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戏剧艺术的魅力
1997-4
中国戏剧出版社
李涵
作者简介
李涵,江苏苏州
人,戏剧评论家。
1959年春入上海中国
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学习表演。1965年起
先后在儿艺、上海市
文化局从事文学编辑、
戏剧评论工作。发表
过评论文章约50万
字。传记文学《明星
初升的轨迹》由上海
远东出版社出版。创
作过《选择》、《悔》、
《嫁老外》、《你去做
啥?》等独幕剧。现为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
剧院副院长,《儿童
剧》杂志主编,中国
儿童戏剧研究会常务
理事。
目录
代序四绝
序
儿童戏剧观与创作
宋庆龄的儿童戏剧观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特色及其他
中国第一部大型儿童话剧作品
――石凌鹤的《乐园进行曲》
董林肯的戏剧活动和他的《表》
精巧的艺术品
――评宋捷文的《甘罗十二为使臣》
张奇虹和她导演的《12个月》
让人们的心灵更加靠拢
― 评《闪烁吧 繁星》
儿童剧断想
几点必要的反思
儿童剧理应出现高水准的作品
――发自北京的四封信
表现人物“怎样做”
――从童心教小黑皮养狗谈起
儿童情趣浓郁的科学幻想剧
― 评《神帽》
调动审美主体的生活经验
――评为低幼儿童演出的一台小戏
新颖别致的小喜剧
――评木偶剧《STOP!熊》
简评《小雪和它的伙伴》
简评《珍奇的扣花》
“好看,好玩,有意思”
――随《木偶奇遇记》剧组巡回演出散记
努力探索新颖的艺术形式
一出重视横向借鉴的儿童剧
――评《大森林里的小故事》
《滑稽鬼》的悲剧形象
《三毛和他的儿子》的游戏成分
简评《生命的瞬间》
绚丽的儿童戏剧舞台
――看93年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
从王小二到张学良
――记金安歌
我想演奥赛罗
――记刘安古
性格即命运
――我所认识的刘子枫
蔡金萍和她的梦
新中国第一代儿童剧演员
――记顾帼一
外交家的素质与男孩子的稚气
――评顾帼一塑造的甘罗
一切为了孩子
――记中福会儿艺的老演员们
戏剧情节的魅力
有声有色的革命英雄交响曲乐
――评十场话剧《陈毅市长》
评吴祖光新作《闯江湖》
美的赞歌
――评《毋忘我》
悲喜交集 感人至深
――评话剧《笑声、骂声、哭声》
《夜上海》从舞台到屏幕
贴近现实 表现时代
――评《寻找男子汉》等三出现代剧
简评《魂系何方》
《传呼电话》中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独脚戏小议
在笑声中传颂新风尚
――重看喜剧《满园春色》
夸张要合理 胡闹不滑稽
――谈滑稽戏的出噱
笑声从何而来
――评滑稽戏《阿混新传》
妙趣横生的滑稽戏
――评《不是冤家不碰头》
这出滑稽戏令人耳目一新
――评《GPT不正常》
寓庄于谐
――评独脚戏《啥人嫁拨伊?》
戏剧情节的魅力
要掌握剧种的特点
戏剧艺术要适应观众
杂技艺术也要革命
――观安徽省杂技团演出有感
评中篇评弹《李双双》的再创作
人格化了的老黄牛
――听书偶拾
金声伯对蒋月泉提了一条意见之后
评论家的感叹
这种“礼节”应当废除
电视剧“遍地开花”以后
谁应称为“表演艺术家”
任德耀的创作道路
爱的艺术 美的艺术
――任德耀的创作道路
任德耀与《马兰花》
任德耀二三事
在他苦闷时,孙夫人发出了召唤
――任德耀艺术生活片断之一
表
――任德耀艺术生活片断之二
伟大的女性
――任德耀艺术生活片断之三
宋庆龄和她的孩子们
愿小树苗健康成长
――宋庆龄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她对儿童的关心
能否再上一个台阶
与韦爱诗博士的通信
给儿童观众以精美的精神食粮
在艰辛中奋进
访俄印象
一个人演一台戏
――在布里斯本看儿童剧
短评一束
写过《乐园进行曲》的石凌鹤
杂感两则
夏志卿表演艺术的特色
她擅长扮演幼年儿童
――记青年演员张璐
一条自立的路
――记袁雪芬
独具魅力的表演艺术家张瑞芳
在革命熔炉里成长的于蓝
璞玉终于发出灿烂的光泽
――记李炳淑
在逆境中奋进的丁建华
“砸锅”后的奋起
――记茅善玉
独脚戏里“笑星王”
――记王汝刚
令人难忘的小女孩
――记沈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