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打造了摩根

丹·罗滕伯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丹·罗滕伯格  

页数:

280  

译者:

王天美  

Tag标签:

无  

前言

华尔街(wall street),纽约曼哈顿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过500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但如今华尔街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它不但是美国资本金融市场和经济实力的代名词,也是智慧、勇气、财富和梦想的象征。可几百年来,谁是它真正的缔造者,后人却鲜有知晓。谈到华尔街的J.P.摩根,可谓赫赫有名,但又有谁知道他的启蒙老师和父爱般默默无闻扶持他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对华尔街的认识几乎只限于它的财富和浮华,缺乏了解华尔街创始人的精神归属和理想追求。在当今华尔街大亨们形形色色、沉浮上下的同时,作为他们先辈和巨匠的安东尼J.德雷塞尔却几乎被人们淡忘了。当德雷塞尔大学的老师推荐本书给我时,我对华尔街的金融世界第一次有了另类解读,对德雷塞尔传奇的一生不禁肃然起敬。通过作者的字里行间,一个栩栩如生的肖像展现在我的眼前——创造金融财富的鼻祖、华尔街智慧的结晶。虽然他生前低调为人,没有也不想著书立传,但至今,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德雷塞尔大学、圣公会教堂、贯通美国东海岸的铁路,以及从费城交响乐中,你还能感受到他的气息和他精神的无所不在……在美国的金融史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叱咤风云。正如德雷塞尔本人所言:“一个人如果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他所能获得的成功将会是非凡的”。而本书的问世,在印证了他的信念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其传世的华尔街精神。 在当今,中国也处于类似19世纪美国经济大开发的时代。本书不但让我们有幸了解到美国金融财富的起源,而且让我们明白了创造财富的真正含义。它教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当今华尔街的一些阴暗的金融寡头,在贪得无厌地创造财富和欺诈时,是以众多民众的生存和利益为代价的。华尔街失去了像安东尼J.德雷塞尔这样的华尔街缔造者最初追求财富的初衷——正义、公平和财富本义。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社会对华尔街贪婪和不公的抗议,而华尔街的贪婪和不公是与“华尔街精神”背道而驰的! 有幸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年的信任和默契,让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翻译的任务,急不可待地和中国读者分享巨人的思想精髓及做人的精彩。感谢德雷塞尔大学提供的第一手信息,,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JIM同事,感谢我的翻译小组江慧舫、王艳波、张曦、常成叶的精益求精和加班加点的奉献…… 本书作者丹·罗滕伯格的语言十分流畅古雅,用心十年之久,给读者带来了这位金融巨匠——安东尼J.德雷塞尔的第一本传记的厚礼。翻译是再创造实践。本人自觉才疏学浅,唯恐未能将原作中诸多令人心动的细节一一展现,唯有抛砖引玉,希望读者在通过译文领略到原作风采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安东尼J.德雷塞尔先生进取精神的推崇和正直为人的敬重。 是为序。 王天美 2012年2月于上海

内容概要

  他从不接受采访,没有保存日记的习惯,也没有担任过公职,甚至销毁了私人文件,做慈善几乎全用匿名。
  在所有孙辈去世21年之后,他的遗产仍然高达4800万美元,时值1985年。
  他最广为人知的头衔是J.P.摩根的合伙人,而最令世人受益的,是他身后留下一所著名大学、一位献身慈善事业的“圣徒”,以及造就了两次挽救美国经济的J.P.摩根。
  他的家族曾与罗斯福、沃顿、梅隆、范德比尔特等豪门联姻,但后代子孙的公众服务意识却远远强于商业意识。
  他从13岁开始打工,最终在骗子林立的华尔街蛮荒时代奇迹般地确立了相互尊重的共赢合作、年终评估、股权激励等现代商业精神。
  他任人唯贤,不尊重员工与能力不足者一概不能留任,亲兄弟亦不能幸免。
  在他过世时,一位理性的学者如此评价他
  “我认为世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此刻环顾四周,却很难找到一个替代他的人。”
  有生以来惟一一次面对公众演讲,他只说了三句话
  “先生们,我没有资格来演讲。相反,我其实更愿意静静聆听。我想说的是,如果一旦需要我的话,直接找我好了。
  本书首度揭示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低调的缔造者——安东尼?德雷塞尔的一生。作者有幸获取了约150封德雷塞尔的亲笔信和电报,读者既能津津有味地读到金融巨头之间是如何探讨分红、合伙人任免、重组企业等关键问题的,又能获知华尔街这位最典型的成功者是如何对待财富、健康与生活的。对于财富世家,小到每一个遗嘱细节都可能改变财富与家族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丹·罗滕伯格
  网络艺术和文化专栏的专栏编辑,迄今已出版了9本畅销书籍,并为《城里城外》(Town and
Country)、《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福布斯》(Forbes)、《文明》(Civilization)、《电视指南》(TV
Guide)、《滚石》(Rolling Stone)等多家媒体撰写文章。

