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彀外谭屑

赵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赵珩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文集是作者在《老饕漫笔》之后又一部社会生活的随笔杂记。 作者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人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虽说是个人杂忆,却触及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 从挥之不去的怀旧遣兴中,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作者简介

【自序】
《彀外谭屑》是我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往往对旧时琐事的记忆愈加清晰,也就总想记下一鳞半爪的印象。五十年闻见不算少,其中许多东西别人已经写过,甚至非常详尽周备,使我获益良多。于是从记忆中尽量搜索些他人未曾述及的生活琐事,并融人我的人生经历与感受,敷衍成若干小文。说是关于社会生活的随笔,口气未免太大,其实不过是一点点个人的闻见杂记。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拉杂写来,大概就是《彀外谭屑》的全部内容。
五十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已是大半生,但对于历史来说却不过是匆匆一瞬。然而近半个世纪却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变,文化发生颠覆的时段,社会生活的方式和节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一瞬”就不能与前几个世纪中的某个五十年作等同观。这段时间给人们留下深深印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于是一些生活的细微末节也就往往被忽略和淡忘了,这大抵就是我写《彀外谭屑》一书的初衷。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如能偶尔引起读者一点兴趣,或对所述内容拾遗补阙,我也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有人曾经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如何以古典情怀面对现代社会。我想这个题目是太大了,很难说得清楚。情怀是个人的,而社会却永远会向前发展。什么是“古典情怀”?我想不过是一种文化认同罢了。
谢谢此书的所有读者。

书籍目录

自序闲话老唱片雪泥鸿爪忆首图走马灯耍傀儡子八音盒从瑞蚨祥门面广告说起三百年来淡巴菰字纸篓儿我的锡兵欧美同学会与文化餐厅也说左图右史匹克尼克来江边戏外说戏记忆中的收藏牙医张辅臣春节礼俗移易文人画琐谈碑帖杂记巴黎邮事吃小馆儿的学问大城小调莫道禅林霜月冷草色入帘青旧夜读《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留作他年记事珠且去填词的书生永远的长者我所了解的季黄先生怀念绍良先生怀念父亲幻园补记附:幻园琐忆(赵守俨)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从《洋人大笑》说起  关于中国戏曲唱片的历史,近年来看到叙述最详的是罗亮生先生的《戏曲唱片史话》和吴小如先生的《罗亮生先生遗作订补》,两文互为参补,是了解近百年中国戏曲唱片出版历史最好的材料。  唱片最早传人中国,是伴随着留声机一起来的,多为西洋音乐、歌曲唱片,很多是胜利(Victor,中文音译为“物克多”)公司和歌林(即哥伦比亚,Columbia)公司发行。这两家唱片公司都是美国的产业,进入中国后多在洋行和乐器行销售,销售量并不很大。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洋音乐所知甚少,兴趣也不大。我小的时候听过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说一句英文,底下就是许多人哈哈大笑,大约今天七十岁以下的人都没有听过,这张唱片在中国却十分有名。《洋人大笑》的名字是中国人起的,正因为不知所云,于是就叫它“洋人大笑”。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二幕,就采用了这张唱片为背景音乐,与那个时代也很吻合,王利发在民国初年改良“老裕泰”,正是《洋人大笑》流布京城的时代。  中国唱片的前身是蜡筒录音,在留声机上放送时需接上几根橡皮管子,听者将管子塞在耳朵上才能听到。当时北京的东安市场、隆福寺,上海的城隍庙,都有这样的留声机摊子,花上几文钱,就可以听上一段,有点像听觉上的拉洋片。在蜡筒时代,商人就开始注意到蜡筒的市场效应。同光以来,京剧处于鼎盛时期,于是蜡筒专门请名角儿录音,“后三鼎甲”中的谭鑫培、汪桂芬都录过蜡筒,据说惟有孙菊仙(津人称为“老乡亲’)从不灌唱片、灌蜡筒,市场上流行的孙菊仙蜡筒多为赝品,其中多数假借孙菊仙之名,其实是找人代唱的。中国唱片定为一百年历史,恰是以1904年孙菊仙所灌唱片为标志。对孙是否灌过唱片,历来争议颇多。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是灌过唱片的,或认为是冯二狗代孙唱的。且不论真伪,以孙菊仙名义灌的唱片确实有一百年了。据罗亮生先生说,他在同仁堂乐家听过汪桂芬所灌的两个蜡筒,保存了二十佘年,声音仍然很好。  由蜡筒过渡到钻针、钢针唱片,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革命,使听觉传媒有了更多的受众。自从有了钻针唱片,中国唱片市场空前繁荣,而录制的范围也更为广泛了,除了京剧占有最大的比重外,其他如地方戏、曲艺、歌曲、广东音乐、江南丝竹、西洋音乐无所不有。                                      P1-P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书是作者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老饕漫笔》出版之后完成的又一本随笔杂记。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彀外谭屑 PDF格式下载



