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透析基础美术教育

周信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周信达  

页数:

222  

内容概要

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激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的思索和共鸣。本书是围绕基础美术教育展开论述的。对于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美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对美术本体的认识,对美术教学的教和学的理解,对美术学科整合的方法和载体的运用,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始终认为:无论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怎样的改变,立足美术学科的本位,正视美术教学的规则,修正美术教学的行为,回归美术教学的本真,这些思想是不变的。这些思想不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抱残守缺,而是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使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自我”与“超我”的交锋、碰撞中,理念得到更新,素养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最终达到吐故纳新、标新立异的目的。  这是一本对基础美术教育进行思考的书,书中内容大多是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美术新课标实施几年来进行的回顾与反思,同时持有对美术教育观照的态度。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激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的思索和共鸣。

作者简介

周信达:
1976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现任职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倡导“开放式”美术课堂.开发建构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在《中国美术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CN教育报刊上发表美术研究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美术课不是“正餐后的甜点”第一章 留住美术教育的“根” 第一节 正确理解美术“双基”的传授 一、美术教学不能忽视“双基” 二、谈“双基”并不否定现代的美术教育 三、追求“双基”与“审美”的和谐 第二节 透视美术教学中的“非美术现象” 一、科学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二、故事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三、活动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四、品德与社会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五、信息技术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六、自修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 第三节 走出有画无“人”的弊端 一、“美”与“术”有机结合 二、“画”与“人”相得益彰 三、传授与内化协调发展第二章 警惕“癞蛤蟆的诅咒” 第一节 理解美术学习的特殊性 一、美术知识传递的特殊性 二、美术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 三、美术学业评价的发展性 第二节 创造虚伪的“儿童期气氛” 一、关注儿童绘画发展的不同阶段 二、培养学生表现和思考的持续性 三、激励学生迎接创作过程的挑战 第三节 别让兴趣转移到橡皮上 一、保持自信心 二、拓展操作材料 三、改变视点第三章 正视美术教学的“告诉” 第一节 美术教学离不开“告诉” 一、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唤醒需要“告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不能忽视“告诉” 三、教材中刊载作品的片面性期待“告诉” 第二节 美术教学呼唤高明的“告诉” 一、应该讲求实效而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 二、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和张扬人格技能的重要方式 三、应该把高质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四、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 五、应该激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第三节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告诉” 一、美术教学的“暖性”和“冷性” 二、加强教学示范的作用 三、游戏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第四章 建构开放式的美术课堂 第一节 “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二、“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指南 三、“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界定 第二节 “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一、“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二、“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学法指导策略 三、“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实施的个案举例 第三节 “开放一审美”教学模式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 二、评价要求 三、思考与讨论第五章 寻找失去的“无忌童言” 第一节 重新构造学生的想象力 一、避免“写实主义”的评价取向 二、不能混淆孩子的想象力与成人的差别 三、“双基”传授不是想象力培养的障碍 第二节 正确理解儿童画的“荒诞性” 一、“荒诞性”的主要表现方式 二、从涂鸦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让无情的评价成为有情的激励 第三节 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观察 一、积累视觉经验 二、教给观察方法 三、提供观察途径第六章 打通学科界限的绿色通道 第一节 日记画的功能叙述 一、可以走近学生 二、可以激发兴趣 三、可以表达情感 第二节 日记画的内容选择 一、拓展文本的学习内容 二、教师引领下学生选择内容 三、学生自主建构创作内容 第三节 日记画的创作要求 一、要有一个深刻的主题 二、要选择最重要的题材 三、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 四、要有相对统一的模式 第四节 日记画的展示形式 一、课堂展示 二、校园展示 三、网上展示 四、个人展示第七章 做享用美术的“美术人” 第一节 读图时代的美术教育 一、“半分钟停留现象”的启示 二、图像文化与语言文化的对峙 三、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二节 读“译文”与看“原版” 一、不能忽视美术作品的认识功能 二、培养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能力 三、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 第三节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 一、树立起人文教育的美术教学理念 二、挖掘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三、立足人文景观进行乡土美术教学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留住美术教育的“根”  内容提要: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规则,作为美术学科也不例外。由于对“大美术”教学观的推崇和对学科整合的误解,使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美术文本之外的“花招”,在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的同时,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在逐渐地缺失,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位,产生了这样、那样有悖于美术教学常规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格式化”,也不是全盘“拷贝”,而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因此,美术教育应该立足美术学科的本位,正视美术教学的规则,纠正美术教学的弊端,回归美术教学的本真。  先来看一则《一条水渠的启示》的故事。  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1800多年以来,山里面的凉水经过该水道流到这座于燥炎热的城市。世世代代的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都依赖这座引水渠。  后来,有人提出建议:“塞戈维亚的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把它保护起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况且,这条引水渠用了这么多年,也该让它歇息了。”  于是,这个城市的人们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透析基础美术教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