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凡人小事八十年

资耀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

资耀华  

页数:

348  

字数:

20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和资耀华同志认识四十多年了。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6日,经天津地下党介绍,我作为军管会的代表拜访了当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天津分行经理的资耀华,向他了解天津金融界的一些情况,并听取他对接管银行的意见,资耀华是天津银行公会的负责人之一,我们同他的联系,也是人民银行联系私营银行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对他很尊重,也很信任。天津解放后不久,就成立了外汇交易所,由资耀华任主任,负责作为银行一项重要业务工作的外汇工作。 1950年7月,我离开天津来北京。不久,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参加公私合营,资耀华作为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也随总管理处北迁而来到北京。资耀华还是人民银行民主建国会的主要负责人,而我当时在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党委负责统战工作,每月都要和民主党派一起开一次座谈会,交流情况,谈一些意见。这个时期我同资耀华接触比较多。 在几十年的交往中,资耀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人诚实,不虚夸,既不宣扬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宣扬自己。他经常对银行工作提出一些很中肯的意见,都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虚张声势。资耀华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又两次赴美进修学习,文化素养比较高。在旧社会,他重学识,凭本事做事。解放后,他坚定地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并不断地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始终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在新中国的银行里,资耀华主要从事金融史料和金融理论研究工作,他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他主持编写的《清代货币史资料》、《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等,成为金融货币史的重要参考书。 从解放前到解放后近七十年来,资耀华一直同银行打交道,现已年逾九旬,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他为中国的金融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资耀华将自己写的自传体回忆录,取名为《凡人小事八十年》,这体现了他本人谦虚的品格。这本书记述了资耀华八十多年生活中印象深刻、对他影响较大的生活片段和事件。这既是他本人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业的情况、社会的情况和历史的情况。其中,也有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领悟。此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金融界读者的欢迎。 1992年2月25日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世纪中国银行界和金融学界的泰斗资耀华先生的自述及其家人和朋友的追忆文章,包含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金融史的材料和独到的见解,是中国现代金融发展史一个极重要的侧面,足资后人借鉴。资耀华与20世纪同龄,从湖南一个山坳中走来,东渡扶桑,又以日本京都帝大毕业生的资历回国,在内忧外患的岁月中创业和守业,可算20世纪上半页华资银行中的杰出人物。解放初期曾有重大建言,对共和国的建立有襄赞之功,同时又在金融学方面多所建树。
  由于作者不事张扬,故知之者甚少。他一生奉行“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达于极致,其布衣书生的风貌与“金融家”的身份形成鲜明发差。这本书为当代人展示了另一种生活追求和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

  资耀华(1900—1996):中国金融学会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湖南耒阳县,17岁留学日本,26岁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院,1933-1934年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工商管理学院进修,194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和考察。
  曾在大学任教,1928年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直至1950年。建国后任上海银行总经理、公私合营银行总管理处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1959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主任直至去世。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常务董事,民建中央常委等。

书籍目录

三联版前言(资中筠)
再版前言(资中筠)
初版序言(尚明)
凡人小事八十年
 引言
 一 告别山村故土
 二 东渡扶桑
 三 救命恩人
 四   良师益友
 五 从三高到帝大
 六 古都北京的见面礼
 七 跨人银行之门
 八 进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九 走南闯北筹设分行
 十 上海中国征信所
 十一 废两改元的是非功过
 十二 农业贷款部
 十三 赴美深造
 十四 重游天津
 十五 法币改革的前因后果
 十六 邂逅程砚秋
 十七 难产的不动产抵押银行
 十八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十九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和讹诈
 二十 硝烟笼罩下的货币斗争
 二十一 屋漏更遭连夜雨
 二十二 忍气吞声难耐五更寒
 二十三 劫后插曲
 二十四 混乱的山城
 二十五 狼狈而归
 二十六 物以稀为贵
 二十七 上海述职
 二十八 三闯关东
 二十九 天外飞来的稀客
 三十 选举中的暗斗
 三十一 虎口拔牙
 三十二 避难路上
 三十三 第二次留美见闻
 三十四 归心似箭
 三十五 贤妻良母
 三十六 拨开云雾见青天
 三十七 最高的荣誉
 三十八 生意人也关心政治
 三十九 盛世修志
 四十十 年浩劫从今始
 四十一 历经磨难的货币史资料
 四十二 忆南汉宸
 四十三 九十述怀
 后 记
 ……
附录一残缺的追忆
附录二 金融文化的启示

