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跨国共生

柳永茂 机械工业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机械工业  

作者:

柳永茂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直以来,我们非常想正确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跨国企业这个强大的经济巨人,也期盼着中国能够出现许许多多的跨国企业。 本书作者有着15年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经历和15年跨国企业管理经验,以一位亲历者的姿态,用“管理札记”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他见证了诺维信公司(诺维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酶制剂的制造商,是生物创新的全球生物技术的领军者,它进入中国时,正值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的发展与壮大。他立足本土,以国际化的视野为您揭秘诺维信这个成功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经历,使我们对国有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差异、跨国企业本土化、本土企业国际化有着更深刻地认识。

作者简介

柳永茂,辽宁营口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任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东北制药总厂副厂长、沈阳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东北制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日合资沈阳卫才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及诺和诺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序四序五自序前言 跨国公司到底能让我们学到什么——我有一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的冲动第一章 双方的抉择——在沈阳,我与诺和诺德结下了不解之缘。诺和诺德选择了中国,而我也选择了诺和诺德。第二章 跨国公司的布局——一个举世瞩目项目的诞生,诺和诺德(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天津开发区,中国进入了人(基因工程)胰岛素时代第三章 战略性选址——我们离繁华越来越远,离白菜地越来越近。第四章 安森州KnudAunstrup是位学者型领导——诺和诺德(中国)的奠基人安森州(KnudAunstrup),我们都叫他“老先生”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品牌——我们的品牌,我们的家第六章 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跨国公司的高技术加上中国工厂的低成本,就等于面向全球的中国制造第七章 跨国公司的研发与知识产权——我们在中国建立了最早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第八章 跨国公司的工会主席——我当上了工会主席第九章 跨国公司与主管部门的关系——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与中国各级主管部门打交道第十章 跨国公司与行业协会——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的新战略——公司的分立与燃料乙醇的一把火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诺维信通过公司责任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最值得大书的一笔第十三章 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和我的角色——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调整内部权力结构只是时间问题,有些公司已经这么做了跋 让管理用实践说话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双方的抉择  01.从沈阳的青霉素项目说起  自1986年开始,为谋求沈阳医药工业的发展,我在沈阳医药管理局工作期间构想了“沈阳千吨青霉素及其系列产品项目”。项目的核心工作是向国外寻求先进的青霉素制造技术与资金。我与世界上主要的青霉素生产商几都进行过接触,西班牙抗生素公司的一位朋友与我开玩笑说“沈阳要搞青霉素项目全世界都知道了。”1989年,我开始注意到丹诺沃公司,她的青霉素产品与中国的青霉素G不同,是青霉素V。如何沈阳引进诺沃公司的青霉素V,将会对沈阳医药工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分有利。年底,我约请到诺沃公司的香港负责人苏德贵。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在沈阳抗生素厂的会客室里,我们讨论着青霉素引进的问题。会议快结束时,我突然想起诺沃公司的工业酶制剂也是世界上最选进的,于是顺便问了一句:“您能否介绍一下在酶制剂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弗莱明说得很简单“酶很先进,讨论这个问题恐怕是十年以后的事”。虽然只是顺便问问,但弗莱明的回答使至今难忘。


编辑推荐

  德鲁克先生有言:管理就是实践。  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管理书籍,但大多出自专家、学者、研究者之手,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但也有不少的分析与推论与企业实际隔膜很深。  所以,人们对管理实践者的著述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因为管理者每时每刻都要面对众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企业自身、市场环境以及突发事件带来的变化,来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吐故纳新,实践者眼中的管理,如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但管理实践者著书立说也实在有些言易而行难,首先,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其次,“身在庐山”,很难跳出企业看管理;再有,缺乏总结、挖掘、提升的具体路径。如何深入总结广大管理者的实践?这也是智囊传媒一直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智囊管理研究院”的建立以及智囊传媒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手打造“智囊丛书”,其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企业一线的管理者挖掘、归纳、总结、提升他们宝贵的管理实践,汇聚众多管理者的困惑、经验、方法。《跨国共生:一位亲历者的管理笔记》作为“智囊丛书”中的一本终于出版了,柳永茂先生在《跨国共生-一位亲历者的管理笔记》里把他15年的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经历和15 年的跨国企业高层管理经验,以一种“管理札记”的方式与广大读者分享。  在此,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管理者充分利用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智囊丛书”也会出版更多企业一线管理者的书籍,我们相信,这些根植于实践的管理著述更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其文耐读,其理易懂,其方法好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跨国共生 PDF格式下载



本书内容不错,介绍了行业内很多名人及他们的故事,值得学习,但是本书整体上的叙述方式个人认为不及文学书籍,毕竟作者不是专业作家,能向我们讲述一个跨国公司的发展故事本身就让我们很感谢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