七、针罐点穴 调理脾胃 八、证分虚实 杵针治疗 九、纳子针法 择时选穴 十、穴位挑刺 补气健胃 十一、温针疗法 温胃止痛 十二、穴位埋线 疗效持久 十三、背俞为主 虚补实泻 十四、电针疗法 疏肝理气食欲不振 一、穴位敷药 内病外治 二、化脓灸 固本为主 三、俞募配穴 疏肝和胃 四、针药结合 利胆退黄 五、前后配穴 疏肝和胃 六、分期针刺 扶正祛邪 七、针刺腧穴 中药内服 八、穴位注射 中药内服 九、上下配穴 电针理气 十、敷脐疗法 消胀利水 十一、穴位注射 调节胃肠 十二、吴萸贴脐 疏通气血 十三、三里速刺 通经行滞呃逆 一、针刺八脉 通调三焦 二、电针背俞穴 调畅气机 三、内关一公孙 四经通调 四、电针耳压 平衡阴阳 五、头针体针 降逆止呃 六、芒针深刺 以通为用 七、从肺论治 宣肺降气 八、穴位注射 止呕降逆 九、眼针疗法 安神降逆 十、针灸刮痧 和胃降逆 十一、夹脊针刺 解除痉挛 十二、独取天鼎 虚补实泻 十三、针刺穴注 和胃降逆 十四、止呃十穴 降逆止呃 十五、眼针体针 和胃降逆 十六、中魁针刺 降逆止呃 十七、针灸捏脊 宽胸理气 十八、针药结合 解痉降逆 十九、三步递进 降逆止呃 二十、针刺指压 降逆止呃 二十一、三里穴注 和胃降逆 二十二、针刺三穴 引气下行吐酸 一、邱式针刺 针到病除 二、独取中脘 理气健中 三、针推结合 挟正祛邪 四、针刀中药 内外结合 五、针挑疗法 激发经气 六、针药并用 分期治疗 七、中西结合 综合治疗 八、挑筋治胃 割脂埋线 九、针下合穴 平衡阴阳 十、针药结合 通里解毒 十一、针特定穴 调理中焦便血 一、耳针挑治 消肿止血 二、电针气功 标本兼治 三、隔灸针刺 健脾止泻 四、针药并用 健脾益气 五、神阙药灸 健脾消滞 六、针灸推拿 补益脾胃 七、温针治疗 疏调肠腑 八、穴位埋线 健脾温肾 九、穴位注射 行气健脾 十、董氏奇穴 祛寒除湿 十一、针推灌肠 通经活血 十二、夹脊叩刺 调理脏腑 十三、针药合灸 益气健脾 十四、综合疗法 标本同治 十五、针灸灌肠 升清降浊 十六、针刺推拿 固肠止泻 十七、针药结合 扶正祛邪 十八、温针治疗 标本兼顾
无
这套书中关于脾胃这本是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就是讲的比较散 权威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