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造天堂

(法)夏尔·波德莱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法)夏尔·波德莱尔  

页数:

156  

译者:

郭宏安  

Tag标签:

无  

前言

  1851年,夏尔·波德莱尔发表了《酒与印度大麻》,当时他只不过是尝试过印度大麻一两次而已,他一生中没有成瘾;1860年,波德莱尔出版了《人造天堂》,这时他由于病痛而不得不经常吸食鸦片了。也许出于一种负罪感,他谴责印度大麻远远地超过了鸦片。在波德莱尔去世后出版的全集本和单行本中,都是在《人造天堂》的总名下,汇集了《论酒与印度大麻》和《人造天堂》这两篇文章的。  (一)  饮酒,服用印度大麻或吸食鸦片,可以程度不同地呈现陶醉、麻醉或迷醉的状态。它产生一种幻象,使人进入一种幻境。在这种幻象和幻境的作用下,人与对象的关系改变了,时间变得深不可测,空间成倍地扩大,物体异乎寻常地变大或变小,声音变得尖锐或沉闷,各种颜色都趋向极端,香气无孔不入。嗅觉、听觉、视觉彼此沟通,声音具有色彩,色彩具有曲调,音符成了数字,随着音乐在耳中展开,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人,或兽,或物,纷纷做着匪夷所思的动作或形态。人的精神飘飘荡荡,不依不靠,一切苦难压力病痛斗争都消失了,人仿佛进入了一个不需劳动、不需付出、不需斗争而拥有一切的极乐世界。这种境界持续的时间不长,自波德莱尔始,被称做“人造天堂”。  “天堂”一语,用于描绘酒或印度大麻或鸦片的作用,并非波德莱尔首创,早在1845年,有一个医生名莫罗。德‘图尔者,就出版了一本著作,题为《论印度大麻和精神错乱》,其中两次写到,印度大麻使人进入“穆罕默德的天堂”,或称“先知的天堂”,但是,天堂加上“人造”一词,波德莱尔确实是始作俑者。  然而,“人造天堂”毕竟不是自然的天堂,几分钟,至多十几分钟,幻境即告消失,人又回到了现实,渐渐地,他的感觉变得迟钝,人格崩溃,脾气暴躁,神经麻木,精神恍惚,四肢疲软,浑身难受,不能工作,缺乏行动上的毅力,陷入软弱、懒惰、疲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句话,“人造天堂”顷刻间崩塌了。  兴奋剂,麻醉品,或称毒品,并不能造成一个极乐世界,相反,它通向的可能是万劫不复的地狱,这就是波德莱尔在他的《人造天堂》中向我们讲述的基本思想,正如他在1864年布鲁塞尔演讲的《开场白》中所说:“我要写的书不纯粹是生理学的,而是伦理学的。我要证明的是,那些追寻天堂的人所得到的是地狱,他们正在成功地准备着这个地狱,挖掘着这个地狱,这种成功,如果他们预见到的话,可能会吓坏他们的。”只有现实的痛苦才有可能通向超自然的天堂。  酒,印度大麻,鸦片,三种兴奋剂,麻醉剂或毒品,波德莱尔以一种抒情性的笔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它们的作用及其后果。有人说,他唱了一曲毒品的颂歌,又有人说,他进行了一番道德的说教,还有人,例如米谢尔·布托说,《人造天堂》不是一个吸毒者向其他吸毒者说的话,而是一个诗人向所有那些认为“唯一真正的毒品、绝对的毒品是诗”的人写的一本书。这第三种看法显然是一个诗人的看法,深刻而玄奥,必须经过理性的理解才能落到实处。这理性的理解就是正确地解读文本。波德莱尔说:“对于这两种毒品(印度大麻和鸦片)所能产生的神秘结果和病态快乐进行的分析,其长期使用所不可避免的惩罚,最后,追寻一种虚假的理想所必然包含的不朽性,这就是本研究的主题。”这是《人造天堂》之表面性与深刻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之间相互渗透的用意之所在。只有现实的痛苦,才能孕育诗人的沉思;只有扎根于大地的沉思,才能激发丰沛的想象力;借助于毒品的想象,只能是失去平衡的疯狂,这也是没有任何一部杰作是通过使用毒品而产生的原因,尽管不少的诗人试图用毒品来激发和丰富其创造力。  ……  《一个英国鸦片吸食者的自白》首次出版于1822年,十八年后,即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这中间有什么关系本文作者因学力不济,无法回答。但是,两者之间间接的联系,倒是值得做一番思考。一方面,德·昆西先生说,假设有十个人受了这本书的诱导,要去尝试毒品,其中的五个会本能地感到厌恶,因为这与他们自然的体质不合;其中的四个会因亲友的反对或感到获得鸦片的困难而放弃;至于第十个嘛……认识鸦片的机会很多,阅读《自白》这本书至多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原因(转引自马克斯·米尔奈《毒品的想象力》)。据说他的儿子在广州声称“吸食鸦片没有害处”,最后还死在广州,只是不知与鸦片有无关系。另一方面,走私鸦片却导致了一场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许多西方学者称这次战争为“贸易战争”,回避“鸦片”一词。其实,鸦片贸易是一种在政府庇护下的走私贸易,它破坏和摧毁了正常的贸易。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发(指太平天国革命——笔者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迫使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所以几乎不言而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了自己的统治权。”他还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说:“天朝的立法者对违禁的臣民所施行的严厉惩罚以及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国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风,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我们看看波德莱尔的说法,竟然发现他与马克思的看法相去不远。他说:“在埃及,政府禁止印度大麻的买卖和交易,至少在国内是如此。……埃及政府是有理由的。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会因印度大麻的使用而继续存在下去。它既不能造就战士,也不能造就公民。的确,人是禁止使用印度大麻的,否则就会造成精神的衰退和死亡,干扰其存在的首要条件,打破其与环境的能力的平衡。如果存在着想要腐蚀其被统治者的政府,它只须鼓励印度大麻的使用。”这两种看法,一个说的是统治者,一个说的是被统治者,其实两种看法的结局是一样的:国家和民族的衰落和死亡。英国政府纵容鸦片的走私并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的统治者“堕落”,使中国的被统治者“衰弱”,其目的不是“不言而喻”了吗英国的统治者没有让自己的国民沉溺于鸦片,却大量地将鸦片输入中国,麻醉中国人的肉体和灵魂,鸦片战争的爆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马克斯·米尔奈在《毒品的想象力》一书中指出:“在历史方面预言总是一件冒险的事,尤其是在它导致宣布一种‘历史的目的’时,但是人们至少可以说,利用毒品来激活诗的创造力已经不时髦了。”在全社会还没有对毒品采取一致反对的态度的时候,如1859年,波德莱尔对印度大麻和鸦片的谴责(尽管他对鸦片有所保留)值得我们注意,他是反毒品的先驱者之一。

