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资料选编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

366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计402本,一亿多字,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横看世界,像这样由政府部门组织为国内各少数民族著书立说实属罕见。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本次修订再版,在尊重史实,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式的总原则下,主要是订正错误,并以修订注释的形式增补新的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隶属的变化情况。另外,原书中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因无资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仅供参考。《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牧区社会历史调查》不再单独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4本。修订本合计为86种147本。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土司资料选编 一、土司由来及其统治 二、沙马土司统治地区概况 三、金阳县土司统治地区概况 四、盐源县左所土司地区概况第二部分 家支资料选编 一、家支产生的传说 二、美姑地区的家支迁徙 三、普雄一带的家支迁徙 四、昭觉滥坝地区的家支迁徙 五、喜德、冕宁、越西地区的民族迁徙 六、会理县的彝族家支和迁徙 七、家支间的冤家械斗 附:碑铭第三部分 近现代彝族反抗斗争调查资料选编 一、太平军经过四川彝区 二、彝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 三、1911年张耀堂领导的汉彝人民反清起义 四、关于拉库起义的调查 五、越西、甘洛地区彝、藏各族人民反抗子末乌甲的斗争 六、越西彝、汉人民起义调查 七、关于红军长征经过冕宁、越西的调查 八、会理“娃子寨”奴隶起义 九、彝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第四部分 清代冕宁县彝族档案资料选编 一、行政管理 二、经济 三、习俗、家庭 四、“西番”附录:清代巴县案档有关马边彝民资料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部分土司资料选编一、土司由来及其统治(一)土司、土目及其与黑彝等的关系1.土司来源安学成的祖先原来住在武汉,汉族。元朝时,封在贵州毕节。明朝时,封为贵州镇雄蛮部府土司(叫水西土司)。当时,云南贵州边境有三大土司,除安家外,还有威宁杨昌府和昭通乌蒙府两大土司。明朝末年,战争四起,安学成的前十六代祖先安岗被封为元帅,带兵百万,被吴三桂战败后,长子阿之立阿阳(汉名安获洁)领百余人逃进凉山,入赘沙马家。沙马家在明朝时封为最大的土目(相当于千户侯),有的传说是土司。当时有一个名叫沙马日博拉口日的人当土目(或土司)。他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莫吃树阿亚,招安岗的大儿子上门,于是安家(指安岗家族,下同)得以顺利进入凉山。入赘后,安家改姓沙马(现在安登俊、安登银、安学成等都姓沙马,汉姓安)。沙马家也是外来汉人进入凉山的。据说安家在进入凉山以前,凉山早已有土司制度。清朝初年,曾经改土归流,引起凉山乱过一次。后来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御封凉山四大土司:(1)四川凉山宣抚司——即原来沙马家土司。由安家继承。土司印现在安登俊手里。(2)阿都正长官司——即岭家土司。印在岭邦正手里。(3)阿都副长官司——即都家土司。都家绝嗣后,由安家继承。印现在安学成手里。(4)凉山安抚司——杨家土司。印在杨代蒂手里。

后记

本集材料来源主要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取材于《凉山西昌地区彝族历史调查资料选辑》、《凉山西昌彝族地区土司历史及土司统治区社会概况》和《四川彝族近现代史调查资料选集》等三本资料。这三本资料是四川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彝族分组于1956年至1960年调查整理的。参加调查的同志很多,根据记录可查者有如下同志(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德真、瓦渣木基,王若琴、王景阳、王淑惠、王晓义、文达遵、玉文华、孙代生、冉光荣、刘炎、张光显、李仲舒、李志纯、李绍明、汤约夫、吴觉非、吴延才、吴世泰、陈永龄、陈汝聪、陈能坚、肖远煜、肖秀梧、郑观卫、罗运达、周锡银、胡宜柔、洪涛、姚立信、钱安靖、夏康农、郭孝儒。担任翻译的同志有:王诚汉、龙正秀、张学安、陈万全、胡志全、惹尼呷呷、蒋汉超。参加整理材料的同志有:王晓义、玉文华、刘炎、李绍明、吴世泰、张光显、陈汝聪、陈永龄、周锡银、洪涛、胡宜柔、钱安靖。另一部分材料是四川省档案馆提供的,即由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和四川省档案馆共同整理的《清代冕宁彝族档案选编》。本书照片由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提供。此次出版时,由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周锡银、冉光荣负责编选、校正。编辑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资料选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四川彝族历史调查资料档案资料选编 PDF格式下载



彝族研究的史料


还不错,就是发货时候弄脏了.当当总是不注意书籍保护!.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