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

赵晖 人民教育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人民教育  

作者:

赵晖  

页数:

19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从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在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德育改革和公民教育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首先对公民、公民教育、德育等概念予以澄清,然后论述了社会变迁与公民教育的互动关系,并对我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全面阐发,最后借鉴国外公民教育思潮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进行了建构尝试。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有关我国公民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我国德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促进培养合格公民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赵晖,女,1970年6月出生,辽宁省北宁市人。198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先后获文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师从谢庆奎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进修教育经营学。199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就职于北京大学校团委、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办公厅。现任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暨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综合室副主任、纪检组长秘书。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战后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校公民教育》《当代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考察》等。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先行研究一、我国学者开展的公民教育研究二、外国学者有关公民教育的研究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一、研究方法二、基本思路第一章 概念澄清:公民、公民教育,德育第一节 公民和公民资格一、公民资格概念的几个分析框架二、关于公民和公民资格内涵的几点认识三、公民与臣民、国民、人民、群众第二节 公民教育一、公民教育概念的分析框架二、关于公民教育的性质与内涵的几点认识第三节 德育概念一、德育的外延二、德育的内涵第二章 背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一、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二、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三、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四、由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五、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第二节 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看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可能性考证一、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政治空间二、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三、社会转型为公民教育提供了文化和心理氛围第三节 从公民教育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公民教育的必要性考察……第三章 历史考察:中国德育与公民教育第四章 借鉴参照:国外公民教育思潮与实践第五章 体系建构:中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主要参考文献博士论文评语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念澄清:公民、公民教育、德育  本书的宗旨在于建构一个中国公民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推动德育向公民教育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公民教育和德育这两个概念。要深刻了解公民教育的内涵,必须先弄清公民的概念;而要明确公民概念,则必须了解公民资格的内涵,因为公民资格是公民概念的核心要素。  第一节 公民和公民资格  公民(citizen)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关于公民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罗马法典。不过那时的公民,仅指一小部分享有特权的自由民,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被当做“会说话的工具”,根本不具有人的法律地位。公民也被划分为若干等级,这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的含义及其范围大不相同。但古代的公民,包括后来中世纪欧洲一度出现的城邦共和国的公民,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公民权利的获得与保障,是与共和政体或类共和政体相联结的。因而,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就只有臣民的概念,而没有公民的概念。  虽然公民资格作为一种制度和理论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政治体系有关,但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分析公民和公民资格,首先应将其作为l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结果,其次作为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现代化的结果。公民资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制度。换句话说,公民及公民资格是随着自治城市的建立而出现的,是随着18世纪及19世纪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发展的,在20世纪福利国家中繁荣发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