章节摘录

1916年我从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毕业后,就一心一意想去北京报考所谓“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回家同父亲一谈,他听说每年路费、学费等要花费近300元,坚决不答应。我从秋到冬,从冬到春,说来说去,最后父亲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许过洞庭湖;第二,只能在长沙考取公费学堂;第三,考不取公费就回家,不再给旅费。我只好又向母亲(当时已有肺病)要求帮忙。母亲含泪告诉我:“父亲不欢喜你这个儿子,父亲说你是一个不懂事、没有出息的孩子,绝不会允许你去北京,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想来想去,只好转变策略,先满口答应这三个条件,想先飞出这个笼子再想办法。父亲也感觉到我心里不服。不过,他认为他有“杀手锏”,不给你钱,你就飞不到哪儿去。于是给了我40元现大洋,请了一个堂房哥哥替我挑了书籍和铺盖卷。我自己背了个小包袱,拿了把雨伞,就含泪告别了我最亲爱的有肺病的母亲。我们步行二十多里,走到淝江镇,再搭小船上耒阳县城。 说也怪! 天天想离开这个小山村,可是一旦真要离开这个出生之地,尤其想到此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又有些依依不合了。它有什么可值得留恋呢?这个小山村,在一个深山老林的半山腰上,只有羊肠小道可通到冲里(当地把山下平原叫做冲里)。据传说,我们祖先本姓朱,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同族有人犯了诛九族的大罪,乃带了一部分族人从河南逃到这个山中隐藏起来,并改为资姓。传到我已是第九代。祖先定下的规矩,每代有个排号,即:一、中、元、孔、孟、卫、国、辅、朝、庭。祖父是国字辈,叫资国高。父亲是辅字辈,叫资昌辅。我是朝字辈,叫资朝琮,正是第九代。据说,从排行字句里,似有反满复明的意思,但也难以为凭。不过这样的深山老林,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避难安身之所。交通很困难,信息很闭塞,小山村连个名字都没有,村里住有近百户人家,都是同族,没有别姓。冲里人就把它称作“资家坳上”。从山上到冲里,下山号称两三里,上山号称四五里,实际距离本是一样,说明下山容易上山难。村里人过的差不多是自给自足的生活。男的开荒造梯田,种稻谷,种棉、麻,种蔬菜。女的纺纱织布,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土纺车。但也做不到万事不求人,油、盐、酱、醋要到冲里小卖店去购买,生病吃药,要到冲里小药铺去抓。买肉、买鱼、买杂货还要到十几里的盐沙铺去赶墟。所以每天总是有人下山上山,川流不息。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山里山外跑下跑上,后来就一个人奔上奔下。母亲生病抓药,当然是我的分内事,我也乐于下山去买油盐,打酱醋。尤其我上学以后,常有朋友写信来。这里附近不但没有邮局,也没有邮递员,冲里只有一个邮政代办所,系由一个小杂货店代管。这个小店隔一两天要到淝江镇去购货,顺便把淝江镇邮局信件带回。取来信件后,就放在一个挂在墙上的布袋里,无人看管,若不早去取信,就可能丢失。因此,我常下山去看看有没有信件。有时一天要下山好几次。日久天长,我就锻炼出了走山路如履平地的本领。我现在年已九十多还能健步不用拐杖,这可能与从小走山路有关系。 这个村子四面环山,有时坐在大门口,可以看见对面山上小野兽跑来跑去。村中鸡、鸭、小猪,常被野兽偷吃,所以家家户户都养狗。我家就有大小三只狗。有时半夜稍有响动,一犬吠影,百犬齐鸣,环山回声,四周响应,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好在村里人听惯了,也就习以为常。但不管怎样说,我总以为我这个出生之地,还是一块宝地。它有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的森林,有茶树林、桐树林、楠竹林,有松杉、桧柏,村前村后,有几个人合围不拢的古枫树和古樟树,冬暖夏凉,大气清新。一到春末夏初,茶花、桐花盛开,蝴蝶纷飞,蜻蜓乱舞,鸟语花香,蜜蜂成群。尤其是杜鹃花,一旦怒放,满山遍野红似火,蔚为奇观。我走过国内外好多地方,从未看到有这样多而茂盛的杜鹃花。山上绿草平铺,野花种类繁多,我也曾在山上放过牛群,睡卧温软草地,仰望蓝天,清风徐来,阵阵花香,其乐无穷。还有野生草莓,又多又大,又红又甜,任意采吃,至今似乎仍有回味。山前山后,地下蕴藏一种无烟煤,村中有人就以开小煤矿为生。这里的煤质特别好,烧时无烟、无臭,烧完只留下一点白灰,村民取暖做饭,花钱不多,非常方便。还可以把煤挑到山后三十多里外的一个水陆码头桃洲镇去卖高价。我父亲年轻时就是挑煤到桃洲镇去卖,积了钱在桃洲镇开了一个小杂货店兼卖油盐、棉花等,由此起家,又做了小地主。但这个宝地,在我国地图上即使是几千万分之一的详细地图,也没有它的位置。可我后来在日本留学时,在日本图书馆看到同文书院对中国各省调查记录中却看到记载有耒阳田心铺某山上有无烟煤矿的报告。当时一方面对日本人很钦佩,一方面则又触目惊心,深知日本对中国侵略的野心是根深蒂固的。 “黄鹂住久混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山上路旁,一草一木好像都在向我点头,留恋惜别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送我的堂房哥哥,已走出了很远,他大声呼喊:“你今天怎么啦?走不动了?平常风一样走得快,今天怎么走不动啦?”他哪里知道我的心事:我只得一步一回头,跟随他下山去。我们经过田心铺、盐沙铺,再翻一座小山坡就下到了淝江镇。 P5-8