内容概要

1860年,《人造天堂》刚一出版就广获赞誉,它是作者发表于1851年的《酒与印度大麻》和1860年出版的《人造天堂》两篇文章的合集。七年之后,波德莱尔,这位法国最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之一,在度过了悲剧性的一生之后,死于鸦片依赖。 本书中,波德莱尔用极其细腻、抒情的语言,描述了酒、尤其是印度大麻和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种种奇妙、精致、如梦如幻的体验,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他笔下那种时而美妙,时而混乱,时而庄严的迷醉感,恰似一座人造的天堂,一个辉煌但却虚假的世界,而作者自己也正是在这其中一步步走向毁灭。 “我要写的书不纯粹是生理学的,而是伦理学的。我要证明的是,那些追寻天堂的人所得到的是地狱,他们正在成功地准备着这个地狱,挖掘着这个地狱;这种成功,如果他们预见到的话,可能会吓坏他们的。”1864年,波德莱尔在布鲁塞尔演讲时如是说。

作者简介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以诗集《恶之花》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由于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成了后来许多流派相互争夺的一位精神领袖。

书籍目录

前言:酒、印度大麻与鸦片论酒与印度大麻——作为个性扩张的途径之比较 酒 (1) (2) (3) 印度大麻 (4) (5) (6) (7)人造天堂——鸦片和印度大麻(1860年) 给J.G.F. 印度大麻之诗 (1)对无限的兴趣 (2)什么是印度大麻 (3)塞拉芬剧院 (4)人一神 (5)道德 鸦片吸食者 (1)婉转的措辞 (2)初步的自白 (3)鸦片的快感 (4)鸦片的折磨 (5)虚假的结局 (6)天才儿童 (7)童年的悲伤 (8)牛津的幻影 (9)结论波德莱尔的生平与创作

