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失落的书

[英] 斯图尔特·凯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英] 斯图尔特·凯利  

页数:

413  

译者:

卢崴,汪梅子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另类的文学史——因为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失落的历史;一座没有写碑文的墓碑——因为书中的作者我们都很熟悉,但他们的这些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读不到;也是一个警示,一曲追怀过去的挽歌。  本书讲的是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经典,它们可能毁于水火,可能失落于人们的冷漠、疯狂或偏见;有些遗失了,有些未完成。  这世间最脆弱的是书,最持久的也是书,你会发现,通过书使脆弱达到永恒的过程,竟然充满了偶然。

作者简介

斯图尔特·凯利,生于1972年,长期担任《苏格兰周日》(Scotland on Sunday)和《诗歌评论》(Poetry Review)杂志书评人。
目前与妻子一起居住在爱丁堡,这是他的的一本书。

书籍目录

译者序鸣谢前言无名氏荷马赫西奥德《摩西五经》的作者们萨福孔子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加松阿里斯托芬谢诺克里斯及其他米南德卡利马科斯古罗马早期诸帝加卢斯奥维德朗吉努斯圣保罗俄利根法尔托尼娅·贝提提亚·普罗帕迦梨陀娑福尔根提乌斯远游者威德西思尊者比德穆罕默德·伊本·伊萨克阿曼德·阿得达奇奇但丁·亚利基利杰奥弗里·乔叟弗朗索瓦·维庸约翰·斯歌顿卡米洛·开尔诺路易斯·瓦斯·德·卡蒙斯托奎多·塔索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爱德蒙·斯宾塞威廉·莎士比亚约翰·多恩本·琼生约翰·弥尔顿托马斯·厄克特爵士亚伯拉罕·考利莫里哀让·拉辛井原西鹤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亚历山大·蒲柏塞缪尔·约翰逊博士劳伦斯·斯特恩牧师爱德华·吉本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罗伯特·费格生詹姆斯·霍格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简·奥斯丁乔治·戈登·拜伦爵士托马斯·卡莱尔海因里希·海涅小约瑟夫·史密斯尼古拉·果戈里查尔斯·狄更斯赫尔曼·梅尔维尔古斯塔夫·福楼拜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理查德·伯顿爵士阿杰诺·查尔斯·斯温伯恩爱弥尔·左拉阿瑟·兰波弗兰克·诺里斯弗兰茨·卡夫卡埃兹拉·路米斯·庞德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布鲁诺·舒尔茨欧内斯特·海明威狄伦·马莱士·托马斯威廉·S·伯勒斯罗伯特·特雷尔·斯彭斯·洛厄尔四世西尔维亚·普拉斯乔治·佩雷克后记