这本文集是作者在《老饕漫笔》之后又一部社会生活的随笔杂记。
作者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人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虽说是个人杂忆,却触及诸多社会文化现象,再现了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
从挥之不去的怀旧遣兴中,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全书或记事,或记人,或记物,或是读书偶感。 这本小册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不会引起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自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作者满怀深情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五十年间急遽消逝的生活场景,感受到脚步匆匆的现代人依然挚爱与眷恋的文化传统情怀。


最近,买了赵珩先生的三本书:《老饕漫笔》、《彀外谭屑》和《旧时风物》。其中有两本是在当当网买的。先是看了《老饕漫笔》,这是一本谈吃的书,描述了许多记忆中的食物,有很多今天已经吃不到了,比如“中山公园的藤萝饼”,看后令人垂涎欲滴,同时也有品尝不到的遗憾。由于这本书看得非常有意思,就想知道作者还有什么书,在网上搜到了另外两本。在《彀外谭屑》中也回忆了很多曾经拥有过、经历过,现在已经消逝了的物事。其中“我的锡兵”尤其令我感动。在看了《旧时风物》后,对一种叫“太平花”的树木印象深刻(章诒和先生的书里也有提到),不知东北有没有,叫什么,很想去北京看看开花时的“太平花”。赵珩先生是编撰《清史稿》的赵尔巽家族的后人,所写的三本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令人感受的一种独特的味道。


书的内容在旁边的简介里已经很全面了,反映了五十年来已消失或变迁的种种人或物,进而反映出那个已然消失了的人群——世家阶层。
所谓世家,并不是书香门第那么简单,譬如作者,在《老饕漫笔》已经透露出不凡的家庭背景(五、六十年代家中还有佣人,经常出入西餐场所),在本书中得到进一步明示——曾祖父辈为清末封疆大吏,被张作霖尊为恩人,祖父曾为东北烟草专卖局局长,后半生为优容寓公,父亲主持二十四史校订。
所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像作者这种世家家庭,绝不简单是教科书上的社会寄生虫,他们固然有不劳而食的行为(如祖父依靠前半生在烟草局位子上的收益就可以一生优然自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就不过是“家里一天的花销不能超过一块银元”),但正是这种脱离一般生活压力的环境,才使得他们能够专心文化事业,既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又能传承中华国故。简单的以“不劳而获”为理由把他们消灭,真的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吗?在传统世家已被消灭的今天,新的富裕阶层却不能起到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可以为鉴。


最早是读先生写的老饕漫笔一下被淡淡的笔触吸引读了无数遍这本不是写吃的了而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东西有一些是我不熟悉的但是母亲却看的津津有味是本安静的书安静的好书


看过《老饕漫笔》后,便一直期待作者有更新的作品问世,果然一口气读完,绝对没有让我失望。文章宛如一杯清茶让人品味久远,回味悠然。


喜欢《老饕漫笔》,所以买了这本书,简单翻看了一下,喜欢,慢慢品读。


看了老饕漫笔知道赵珩的,这本书也非常不错。


作者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点滴生活溶入到一个个物件,一段段故事中娓娓道来,在我们分享着作者的回忆时,我们也同作者一同经历了历史的沧海巨变.那一件件回忆中的物件,带我们回到旧时那散发着伤感的时光中.


比较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事故,继《老饕漫笔》后又一好书,值得品味!


继《老饕漫笔》后又一好书,值得品味!


社会杂记,讲述老生活,很令人着迷。似乎像小说,但其实是纪实生活。


作者大户人家,写过不少文章,有本旧时风物,当当缺货。


《老饕续笔》不错,因此关注了这本,还没看完。还是喜欢


过去的人和事,特别有生活的情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辈只能感叹。有幸读些书,方知其中一二。


这本还没看,不过已经读了作者的其他两本书,觉得不错


还没看这本书,不过旧时风物写的让人看得受益匪浅,相信这本书肯定也不例外


感觉类似《旧时风物》,非常的喜欢!


虽然折扣低些,但确实是值得细嚼慢咽、回味悠长的好书,一派大家气度!
和《旧时风物》同买~


行文行云流水般.作者以自身所经历及感念之事带你进入过往时光.


买赵老随笔类的书已经是第三本了,一次也没有失望,深厚的文字功底,广博的阅历,仿佛不经意间流露字里行间,让人不忍释卷,反复玩味


高头讲章看累了,看看这种清雅的文字,无意中却增长了不少见识,很喜欢这种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的风格,像杜甫的那句诗:“润物细无声”,不觉间潜移默化,得益不少。


不愧名门之后,见识就是广,娓娓道来。


优美文字 娓娓道来 晚风习习 细细品读 好书。。。


一看到封面就很喜欢,喜欢的作者,喜欢的风格。


很喜欢作者的文笔,正在慢慢看。可能眼有点花了,感觉字小点儿。


真正享受过高层次生活而不是富贵生活的人


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已逝过去的纪念


最近喜欢看老文化人撰写的美食、文化回忆,赵先生写的很赞


以前看过他的书 都是浓浓的文化


他的书有个一贯的特点:少图(或无图),文字平实,但内容绝对丰富,值得好好读一读。


这本书中所述的一些地方正是我儿时去过的地方。读此书,又把我带回那无拘无束的年代。


真是一本好书,给我的暑假增加了很多趣味,觉得生活也不再单调。


值得怀念的生活


还是觉得赵珩先生的人物写得好,形神兼备。《我的锡兵》看了让人感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碰到哪些锡兵,一定买来送与赵先生!虽然这只能是想想而已。


喜欢这本书,内容很有趣,读来很亲切。


写的都是老人老事,很有意思


耐人寻味值得收藏可一读再读的一本书


出身名门啊 什么没见过 没有吃过 说出来 写出来 人生的阅历都在了。我在北京N多年 有交集 喜欢看


同类书中,这是最可靠,详实的.


