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彭丰文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作者:

彭丰文  

页数:

37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的力作。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彭丰文在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认真修订之后付梓面世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古代国家、国家认同问题的理论探索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史学研究来说都是可喜的收获。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史事都相当繁难的问题。因此,当丰文提出有意研究这个问题时,我曾经踌躇再三。最后丰文还是毅然决然以这个问题作为其研究课题,而且取得了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学术探索的勇气和知难而进的执着精神,不能不令人敬佩。  研究两晋时期的国家认同问题,首先遇到的是“国家”及“国家认同”概念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亦即古、今、中、外之联系与区别,这既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老大难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现实问题。然而这是这个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著者广泛搜罗古、今、中、外有关“国家”及“国家认同”问题的资料和理论,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归纳分析,披沙拣金,提炼出了对于“国家”及“国家认同”问题自成体系的见解。著者从近代学术思想史切入,指出我们现在通行的“国家”概念。源于西方近代的“国家”概念,而不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

内容概要

本文以两晋时期国家认同为专题研究对象,用个案研究与综合考察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史实论证相结合的方式,对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表现形式、形成因素、强化途径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高度评价了两晋时期北方胡人统治者在儒学国家理论的传承与突破方面、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方面的历史功绩,指出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基本动向是突破与传承的高度统一,两晋时期的政治乱象并未造成社会心理严重撕裂与群体性对抗,政治上的各方分治仅仅是两晋时期的表象,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底蕴其实是基本一致的,并且明显展示出了进一步融合与趋同的倾向。笔者试图透过上述研究,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一般特点,阐释中国古、今国家认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为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研究起到填补空白、继往开来的作用,为促进和巩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彭丰文,女,1972年生,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边疆史、民族史、思想史。工作期间参与中国社科院重大A类课题《中国历代边政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系列有关边疆、民族问题的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国家概念与国家实体  一、古今国家概念比较之一:王权国家论与主权国家论  二、古今国家概念比较之二:天下国家论与民族国家论  三、关于中国古代国家实体的争鸣与界定 第三节 围绕中国古代有无国家认同的学术讨论 第四节 相关研究成果与本文研究主旨、研究资料第一章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理论与国家认同状况 第一节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理论  一、“德治”为核心的天命论  二、“夷卑夏尊”为基调的民族观  三、“大一统”论  四、正统观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节 先秦两汉以来的国家认同状况第二章 围绕两晋王朝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模式 第一节 西晋王朝统治前期的国家认同状况  一、原曹魏、蜀汉政治势力对西晋王朝的认同状况  二、原孙吴政治势力及边疆少数民族对西晋王朝的认同状况 第二节 西晋王朝统治后期与东晋王朝的国家认同状况  一、两晋之际北方汉族流民的拥晋意识  二、两晋时期北方汉人的拥晋意识  三、两晋时期北方胡人的拥晋意识 第三节 两晋王朝国家认同状况评析第三章 围绕石赵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民族意识的认同模式 第一节 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一、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家世、经历、素养与个性  二、石赵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第二节 北方各族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一、北方胡人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二、北方汉人对石赵政权的认同状况 第三节 石赵政权的建国理念与国家认同状况评析第四章 围绕前秦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地域的认同模式 第一节 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构成特色、思想倾向与建国理念  一、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构成特色  二、前秦统治集团核心人员的思想倾向与 ……第五章 围绕前燕政权的国家认同:一种基于共同政治信仰和政治利益的认同模式第六章 两晋时期畳认同形成因素的综合考察第七章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强化途径的综合考察第八章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的历史意义结论与启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今天我们用到“国家”一词,常常会将它与“民族”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将二者等同起来,这种观念体现了源自于近代欧洲而今天已经普及全球的民族国家理念的深远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国家与民族始终密不可分,如影随形。但是,国家与民族的结合方式、结合深度则因时代不同、文明类型不同而显示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使用“国家”这一概念时,细致地区分古今、区分中西是十分必要的。  发轫于欧洲的民族国家理念,是近代欧洲内部各民族共同体逐渐形成、民族意识逐渐强烈的反映,是启蒙运动中所宣扬的自然法则理论和社会契约论衍生的结果,是18世纪前后欧洲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对封建专制王权、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斗争的产物。16世纪前后,欧洲已经形成了一批拥有主权意义的王国,专制王权借助主权理论得到空前发展并走向腐朽,到18世纪,专制王权已经引发了人们空前的痛恨。在法国,一批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的口号,甚至认为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国家。伏尔泰说:“这是被所有国际法学家采纳的准则,即每个人是可以自由地选择他自己的国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国家的提法,既符合启蒙运动中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又符合社会契约论的理论规则,因为按照社会契约理论,国家是契约的产物,因此,人人都有是否签订契约、跟谁签订契约的自由权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两晋时期国家认同研究 PDF格式下载



作者广州大学教师,看题目有些浮泛


写作参考用的。


作者的功力还是挺深厚的,但相对单纯的族群划分分析使得时间感突出,空间感就有些薄弱,但绝对值得肯定!很好的一本书。


对于古代国家认同本书分析视角独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