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思想源流
2008-12
上海书店出版社
刘大杰
409
无
在中国的政治史上,魏晋时代无疑是黑暗的;但在思想史上,却有它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魏晋人无不充满着热烈的个人的浪漫主义的精神。他们在那种荡动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里,从过去那种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里解放出来,无论对于宇宙、政治、人生或是艺术,都持有大胆的独立的见解。 中国文人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无有过于魏晋,然而他们却都能在多方面找着慰安,或是酒色,或是药石,或是音乐,或是山水,或是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的寄托所。 因此,在过去的两汉称为思想界的正统的儒家,不得不被逼迫着而趋于衰落,老庄学说的流行,佛经的翻译,道教的发展,清谈的兴盛,都在这时代呈着活跃的状态,使当日的思想界,一改昔日因袭传统的旧观,而显现着万花缭乱的景象。我们尽管非难当日人生观的颓废放纵与过于玄虚,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们在思想史上应有的地位。唐代的佛学,宋明的理学,都在这时候播下了种子。至于文学思想的发展,魏晋时代是带着革命的意义的,必得经过这个时代,才可走到南朝的唯美主义的路上去。因为当日浪漫主义批评家的努力,从儒家的手下,把文学争夺过来,予以独立发展的生命的事,我们是必得注意的。
《古典文学思想源流》集结了刘大杰的《魏晋思想论》、《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以及15篇论古典文学的论文。其中《魏晋思想论》是刘大杰先生文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是他早期比较重要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著作,更是当今研究魏晋文学思想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是作者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的一个结集。15篇古典文学论文几乎包罗了作者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的古典文学论文,从中可以大体可以看出解放后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发展的轨迹。作者所叙论之问题,其所可否之态度,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表现出其处身当代的立场和观点。
魏晋思想论前言第一章 魏晋思想的环境一曹氏父子的风尚二儒学的堕落三政治与民生第二章 魏晋学术思想界的新倾向一浪漫主义与老庄复活二经学玄学化三佛学的发展四怀疑精神与辩论风气第三章 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一老子的宇宙论二宇宙本体与万物生成三天道与天第四章 魏晋时代的政治思想一法家思想二儒家思想三道家思想四无政府思想第五章 魏晋时代的人生观一人性觉醒及其原因二人生有什么意义三机械的天命论四厌世不厌生五逍遥论六养生沦七纵欲论八排圣贤反礼法九结论第六章 魏晋时代的文艺思潮一文学理论的建设二时代生活的反映三个人主义的浪漫文学四小说书画的新倾向第七章 魏晋时代的清谈一清谈的发展二清谈的派别三名理派四玄论派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红楼梦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薛宝钗的思想本质探春的道路晴雯的性格尤三姐的悲剧后记古典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与现实主义问题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现实主义的形成问题文学的主流及其他中国文学史的思想斗争问题关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批评古代的神话关于《胡笳十八拍》再谈《胡笳十八拍》关于曹操的人道主义论陈子昂的文学精神——纪念陈子昂诞生一千三百周年杜甫的道路柳宗元及其散文李煜词话黄庭怪的诗论《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
汉武帝时代起来的儒家,虽顶着孔子那块老招牌,其学说已经不是孔子的真面目了。他们那时所倡导的,是《春秋》内面的微言大义。最重要的便是那大一统与受命改制的学说。 因了这些理论,他们主张罢黜百家,统一思想,建立绝对的君权政治。同时采取邹衍一派的终始五德说,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再加以阴阳五行说,构成一套极巧妙极神秘的天人感应的政治哲学。这种哲学与社会民生并没有什么好处,不过替皇帝装点,使他的地位更加巩固而已。于是当代的儒家,带了很浓厚的方士气味,哲学成了迷信的宗教。董仲舒和《春秋繁露》,是当时儒家与儒家哲学的代表。我们只要拿《春秋繁露》和《论语》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儒家思想与孔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后来这种天人感应的哲学,又加以谶纬符命等等的怪论,于是迷信与鬼气的成分更重了。当代的儒家,如董仲舒、韩婴、匡衡、翼奉、刘向、京房之流,颜色虽有浓淡,无不染了这种恶毒,几部经书都涂满了这种颜色。翼奉说:“《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危安。”《易》本是一部卜筮书,《春秋》是一部政治史,自然容易附会,最后连一部《诗经》,也被他们迷信化,神秘化,这本领真不小。在各诗中,分配着五行五德、天干地支种种怪名目,什么六情、五性、五际,闹不清爽,牛鬼蛇神,乌烟瘴气。一部好好的文学书,弄成一本《推背图》了。在这种空气之下,我们还有什么哲学,还有什么真理。头脑清醒点的读书人,自然对这种学术状态不能满意。难怪桓谭、张衡之流,都要起来反对了。但作为反对派的代表的,自然是王充。王充以经验论、实证论者的科学精神,对当代的哲学,施以猛烈的攻击。他认为迷信与尊古,是当代学术发展的两大障碍。于是他作了《变虚》、 《疑虚》、 《感虚》、《福虚》、《祸虚》、《龙虚》、《禹虚》等篇,把阴阳五行 灾异之说,攻击得体无完肤。又作《刺孟》、 《非韩》、 《问孔》诸 篇,打破时人尊古的观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