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陈芷町书画作品集

陈芷町 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芷町 绘  

页数:

171  

内容概要

陈方的墨竹主要以文同为基础,再以夏仲昭为体。可贵的是先生能将其灵气与人格融入画中,自成一格,是标准文人画典型。人与画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今多少人画竹,但能画出人性、灵气、大气者不多,而且可能是行政的历练和时代的环境培养出他的大气和格局。见其枝叶笔墨中,往往秀气见厚,厚气见秀,繁而不乱,简总有致。笔墨畅快淋漓,但空间构图又处处表现其独自构图与新意。春明女士整理其画作展出,并出版画集,也许更能让我们欣赏这位狂狷国土在那个震荡的时代中,为中国美术史所留下的足迹。

作者简介

陈方,字芷町,号荒斋,一号大荒斋主。江西石城人,1897年出生,1962年9月逝世。幼时攻读古诗文辞,喜绘画。弱冠后为京沪各报撰写论述,先后服务于上海《申报》《商报》《北平大同晚报》等,因其文采论议而颇获名声。曾于收藏家馆中阅读宋、元、明、清各名家真迹,理解甚高,于山水花鸟均有涉猎。于20世纪30至40年间,进入当时的政界,后随陈布雷先生从事案牍工作,由于文才卓著,有江西才子之称。抗战后期,先生自感姜桂之性,不宜久居宦途。在公余时专习写竹,又与当时的多位名画家如傅抱石、齐白石、郑曼青等交往切磋;在北京、南京广为阅读历代名家的竹画,搜求文与可、苏东坡、柯九思、吴仲圭以来的真迹,苦心钻研;并在各地竹林品味竹子在风、晴、雨、露、雪下的意态,其墨竹达到了很高的境界。1949年1月先生辞职,转迁广州及香港,居闲作画。1953年赴台北,曾先后开过三次个人画展,均极一时之盛。在台北,先生与书画家过往甚密,作画论画,于1954年与郑曼青、马寿华、陶芸楼、刘延涛、张觳年及高鸿逸组成了七友画会。
先生画竹不拘泥于前哲的墨法笔法,而着力于“师造化”。以荒斋写竹八法及亲笔所作42幅竹谱,将其一生画竹的笔法心得,传授弟子。经撰编成为《芷町竹谱》,世代流传。
芷町先生秉性豪爽,其竹画、诗文、书法被誉为“三绝”,书写墨竹,其灵秀雄杰之气都在所画的一枝一叶中进发。张大千推誉他是元代以后写竹第一人。
先生对故人、故土的眷爱可以从多幅画的题跋中读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陈芷町书画作品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