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森林人

[美]科林·M.特恩布尔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美]科林·M.特恩布尔  

页数:

322  

译者:

冉凡,C. Fred Blake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森林人》是关于生活在刚果伊图利森林中的俾格米人的生活的著作。它的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优秀著作。上面这三个判断语,它们并不构成三段论的演绎推理,但是彼此之间确实具有某种联系。它们在一起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阅读《森林人》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赏心悦目的体验。 阅读此书,读者能够获得一些对于森林人的生活的意义的理解,沉浸在分享不同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的愉悦之中。   本书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人类学名著。  本书试图传达一个生活在森林世界中的民族的某种生活和感受,他们对于那个世界的挚爱、对于那个世界的信任。那是一个不久就会永远消失的世界,这个世界连同他的子民。

作者简介

科林·麦克米兰·特恩布尔(Colin Macmillan Turnbull):(1924年11月23日-1994年7月28日),出生于英国的著名美籍人类学家。他生于伦敦,早年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学校(Westminster School),后来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 at Oxford University),在那里他学习哲学、政治学和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Royal Naval Volunteer Reserve)服役。此后的两年,他获得了科研补助金到印度巴纳拉斯印度教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的宗教和哲学系学习。这之后他返回了牛津大学,在那里学习人类学,专门从事非洲研究。特恩布尔在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期间曾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森林的世界第二章 芭莉凯米托的善终第三章 安扎莱露营地第四章 森林之歌第五章 坏猎手——塞夫的劣迹第六章 规范的给予者第七章 巴姆布提的游戏天地第八章 莫利莫:死亡之舞第九章 村庄的世界第十章 伊里玛:生命之舞第十一章 肯戈的婚事第十二章 村庄的成人议式和魔法第十三章 森林的视第十四章 远方的世界第十五章 梦的世界发音注解词汇表索引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第一章在比属刚困(BelgianCongo)和东北角,几乎正好是在非洲版图的中部,分布着伊利图利森林(IturiForest),那是一片一望无垠的浓密、潮湿和显得不太友善的黑色。这里是斯坦利(Stanley)和“隐秘的大陆”(DarkContinent)的中心,他爱交织的土地,他为援救艾明•帕夏(EminPasha)而进行的命运多舛的探险就发生在这里。这一次远征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并且给幸存者带来难以承受的苦难,这些幸存者不仅仅是一次而是有过三次艰苦跋涉穿越这片大森林的经历,每一次在经受战争、疾病和逃亡中都丧失了更多的生命。每一个置身于这一片热带雨林岑寂的空旷中的人,如果像那些远征者一样全都来自于一片有着起伏的平原、充满了阳光和暖意的开阔的土地的话,都会体会到斯坦利和他的部下们的感受。许多曾经造访过伊图利或者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会深有同感,他们被种种事物的沉重感所征服——潮湿的空气,巨大的永不停息地滴着水的湿淋淋的树木在那些没完没了的、经常不断的暴风骤雨之间永远不会变得沉重而饱和。同时最重要的是,人们慑服于所有的一切所呈现出的那种静默和经年累月的遥远与孤寂。但是,这是那些不属于这一片森林的外来者的感受。如果你是森林的一员,那么它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


编辑推荐

《森林人》对于他来说,森林是母亲和父亲,是爱人和朋友,他向我展示了某种爱。这种爱是他们所有的森林人胡一个依然仁慈、依然和善的世界中所共亨的在那个世界中,邪恶无从存在。——科林•M•特恩布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森林人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体验之书。写作手法上,是叙事体而非科学报告,文笔优美,也不乏幽默感,比其他人类学著作容易进入得多。考察对象是原始部落的生活和文化,是一种尚未被现代文明深度污染的文化,因此在阅读时,每每能透过那质朴和简单的存在,看到华夏民族数千年历史行走留下的回音。对探究本民族历史极具启发性。


看看外国的少数民族是怎么生活的


西方人类学同样注重研究的政治正确性,《森林人》恰好体现了人类学所应有的人文关怀,如对俾格米人生存处境的同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宣扬和对俾格米人平等非暴力生活方式的描述,都符合人类学主流的学科主张,再加上作者文学性的写作手法,都使得该书成为“政治正确”和可读性双突出的作品。
但作者对俾格米人充满感情色彩的描述,却也令人怀疑其可靠性与客观性的程度。对俾格米人生活中明显的被支配与被剥夺地位视而不见,是否如米德般为其理论的完美而矫饰了土著的生活呢?特恩布尔是一位十分矛盾的作者和学者,他的另一部成名作,也是《森林人》的姊妹篇——《Mountain People》(山岳人)恰恰与前者对人性光辉和美好的描写形成刚好两个极端,是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丑恶和崩溃所做的最详实与残酷的描写。《山岳人》中的Ik人可以被视为如同走出森林的俾格米人,被现代化的国家体制安排为定居者,却因为缺乏资源和帮助长期处于社会边缘,饱受饥饿与排斥,最后为求个体的生理生存只好放弃自身文化、社会组织乃至家庭与婚姻形式,男性沦为盗贼,女性沦为娼妓,依靠为更为强势的其他族群服务而苟活,人与人之间丧失了一切美好的因素,仅仅通过暴力、欺诈,为求食物和栖身之地才保持最勉强的人际联系,以至于特恩布尔在书中提出对Ik人不应有任何怜悯,而应该将所有一息尚存的IK人分散送到别的更具有人性和文化的部族中,令其完全被同化。如此惊世骇俗的描述自然不会得到人类学主流学界的认可,但特恩布尔意图研究社会崩溃之后人和人性会有何种表现,却更有意味,也更值得我们思考人性与文化的脆弱,也由此更加珍惜任何一种文明与文化的存在。也许美好的森林人与残酷的山岳人两者并存于我们的面前,才是特恩布尔所认为的人性与社会的全貌吧。就这个意义而言,我更期待《山岳人》这一姊妹篇在中国读者面前的出现。


在13世纪,马格努斯的《论动物》一书中,将动物分为: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一般的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似人动物,而俾格米人,与猿猴一起,划入到似人动物之列!2003年1月21日的《环球时报》上,还刊有住在《森林人》一书所在地区,刚果(金)的俾格米人,被当地反政府武装心安理角地吃掉!就因为这一点,我订了《森林人》,期望从人类学家的笔下,去了解一群森林之子,了解长期被人误解和歧视的人群。走近森林,回到人类曾经的故乡!!!


读起来有点晕,文字的画面感不是太强,不知是否翻译的问题,虽然我已经有些心理学及医学知识,仍感觉有些晦涩难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