书籍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华尔街精神
背景历史的英雄,后世的孤儿
序言世界从此改变
第一部生存篇
第一章逃亡的艺术家
第二章一个货币经纪人的诞生
第二部成功篇
第三章双赢
第四章鲁莽不羁的国民
第三部斗争篇
第五章北佬们没有在这片土地上击败我们
第六章乔治?查尔兹的崛起
第七章杰伊?库克的幻想
第四部权力篇
第八章一流的商人
第九章金融危机与发展
第十章合伙的隐患
第十一章铁路工业的发展
第五部救世篇
第十二章失落的巨人
第十三章两场社会变革
第十四章良知的重负
后记德雷塞尔家族的衰落与复兴
附录A简明人物谱系
附录B主要人物
致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 逃亡的艺术家 约翰•皮尔蓬•摩根和安东尼•德雷塞尔相遇之时的61年前,在荒无人烟的莱茵河畔,夜色漆黑,一个奥地利青年诚惶诚恐地等待着一场充满未知的会面。那是1809年8月9日的夜晚,当时这位对未来惶惑而忧心忡忡的少年还是一名画匠的学徒,他就是弗朗西斯•马丁•德雷塞尔--安东尼•德雷塞尔的父亲。 17年前,也就是1792年的复活节那天,弗朗西斯出生于离莱茵河畔仅数公里的小镇--奥地利的多恩比恩,这是个充满田园风光的乡村小镇,坐落在一个肥沃富饶的山谷里,周围环绕着布雷茨根森林,镇上大约居住着5000个居民。从小镇上方终年白雪覆顶的阿彭策尔山俯瞰下去,可以清晰见到莱茵河穿越了整个山谷,静静流淌人康斯坦茨湖,除此之外,小镇几乎与世隔绝。小镇位于奥地利提洛尔邦的西部,风景如画、自给自足,弗朗西斯•马丁•德雷塞尔的先祖早在17世纪初叶甚至更早就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他们质朴勤劳,是虔诚的基督徒。 少年的父亲--弗朗西斯•约瑟夫-德雷塞尔是德雷塞尔家族中第一个离开这片土地的成员,是多恩比恩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在从商的过程中,弗朗西斯•约瑟夫•德雷塞尔自然跨越国界与邻近的瑞士、巴伐利亚和列支敦士登建立了家族和这些地区的最初联系。这样的从商经历激发了他对长子弗朗西斯•马丁•德雷塞尔抱有很高的希冀。老弗朗西斯下决心让他的长子接受全面的语言基础训练,他坚信凭借良好的语言能力,他的长子可以力佐他扩大家族生意。 老弗朗西斯决定的这个计划存在一些不足(但并非无法克服):在老弗朗西斯弃农经商的同时,他不知不觉中将自由的观念带入这个家族,且这种观念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老弗朗西斯对长子弗朗西斯•马丁未来的人生规划已根深蒂固,但是,小弗朗西斯•马丁对务农和父亲的贸易生意一概兴味索然,他自小便对绘画有种与生俱来的热爱。 然而,一个11岁的少年无法与父亲抗争。1803年年底,弗朗西斯•马丁•德雷塞尔被送至著名的萨龙诺圣母修道院学习语言,那里距离米兰约有322公里。他因此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远离提洛尔邦西部静谧山谷的成员,在当时来看,他的求学甚至带有某种冒险的意味。 年少的弗朗西斯在修道院度过了13个月,学着像意大利当地人一样说纯正的意大利语,在此期间,他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法语。老弗朗西斯希望他去法国继续深造。但就在此时,外部世界突然打破了提洛尔邦的平静。拿破仑在1805年入侵奥地利,于是,生灵涂炭、满目疮痍,贸易被迫中断,商业规则也遭到了破坏,直接导致老弗朗西斯生意失败。到1805年年底,提洛尔邦被割让给了巴伐利亚,小弗朗西斯回到了家乡,此时他的父亲已经穷困潦倒,无奈只能放弃小弗朗西斯的教育计划,任由其随性发展。1806年新年,还未满14周岁的小弗朗西斯成为离家8公里外沃尔福特小镇上一名画匠的学徒。