章节摘录

无名氏(约公元前七万五千年至约公元前两千八百年)文学的起源无人知晓。在现今南非南部海岸的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Cave)出土了一块长赭石,上面规律地交叉刻画着菱形和三角形。该石已有七万七千年历史。无论这些几何图案是否可以被认作符号,也不管其中是否真的具备某种含义,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某位人类先驱有意在某种介质上刻下了标记。此时距离遣词造句和成文信息还有漫长的道路,但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四万五千年至三万五千年前的岁月在人类进化史上被称作“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UpperPalaeolithicRevolution),或者换个更振奋的说法:“创造大爆发”(CreativeExplosion)。人们制造出更复杂的工具,如鱼钩、扣子、针。最重要的是,装饰纹样已不仅限于单一的点和线:饰有巨角塔尔羊的灯、带有野牛形象的矛尖。同时还出现了没有明确用途的小雕塑,如矮小丰满的女性坐像。试问有弹弓怎会没有歌舞,有箭镞怎能没有故事?看看拉斯科(Lascaux)、阿尔塔美拉(Altamira)和沙维特(Chavette)洞里的岩画,这些一万八千年前的作品总能激起后人试图解读的冲动。石壁上的画面是否记录着一次成功的狩猎,抑或仅是想象和欲望的表达?它表示的是“昨天我们杀了一头野牛”,还是“很久以前有一头野牛”?位于动物图像上方的波线、折线、棒形纹和盖形纹又代表什么?在我们无法想象的久远年代,偶尔会突然出现一个用颜料勾勒出的人类手迹,这是一个签名吗?我们无法得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为一种书的获得而兴奋莫名,免不了陷于得失之间。但毕竟书比人长寿,许多书的故事总会让关心书的读者津津乐道,但得到与失落总结伴相行,除却淘书经历,寻找那些失落的书也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书话。英国有一位“七零后”超级书迷,十四岁时便开始用心搜求某些书籍的齐全版本,在拥有埃斯库罗斯的七部戏剧作品时,忽然发现另还有一部埃氏著作永远无法得到,这激起他另一个发现,即探求历史上已经失落的书,并开始编写那些失落的书的名录。十余年后,这个名录成了谈论书籍的悲剧的见证。  这本英国人斯图尔特·凯利的《失落的书》,叙述他研究历史上所失落的那些著名作品,收入可谈论的人与其失落的书,总计有81例,约31万字。但因书里开例失落的书太多,难免由此得出一个令人神情黯然的结论:“失落不是反常,不是背离,或者特例;而是常态,是规律,是不可逃脱的必然。”使人心虽不忍却无可奈何,这便是《失落的书》诱人之处。尽管这些书的失落是件让人感叹的事,但在作者眼中,悲剧的诞生犹如戏剧的另一种结果,都是花与果实的轮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沮丧。“有些事物并不会因为停止存在而失去内涵和意义。正如那些在生命消失后依然回荡着、引发着变化、影响着我们思想和感情的人类灵魂,我们的文明也是一样———那由数不清的失落的生命缔造的文明。”若将此语引申开来,世间许多人事浮沉便都为空自叹嗟,得出平静的安慰,如佛语所云:万物皆空。  就人类社会的广义而论,许多文明都是因为性欲的挑逗而催生与发展,文学与艺术皆肇因于斯。最早的史诗可能也是最早失落的书,然最早失落的书是哪一部?恐怕永难探寻。凯利这本《失落的书》在讲述那些失落的书的同时,连带着讨论作者与时代,并穿插一些故事,虽为谈书,实则叙事,颇得述议之妙。  书中写《荷马》一章谈荷马最早的著作《马尔吉泰斯》这部喜剧史诗,抒发的议论颇可为“失落的书”作出新的解读:“在所有失落的书中,《马尔吉泰斯》是最难解读的,因而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它的作者被认为无与伦比,而它在他的著作中又是那么特殊。但也许———只是也许———它的失落并不是件太需要惋惜的事情。失去的就要重新找回。没有了有史以来最伟大诗人的喜剧,后代作者们便可自由创作出各类喜剧:尖刻讽刺的、感人抒情的、异想天开的、严肃的、温文的,还有黑色喜剧,风趣、淫秽、闹剧、谜语。新形式的层出不穷及至大爆发,应该抵得上一部作品的丧失了吧。”此话大可奠定“失落的书”之留给世人的缺憾与意义,亦使阅读此书的读者,得到心理的解脱,不须为书中所述那些失落的书而悲痛神伤。  因此,在读过书中所述孔子《乐经》、欧里庇得斯《忒勒福斯》、阿里斯托芬《巴比伦人》、塞万提斯《咖拉泰》、莎士比亚《爱的收获》、拉辛《奥维德的情人们》、吉本《塞索斯特里生平》、歌德《私生女》、简·奥斯汀《萨克森·科堡家族的奇妙历险和曲折爱情》、福楼拜《螺旋》、艾略特《文学与出口贸易》等等引人神往却早已失落的作品时,或许正是“不以物喜”的中国传统境界。此书文中对那些失落的书的评议或阐释,最能见出作者研究心得与记述功力,收获与失落同样都是对书的恋心和趣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失落的书 PDF格式下载



书的悲剧,也是书的幸事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重回当年的阅读经历。


这本书居然在书店里的天文科学架上找到的.实在是差一点就错过了.


三联版的这套书目前出了5本,由陆智昌等装帧的,非常的漂亮,翻了一下,就喜欢上了,真是一见钟情啊,呵呵。


品相好,速度快,当当太给力了。


知道世界是很大的,瞭解文明是通用的,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


苦涩乏味,受益匪浅!


