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
2009-6
民族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160
无
《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修订本)》共收18篇傈僳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就其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51年到1954年间,由中共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共怒江工作委员会所领导和组织的傈僳族社会情况调查;1956年到195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派出以费孝通教授为首的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对碧江县五区色德乡傈僳族社会进行了一些调查;1958年到1961年,配合编写《傈僳族简史简志》进行了补充调查。上述各时期的傈僳族社会调查资料,都曾以内部资料形式,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调查组和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铅印过。
傈僳族社会概况一、自然环境和民族关系二、经济结构三、政治制度四、文化艺术五、社会习俗和意识形态碧江县五区二村傈僳族社会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生产情况三、剥削关系四、头人五、社会情况碧江县五区色德乡德一登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概况二、生产力三、生产关系四、社会政治制度五、婚丧六、服饰及年节七、宗教碧江县五区卡石、色得洼底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三、生产资料占有和其他经济关系四、手工业和商业五、生活状况六、蓄奴和原始生产关系的残余七、社会组织八、宗教信仰和风俗泸水县土司土地的调查一、土司及土司家族概况二、土司属地及管理情况泸水县四排拉底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民族人口及自然状况二、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三、农村公社及家庭奴隶制残余四、婚姻、宗教及丧葬习俗泸水县六初罗、称戛、四排拉底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概况二、生产方式福贡县二区二乡阿塔四都村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一、一般情况二、生产水平三、土地占有情况四、土地关系五、借债与雇佣关系六、政治情况七、生活情况福贡县客籍户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情况一、客籍户的情况二、对少数民族剥削的情况福贡县二区鹿马登与阿塔四都两乡傈僳族社会经济调查傈僳族和勒墨人(白族支系)蓄奴资料一、一般情况二、碧江县俄科罗乡蓄奴情况三、泸水县称戛区都都罗村蓄奴情况泸水县傈僳族的械斗清政府镇压傈僳族首领恒乍绷起义布告的发现清代泸水县称戛傈僳族的反土司事件丽江县四、五区楚沙帕领导的一九一九年傈僳族农民起义一、起义的原因二、起义的经过三、起义后的情况碧江县五区色德乡傈僳族来源及迁徙的传说泸水县傈僳族族源的传说一、腊门(虎)氏族的传说二、荞氏族的传说三、熊氏族的传说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怒江区传播简况一、基督教二、天主教后记修订后记
傈僳族社会概况 一、自然环境和民族关系 (一)自然环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峡谷,东面为海拔4000多公尺的怒山(碧罗雪山),西面是海拔6000多公尺的高黎贡山。怒江纵贯南北,形成长约千余华里的大峡谷地带。 怒江奔流湍急,境内只泸水、贡山各有一处可通木船。全区尚无一座桥梁,全靠原始的“溜索”沟通东西两岸。这种“溜索”就是将竹缆拴在两岸木桩上,兜着人或牲畜滑溜而过,既不方便又十分危险。怒山和高黎贡山则有三个月至半年的雪封山期,交通受阻隔。福贡到贡山现尚无马行道。马匹很少,一切赖人力背负,运输十分困难。这种交通困难的情况,造成这里的经济闭塞和物价高昂,对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人民政府正大力帮助修建由泸水到贡山的公路。(以上为1956年以前的情况——编者注) 怒江区的气候因地势的高低而具有寒、温、热三带。在碧江县以南江面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气候炎热,可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海拔1500公尺至2000公尺的山腰地带,气候凉爽,冬季不积雪,村寨多在这一地带;山顶气候严寒,约有半年的积雪期。 怒江两岸,山高坡陡,全境几无平地。全区约28万亩固定耕地,除江边约有3万亩一小块一小块的水田外,旱地都开在山坡上,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旱地中坡度较缓可用牛耕的称为牛犁地;坡度陡(50度以上)石头多不能用牛耕的称为锄挖地。这三种耕地面积比例,据在碧江县三个乡的调查:水田占9.44%;牛犁地占67.55%;锄挖地占23%。除去这三种固定耕地外,在各村寨的高山上还有少量轮歇的火山地。 这里土壤很肥沃,多含有腐殖质,且雨量充沛,各种作物都适宜于生长。农作物除作为人民生活的主粮玉米外,有水稻、养子、大麦、小麦、洋芋、豆类、高粱、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桐树、漆树、麻等,并有少数的木棉。主要的特产有贝母、虫草、黄连、麝香、朱苓、茯苓等药材。高山匕有大片原始森林。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