章节摘录

  论酒与印度大麻——作为个性扩张的途径之比较  酒  (1)  一个很有名的人,同时也是个大傻瓜,看起来这是两个并行不悖的事情,就像我不止一次怀着令人痛苦的快乐加以证明的那样,居然敢在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中就卫生和快乐于酒这一条写道:“族长诺亚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这是一种用葡萄酿造的饮料。”  以后呢?以后,什么也没有了:到此结束。您翻书,从头翻到尾,从尾翻到头,倒着读,反着读,从右到左读,从左到右读,统统没有用,您从很杰出、很受尊敬的布里亚·撒瓦兰的《口味大全》中除了“族长诺亚……”和“这是一种……饮料”之外,什么也读不到。  我想,一位月亮上或者相距遥远的星球上的居民到我们地球上来旅行,长途跋涉,劳顿困苦,一定想润润喉,暖暖胃。他想知道地球上的快乐和风俗。他模模糊糊地听说有一种美味的饮料,地球上的公民依据其勇敢和愉快的程度随意饮用。为了对他的选择更有把握,这位月球人打开了有名的、万无一失的布里亚·撒瓦兰有关口味的神谕,在酒的条目上发现了这一珍贵的教导:“族长诺亚……”和“这种饮料是由……做成的。”这是完全有助于消化的。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读过这个句子,不可能不正确而清晰地认识所有的酒、其不同的品质、其不利之处及其对胃和大脑的作用。  啊!亲爱的朋友,不要读布里亚·撒瓦兰吧。上帝不让他喜欢的人读无用的东西。这是拉瓦特尔的一本小书的第一句格言,他是一位比古代和现代世界的所有官员都更爱人的哲学家。人们没有用拉瓦特尔的名字来为任何一种糕点命名;但是对这位天使般的人的回忆还活在基督徒中间,而诚实的资产者则忘记了布里亚·撒瓦兰,那是一种乏味的奶油蛋糕,其最小的缺点乃是为连珠炮似的格言充当借口,这些愚蠢又冬烘的格言即取自这本声名狼藉的杰作。  如果这本伪杰作的一个新版本敢于面对现代人类的良知,那么忧郁的饮者,快乐的饮者,你们在酒中寻求回忆或忘却却又发现不能如意,那就只能从酒瓶子的底部凝视天空,被遗忘或被埋没的饮者啊,你们会买上一本,以善为恶、以善举为冷漠吗?  我打开霍夫曼的《克莱斯勒里亚娜》,读到一条奇怪的建议。一位认真的音乐家为了创作一部喜歌剧,应该喝香槟酒,他可从中发现这种剧所要求的发泡的、轻松的快乐;宗教音乐则要求莱因或朱朗松葡萄酒,好像在深刻的思想的内部,有一种醉人的苦涩;但是英雄的音乐离不开勃艮第葡萄酒,它具有严肃的激情和爱国主义的驱动力。这显然再好不过,而且除了一位饮者的激越的感情之外,我还发现了德国人最引为自豪的公正。  霍夫曼竖起了一支奇特的心理晴雨表,为他表明他的心灵的不同的温度和大气现象。人们看到如下的划分:混有容忍的轻度反讽的精神;带有深度自我满足的孤独的精神,和谐的快乐,和谐的热情,和谐的风暴,自我不能承受的讽刺的快乐,走出自我的愿望,过分的客观,我的肉体和大自然的融和。不用说,霍夫曼的精神晴雨表的划分是根据其生成序列确定的,和普通的晴雨表一样。我觉得在这支心理晴雨表和酒的音乐性的解释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兄弟关系。  霍夫曼在死亡来抓住他的时候开始挣钱了。幸福在朝他微笑。像我们亲爱的、伟大的巴尔扎克一样,正是在最后的时刻,他看见旧有的希望的极光闪烁了。当时,为其年鉴争夺他的短篇小说的出版商们为投其所好,在寄给他钱的同时,还加寄一箱法国葡萄酒。  (2)  酒之深沉的快乐啊,谁曾认识你?一个人有悔恨要缓解,有回忆要追念,有痛苦要平复,有空中楼阁要建造,他就要乞灵于你,你这隐藏在葡萄藤中的深奥莫测的神。酒的景象在内在的阳光的照耀下是多么阔大!人在它身上吸取的第二青春是多么真实和炽热!然而,它那令人震骇的快感和难以承受的魔力又是多么可怕!但是,说吧,你们这些法官、立法者、上流社会人士,幸福使你们温柔一,命运给了你们容易的德行和健康,说吧,凭良心说吧,你们中间谁有无情的勇气来谴责一个饮用天才的人?  再说,酒并非总是一个对自己的胜利有把握的斗士,尽管它发誓既无怜悯亦无仁慈。酒与人相似:人们永远不知道可以尊重它或蔑视它、爱它或恨它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它能做出多少高尚的举动或可怕的罪行。我们对它不要比对我们自己更残忍吧,还是平等地对待它吧。  我好像有时听见酒说话:——它用心在说话,用一种精神才能听见的精神的声音。——“人啊,我亲爱的人,我想为你唱一支充满友情的歌,一支充满快乐、光明和希望的歌,尽管有玻璃的牢房,软木的插销。我决不忘恩负义;我知道是你给了我生命。