这是一部另类的文学史——因为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失落的历史;
  一座没有写碑文的墓碑——因为书中的作者我们都很熟悉,但他们的这些作品我们可能永远也读不到;
  也是一个警示,一曲追怀过去的挽歌。
  本书讲的是一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经典,
  它们可能毁于水火,可能失落于人们的冷漠、疯狂或偏见;
  有些遗失了,有些未完成。
  这世间最脆弱的是书,
  最持久的也是书,
  你会发现,
  通过书使脆弱达到永恒的过程,
  竟然充满了偶然
——摘自豆瓣


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书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阅读,除了考古学家以外,还有谁会去关心那些未能留存下来的古书呢?本书作者即是极为稀少的这样一位,一位职业书评人和七零后。与其它关于书的书不同的是,本书颇带些学术性,可以看出作者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大致以年代为序,从公元前2800年开始挖掘出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留名、留影却因种种缘故而灭失的书籍,作者对此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分类,大致包括毁弃、由于错放而导致遗失、作者在作品问世之前就已离开人世和只有初期构想却从未付诸文字。当然,更多的篇幅还是用于介绍作者和其成名作,以及关于失落之书的一些线索。至于失落的书是精华还是糟粕,那就无从得知了。


失落的书,不失落的人生


装帧,排版都很好,翻译方面不功不过,有些句子稍显拗口和拖沓,还有一些地方明显上下译法不一致,但在翻译方面有一点甚为欣赏就是人名,书名大多附有中英文对照,因此若再苛责许多也就不必要了;书的内容是不错的,挺像次探险,感悟着静默地躺在书架上的,既不会移动也不会言语的书籍背后的惊涛骇浪,也生出几分感慨,既是对书,又是对人。每个作者对我们来说总有些地方是空白,是残缺的,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世间万事万物都不可能赤裸裸地相对,造成残缺的可能是时间,可能是自身有意的隐瞒,但更多的,我想是这世间的法则,是人性的悖论。
最后,觉得作者的一句话很好,也适合作为全书的概括------有些事物不会因为停止存在而失去意义。


虽然书送来有点烂,不过内容很喜欢。能增长许多知识,而且作者的许多观点,个人很欣赏。书很厚,很大,挺不错的。


那么多历史的行者,你我或许都不太熟悉,他们站在我们面前,你可以跟他们对话。


不错!可惜无图片。


该书认为,整部文学史,也是文学失落的历史。从过去的“无名氏”一直到现代的“乔治•佩克雷”,列举了41个有关“遗失、未完成、未开始、难以辨识”等情况“另类文学史”,封底说,这是一本唱给“本应存在之书的挽歌”。想起黄集伟曾经写过关于比目鱼和小强的虚拟书评,中外都同心?在这本书里,亚洲的好像很少,中国的唯一一个《孔子》。P29-32,说了《乐经》的失落而其他五经的幸存。


是一本比较严肃的通俗著作,单是收集资料的功夫,就值得我们钦佩。书的内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可以算作知识阶级的读物了。


个人感觉,在三联出的这一系列里,算是好的只不过有些地方明显是作者知识缺乏,有些乱说,翻译的水平一般吧


文中罗列了很多书目品评并不是很出色倒是能增长不少见识每一个小结都给人流水账的感觉可能还是我自己读书少神经比较大条吧并不是很喜欢长了点见闻倒是真的


并不是那样的引人入胜,但对书迷足够了。


似乎英国人的八卦历来是有传统的。


三联书店总能出版些有趣的书探讨的主题比较时髦. 目前文学评论界似乎对传统经典已经腻味,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可以"挖掘"的"被埋没"的作家作品. 个人认为这本来是个好现象, 至少告诉我们,Canon的形成并非完全靠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 可惜现在这个时髦有点泛滥, 到处都是考古学家, 拼命在故纸堆里搜寻那些失落的名字.这本书倒没太有落入俗套的嫌疑, 与其说是探讨"失落的书", 倒不如说是用当代的文学观念重新审视著名作家"不合时宜"的作品.世事变迁, 谁也说不准1000年前的不合时宜现在会不会成为经典... 闲来无事翻两页还是挺有趣的.翻译的水平实在不高, 真是遗憾. 读来时常磕磕绊绊, 扫掉一大半乐趣


用一上午翻了翻,有点后悔...


简单地说,一本比较扯淡的书。


每一个字我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


书是好书 就是时间久远 品相略差


拿到书翻了一翻,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可以说是一部失落文学的文学史。书中讲述了很多作家遗失的活着未完成的书的相关事迹,这对了解该作家有更好的用处。值得一看。值得每个学文学,爱好文学的人看。。


没什么内容,介绍的书感觉也一般


是比较喜欢这本书的风格的。但就是趣味性不强。。


难看死了。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写的本来就有问题。就如同“新知文库”很浮躁一样。


看了不免有些无奈 与 无力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