后记

《凡人小事八十年》,暂写到此。都是信笔而来,想到就写,未加修饰。记忆不清,断断续续,听凭联想所及,有时后先倒置,水平有限,粗糙之讥在所难免。好在这是几十年来个人亲身经历的一部分琐碎素材,求真求实而已。 此回忆录中曾有一小部分在《人物》双月刊登载,引起海内外一些朋友关注。有的在法国,有的在美国,有的在重庆,有的在湘南,其中有的还因此重新订购《人物》,都希望我继续写下去。还有几位并不相识者,从河南、成都来信诚恳准确地指出文中有记错人名、地名及与事实相左的地方,这是未晤面的良师益友,更可钦佩也。一度因琐事繁忙而精力更有限,而且我本来就不善于写作,已不准备再写下去,值中国金融出版社的领导同志,特别予以鼓励,并为其刊行,于是我又鼓一把劲,草草写成,虽知文字不佳,也算尽了我能尽的力量。我在此再次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对我的鼓励,一齐致谢。 1990年8月4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与他握手,并称赞他“做了有益的工作”;蒋介石说他“抗战有功”;一代金融巨子陈光甫评价他“才学兼长,服务精勤”;从周恩来到朱镕基,三任总理为他签发任命书——他就是金融界耆宿资耀华先生。资公与20世纪同龄,东渡扶桑,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大,在内忧外患的岁月中创业和守业;两次赴美,投身银行业长达七十年之久,并“对共和国的建立有襄赞之功”。尽管他一生荣辱沉浮,数经坎坷,却始终怀有一颗爱国敬业之心。前半生的意气风发和后半生的适时沉潜同样意味深长,在这一代人的辉煌和沉默背后,是平静如水还是沟壑丛生,实在耐人寻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凡人小事八十年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国著名的金融专家资耀华先生的回忆录,资先生一生从事银行业,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的金融业都值得很好的去研究和借鉴。


感觉还是资的女儿资中筠的士人风骨比较好看,这本书一般化,看钱文忠微博,才买此书的,感觉像写流水账似的,对历史没有自己的感想、对关键的事件没有反思,不痛不痒,价值不大。其实可以写得深刻些的。不敢写其实就没必要发表。


金融业前辈的故事必须要看


娓娓道来,凡人小事是主人公的自谦啊,能连接一下中国银行的发展情况,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启发


很有意思。看了此书才知资老先生是资中筠先生的父亲更是惊喜,很喜欢读资中筠的文章。


了解其人其事。。


资中筠的父亲,金融街的前辈,值得看看


默默为中国金融业奉献一生,现在在这个行业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专业人才了。老人90岁写下的文字,字字珠玑。但是建国以后的内容尤其是文革后的内容淡淡带过。他的心里充满对国家的真爱,对行业的精通,对人民的责任。这样的老人让人敬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