我知道辛劳和肩膀上的太阳对你意味着什么。你给了我生命,我会报答你。我欠你的会大大地还你;因为我感到非同一般地快乐,当我跌进因劳动而干渴的喉咙里。对我来说,待在一个正经人的胸膛里要比待在忧郁而冷漠的酒窖里好得多。这是一座快乐的坟墓,我在那里热情地完成我的命运。我把劳动者的胃搅翻了天,通过一座看不见的台阶,我登上他的大脑,表演我的难度极大的舞蹈。  “你听见古代的强有力的曲调、爱情之歌和英雄之歌在我身上激荡、鸣响吗?我是祖国的灵魂,我一半是风流的,一半是尚武的吗?我是礼拜日的希望。劳动使日子兴旺,酒使礼拜日充满希望。胳膊肘支在合家团聚的桌子上,挽起了袖子,你自豪地歌颂我,你的确心满意足。  “我照亮了你的年老的妻子的眼睛,你那每日的忧愁和最久远的希望的老伴侣。我使你的目光温柔,我让你的瞳仁的深处燃起青春的火花。而你亲爱的小家伙,你的没有血色的小孩,这头可怜的小毛驴像驾辕的马一样劳累,我要让他泛起童年的鲜亮颜色,对于这个生命的新的竞技者来说,我是使老斗士的肌肉重新强健起来的油。  “我像植物的精华落进你的胸膛。我是谷粒,将使痛苦地掘开的沟垄长满庄稼。我们密切的结合将创造出诗。我们两个将制造一个上帝,我们将朝着无限飞翔,像小鸟,像蝴蝶,像圣母的儿子,像香气,像一切有翅膀的东西。”  这就是酒用它那神秘的语言唱的歌。那些有一颗自私的、对其兄弟的痛苦封闭着的心的人永远听不见这支歌,他们是不幸的。  我常常想如果耶稣一基督今天坐在被告席上,说不定会有某个检察官证明他的案子由于累犯而加重。说到酒,他是每天都喝。每天他都重复他的善举。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道德家反对他的狂热。当我说道德家,我指的是法利赛人的所谓道德家。  然而,的确还有别的事情。让我们稍微降一降。看看那些神秘人物吧,他们可以说是以大城市的排泄物为生;因为有些职业是奇特的。这种人数量巨大。我甚至有时怀着恐惧想到,有些职业没有任何快乐,没有乐趣的职业,没有安慰的疲劳,没有回报的痛苦。我错了。这是一个收集首都每日的废物的人。一座大都会废弃的一切,她丢掉的一切,她轻蔑的一切,她粉碎的一切,他都加以分类,收集起来。他查阅荒淫的档案,弃物的堆积。他分类,进行聪明的选择;他像贪婪者聚集珍宝一样拣拾着工业之神咀嚼过的垃圾,把它变成有用的或者给人带来愉悦的东西。他来了,趁着被夜风抽打着的路灯的昏暗的光,走上圣热那维夫山的曲折的、布满小家庭的一条小路。他披着七号柳条披巾。他摇晃着脑袋,在铺路石上踉跄,就像年轻的诗人整日游荡,寻章觅句。他自言自语;他在夜的冰冷、黑暗的空气中倾诉衷肠。这是一种辉煌的自白,它怜悯最抒情的悲剧。“向前!齐步走!师团,打头,拿起武器!”就像在赫勒拿岛奄奄一息的波拿巴一样!好像那“七号”变成了权杖,“柳条披肩”变成了王袍。战斗胜利了,但天气很热。他骑着马走过凯旋门。他感到幸福。他高兴地听着热情的人群的欢呼。他一会儿将口授一个比已知的一切法律都完善的法律。他庄严地发誓要让他的人民幸福。苦难和恶习将从人间消失。  但是,背篓沉重,擦伤了他的背和腰。家务的苦恼纠缠着他。四十年的奔波和劳作碾碎了他。年龄折磨着他。然而酒却像一个新的财神,让精神的金子滚过虚弱的人类。他像好国王一样,用他的服务统治,而他的功绩则由臣民的喉咙歌唱。  地球上有无以数计的无名人群,睡眠不足以平复其苦。酒对他们来说成了歌曲和诗。  许多人大概觉得我很宽容。“您为酗酒辩护,您理想化了放荡。”我承认,在善举面前,我没有勇气计算不满。我说过酒是可以被人吸收的,我同意人的罪孽等于他们的德行。我能做得更好吗?再说我还有另一个想法。如果酒从人类的产品中消失,我相信会在这个星球的健康和精神上出现一种空白,一种匮乏,一种缺欠,比人们归罪于酒的过度和偏斜更为严重。想想那些从不喝酒的人,或者幼稚,或者经常是些傻瓜或者伪善者,不是有道理的吗?傻瓜,是说他们是既不了解人也不了解自然的人,是拒绝艺术的传统方式的艺术家,是谴责机械的工人,伪善者,是说他们是可耻的饕餮者,自吹节制的人,却偷着喝酒或者喝一种神秘的酒。一个只喝水的人有一种秘密要向他的同类隐瞒。  让人们来判断吧:几年前,在一次绘画展览会上,一群傻瓜在一幅像工业品一样打磨、涂蜡、上光的油画面前起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那些最适于刨造我腧胃的人造理想的麻醉品中……两种最有力的物质是印度大庥和鸦片。……对于这两种毒品所能产生的神秘结果和病态快乐进行的分析,其长期使用所不可避免的惩罚,最后,追寻一种虚假的理想所必然包含的不朽陛,就是本研究的主题。  ——夏尔·波德莱尔  《人造天堂》是一首长篇散文诗。……这部道德的书本质上是-部诗学的书。  ——法国批评家伊夫·福罗莱纳