喜欢这一类话旧文字,三联出版社花了一番功夫


赵先生的文字,清雅可诵。虽有复本,也不后悔了!


文字舒服没有压力,感觉恬淡有趣味


读时旧景如幻灯片般飞过,闲时忆旧可好!


下午刚到的书,还没有读,希望是自己喜欢的风格。


不错。很值得读。


读得我有滋有味.


期待很久了,等到春节的时候好好读。


如今市面上向这样的书已经很少了,是一部很不错的书


物流毁了半本书……内容装帧纸张都很不错,但是物流太差劲,书全部压的变形


书名的拗口和内容的轻松成反比,吃货会喜欢的一本书


确得世家子弟,方有如此眼界与文笔。写老北京的文章,我目前看到,写的好的,除了梁实秋就是这本书了。两者虽还有差距,可惜当今大陆作家写的与后者水平相仿的也没有了~~


真正大家手笔,有内涵,无虚言


老一辈治学严谨之风跃然纸上


喜欢喜欢,有的地方可能看不懂,慢慢学习吧


gou~


闲暇时刻,静静回味


也很不错的,值得买!


看了后感觉很不错


很有看头的好书


都是杂文,但涉及方方面面,看起来很有意思。


不错、哦,美食文章在手,享受当当折扣


这个系列都不错!


里面的插页很漂亮


一下买了好多书,一本一本慢慢看吧


天然山谷全网价格最廉,值得购买


很好的书~非常喜欢,帮阿姨买的~


看起来很享受,有如慢慢流水。


老北京的见闻,各种各样的小段子,没有《老饕漫笔》好读,喜欢过去生活的人应该读读。


与《老饕漫笔》一样精彩


作者将一些老物什和着自己的感情与体会娓娓道来,虽然是闲话家常却令人回味悠长。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书封无覆膜的,但是外边有塑封。版式字距字体什么也都不错。


书的内容在旁边的简介里已经很全面了,反映了五十年来已消失或变迁的种种人或物,进而反映出那个已然消失了的人群——世家阶层


作者将一些老物什和着自己的感情与体会淡淡讲来,平常却不乏回味


作者作为一个世家子弟,经历丰富。无论唱片、戏单、邮票还是前辈或同代文人相知相交,写得细腻真挚,充满趣味。是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书。最喜欢锡兵和梦中的收藏两篇,前者写活了男孩童年玩乐的真实情感,到老也不衰竭;后者写了珍贵事物于人来说,只是暂时的拥有,不必过分执着,此乃不易之哲理。


包装还是不错的,印刷也好,唯纸张稍差,喜欢赵珩的书,其他的都收了,就差旧时风物了,盼望能够早日有货。


50年对任何人都是一段悠长的岁月,50年的回忆读来可否引起诸君的感叹。很好的文字,很好的书。


作者别的书也都买了,不错.


往事并不如烟,历史的经历必将以各种形式被人铭记。


比较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事故,以后恐怕要湮没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去了。


出差前买来,带在身边,六个小时的旅程,变得不再寂寞:)很喜欢赵珩的文字,常常把我带回到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美中不足是,书的封皮有些无损,看上去它曾经受过怠慢:(


值得一读 收藏往事


老先生的文章一直喜欢,写地细腻


品评一下过去的岁月,因为那些现已不可得


适合闲时细品。


书不错,和食物有关的小故事,挺有意思的。


怀念往昔。。。闲时阅读不错


有深度,也有亲和力


一篇旧事旧物的回忆,有情感,有感受,值得一看的书!


出差时带着, 每晚翻几页, 时间过得很快. 很有意思的书.


这个是别人推荐的,我很喜欢看


细读一下,有几篇文章感觉很有味道,长见识。


因为本人是只馋猫~~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的另一本书<<老饕漫笔>>.而这本更多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些人的回忆~~~


还可以吧,确实属于“屑”,比较琐碎,如果不是很有空,不读也没什么的。。。


老北京的见闻,各种各样的小段子,非常好玩。可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生活。


怀旧人看到书!怀念旧北京的人尤其要看的书!


赵珩的文章好,想了解过去的生活可以读读。


这老同志有点道行!写的东西平实有新意,功底扎实


赵公世家子,所经历者为他人所无,更兼从事过文字工作,可读性强。


看过作者的老饕的作品,又买了这本,很喜欢


赵珩的其他2本,不错的封面。这个,很别扭,不好


这是买给妈妈看的,问她此书如何,她只回了我一句"一般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