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本界面

Jef Raskin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8-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Jef Raskin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本界面 PDF格式下载



  以前以为做交互只能是件很感性的事情,没想到人本还能用如此量化和细致的方法来调教交互方式。
  
  作者说,好的交互设计用户眼里只有任务,没有交互;但似乎翻译者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很多地方翻译的句子太长太长,经常一句话我需要反复阅读揣摩,然后就只能理解字面意思,而无法获知作者的意图了,但是揣摩根本不是我的任务


   先不提理论如何,它绝对不是一本你可以利用上下班公车时间阅读的书,因为翻译的直白与琐碎,重复,让你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头疼,眩晕,想吐等反应,加上公车的摇晃放大,很可能你就吐了。。。
  
  
   絮絮叨叨的语言如: 你知道,你不可能知道(但是其实你早已经知道,只是没有感觉到)。。。。
  
   如果可能,大家看原版吧,机械工业出版社又不肯给译者钱了么。。。
  


  看完后,没觉得有啥收获。可能是作者心藏锦绣但不善于表达。
  或者是翻译的问题,估计主要是几个学生翻译的吧,——不是行业内的人,很难翻译到位。例如angla翻译的《网站设计的要素》就非常好。
  另外书名似乎也有问题,副标题应该是“设计交互系统的新方向”。


  读过《软件创新之路》之后,我的思想受到了启迪。
  
  但是,在途《人本界面》这本书时,我才感觉到这是一片大天地。第一次知道界面设计背后还有那么多的东西。GMOS模型等可以定量的方法来解决我个人的主观理解,那么早就有人专门研究这方面科学了。里面提到的ZUI系统和按软件功能买等观点我觉得非常新颖。
  
  也是这本书它让我下决心改变了职业方向。


  要不是Raskin头上的光环太亮,你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在那些无聊的理论里苦苦搜寻那些有限的你能用的上的理论。
  还有一个问题是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1.第一次读它是在南京阴冷的房间里,我还记得老板说“这本书不错,借你回去看看吧”,于是我便拿回来,在破旧、掉漆的桌子前,摆了一张方凳,一边暖手一边阅读。
  
  想来,它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交互设计的书籍。悠悠然,它对当时的我来说太过深奥,只觉得这个老头怎么比小姑娘还要细致,现在使用的光标不是挺好的吗?他为什么还要设计一个带尾巴的东西?
  
  可现在读来,真觉得这个老头是个预言家。
  
  2.在1979年的时候,Raskin想出了一个伟大的主意:一种价格合适,目标瞄准消费者市场,同时及其容易使用的电脑。 在他的指挥下,一个小团队的人集合到一起,来将他的概念转化成现实。这最终导致了Macintosh的出现。“他在Macintosh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项目的发起人,因此没有他就没有Macintosh。”一个早期Mac团队的成员Andy Hertzfeld表示。
  
  (延伸阅读:http://mxmora.best.vwh.net/JefRaskin.html)
  
  另外,他还参与设计了Canon Cat,并发明了点击拖拽式选择等等。
  
  为什么他能发明点击拖拽,从而极大提升了鼠标的应用?我想来可能有几点原因:1)他不囿于已有的人机界面,比如建议键盘上能加上undo和redo按键;2)他细致入微,对用户的每个操作都加以元动作分解,比如敲击t表示为t↓t↑;3)他引入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本书的第二章就是“认知学和关注点”,读来相当受启发 。
  
  3.我之前一直认为“设计是没有办法具体量化的,主要是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和他对用户使用过程的深刻理解”,但看了Raskin的书后,有了不同的认识。
  
  GOMS击键模型、Roskin效率度量、Hick率和Fitts定律都是量化界面的方法。我之前对Hick与Fitts略知一二,本书中的击键模型最令我感兴趣。“数值的精确是科学的灵魂”(D'Arcy Wentworth Thompson)
  
  我常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交互设计做出来是不是最好的?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法了?由于没有量化的指标,只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或是头脑风暴来解决,但往往得出的结论无法固化下来,以便今后的沿用。
  
  在我理想中,设计团队应该像汽车工业设计或建筑应募方案那样,分为不同的小组对一个设计进行pk,然后由评审小组根据一定的量化标准做以评分,然后再发布。
  
  据我了解GOMS也是可用性测试的方法之一,它适合引入到本部门么?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测试不通过,如何进行下一步流程?仍在考虑中。
  
  (延伸阅读:http://www.usabilityfirst.com/methods/goms.txl)
  
  4.我觉得本书另一个难点在于对模式的批判,作者的表述是“如果设计一个模式化的界面,那么用户会遇到模式错误,除非由模式控制的状态值是用户的关注点,并且对用户是可见的或在短时间内用户可以记住。设计人员有责任证明模式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或某种模式化设计的优点超过了其缺点。非模式化界面设计永远是安全的”
  
  我自己之前从来没有从模式和非模式的角度考虑过界面设计。
  
  5.我又想起那些个在南京边工作边啃书的岁月,谢谢Raskin,带我走进了交互设计的大门,书中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我不是很理解,但我知道这不是一本容易过时的书籍,其深厚知识需要我一点一点学习了,只可惜,Raskin去世得太早,本想寄去一封感谢的邮件……


噗……这么悲剧……


呀..你做软件的!?...


ZUI?
不是GUI?


准备转交互吗? =____,=


我是个外行,问个外行问题,呵呵.看到"人本"这两个字,有点感觉.但是人本界面的概念和人体工程学,人机友好界面,客户体验,等等,有什么区别吗?


  为什么他能发明点击拖拽,从而极大提升了鼠标的应用?我想来可能有几点原因:1)他不囿于已有的人机界面,比如建议键盘上能加上undo和redo按键;2)他细致入微,对用户的每个操作都加以元动作分解,比如敲击t表示为t↓t↑;3)他引入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本书的第二章就是“认知学和关注点”,读来相当受启发 。
  
  3.我之前一直认为“设计是没有办法具体量化的,主要是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和他对用户使用过程的深刻理解”,但看了Raskin的书后,有了不同的认识。
----------------------------------------
这段不错,有启发.
人体包括:视觉,触觉,等.
从视觉向触觉的转化也应是成为可能的.
不过是用理论,逻辑,或者经验去转化,就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了.


第一次读它是在南京阴冷的房间里,我还记得老板说“这本书不错,借你回去看看吧”,于是我便拿回来,在破旧、掉漆的桌子前,摆了一张方凳,一边暖手一边阅读。
------------------------------------------------------------------------------
南京有这么好的书店和这么好的书店老板?羡慕啊,难得见到又懂英文又懂技术的书店老板。


南京有这么好的书店和这么好的书店老板?羡慕啊,难得见到又懂英文又懂技术的书店老板。
-------------------------------------------------------------------------------------
你理解错误了
老板是博士导师或者硕士导师的意思
不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反正很早学术界就这么叫自己的导师了
其实也算符合实际 基本上导师就是学生的老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