编辑推荐

  波德莱尔以细腻、抒情性的语言,描述了酒、鸦片及印度大麻给吸食者所带来的种种奇妙、精致、如梦如幻的感觉。那种迷醉感恰似一座人造天堂,一个辉煌却虚假的世界,而作者自己也是在这其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造天堂 PDF格式下载



追求人造天堂浑然不知自己正迈开地狱的脚步


“这部道德的书本质上是一部诗学的书”,批评家伊夫·福罗莱纳如是说。如果道德的书都能写成这样,人们可能会选择听道德说教而不去听音乐会。


波德莱尔是资深的评论家也是本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我爱他


这本书很好,是我买波德莱尔的第一本书。非常喜欢。


一本好书!告诫大家毒品要远离,而酒则可以少量饮用!真实中带有虚幻!语言简约,读来十分顺口!


这本书谈论了讳如莫深的毒品御姐。适合成年人看


翻了一下,很喜欢,抽空细细看.


看到和介绍鸦片什么的有关,觉得挺有意思,买来之后发现很有深度。再看看现在的社会,多少麻木的人活在自己的“人造天堂”里,呵呵~


不喜欢,不知道在说什么,目的是什么


凭着对于印度大麻的好奇心走进这本书,算是我用了有史以来最长的时间但仍然还留有三分之一没有看完的书。如果硬要说这本书有什么吸引人之初的话,也只能是每当你觉得绝望的要合上本子的时候,他吐出了些思维的火光。这也是我坚持至今仍想着要把它读完的原动力了。
此外,该书薄薄一本,应该只能说是《一个吸食鸦片的人的自白》这书的参考文章。如果不是对于波德莱尔的热爱,还是别买了。读着读着,总有一种也许是翻译很差的感觉。但我们都懂,当然不是。


人造天堂


三联书店 经典社会科学


波德莱尔代表作之一


没别的版本可选


包装完整,质量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