后记

自我着手筹划重现安东尼·德雷塞尔的生活至今已有20多年。在此期间,许多人都给予了我时间、专业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其中一些人已经过世,还有一些则已退休,包括这一项目上我原先的经纪人朱莉·法洛菲尔德,这足以证明这段时间有多久了。在此,向所有参与这一项目的人致以姗姗来迟的感谢! 长久以来身不由己,我的研究工作不得不退居次位。20世纪90年代,两家杂志社交给我的关于德雷塞尔家族的委托,使我能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一项目上。非常感谢它们的主编(《城里城外》的弗兰克·扎克瑞和《美国恩主》的拉金·沃伦)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最重要的是,由于德雷塞尔大学校长康斯坦丁·帕帕达克斯的兴趣,这一项目最终免于搁置。1997年,在他赴该校任职后不久,帕帕达克斯曾疑惑为何无人写过关于安东尼·德雷塞尔的传记。很快我就被引荐给帕帕达克斯并且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此后我终于能将安东尼·德雷塞尔的生平作为我的首要任务。该笔研究经费并无任何附带条件,只要求能成书。没有这笔经济上的援助,这本书可能会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这本书是婴儿,我是它的父亲,那么其他一些对它抱有兴趣的人士则是它的养父母。德雷塞尔大学的菲利普·特拉诺瓦和凯伦·比德尔(她是一位德雷塞尔后人的妻子);德雷塞尔家族的梅·卡德瓦拉德·霍伦巴克和约翰R·德雷塞尔四世,以及J.P.摩根公司的公司史学家D.w.莱特,数年来都积极回应,如同是在我的研究当中有什么既得利益(当然的确如此)。琼·施特劳斯花费15年对皮尔蓬·摩根的研究几乎与我的研究同时进行,在此期间,她经常通过书信、邮件或会面与我分享她的发现与见解。德雷塞尔大学艺术史教授,查尔斯·莫尔斯切克告诉我大学多间储藏室里堆放着许多箱未经整理的资料,并全力帮助我进行筛选和分析。其他与我分享宝贵见解的德雷塞尔大学员工包括理查德·海克斯、罗伯特C.蓝希德、艾薇·斯特里克勒以及帕特里斯·维格莱因。 我特别要感谢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欧文-卡茨、J.P.摩根公司的D.w.莱特以及凯瑟琳·德雷塞尔传记的作者劳·鲍德温,他们读了我的原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感谢其他同样无私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允许我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进行挖掘:文森特·卡罗索(关于J.P.摩根)、约瑟夫·科恩(德雷塞尔家族办公室行政官员)、F.J.达雷(费城历史悠久的家族)、E.迪格比·波茨尔和安·比德尔·麦卡拉泊夫(费城的新教上流社会)、威廉姆·布雷迪(宾夕法尼亚州铁路)、H_盖茨·罗伊德三世(德雷塞尔公司)、约翰·麦克法登(安东尼·德雷塞尔的合伙人乔治·托马斯)、佩妮·巴彻勒、查尔斯-彼得森和乔治·托马斯(费城建筑史)、费城市政府档案处的杰斐逊·莫克(早期街道分布)、以及李·理查兹(费城圣公会历史)。 几乎无一例外,我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接触到的安东尼·德雷塞尔的后人都非常亲切、慷慨并由衷地对我的项目表示感兴趣。向以下人士致以深深感谢:安东尼·德雷塞尔·比德尔三世、诺琳及约翰R.德雷塞尔三世、简·德雷塞尔·波蒂厄斯、琼及小卡德瓦拉德总督、卡德瓦拉德总督三世、保罗·英格索尔、贝斯巴勒伯爵夫人玛丽·庞森比、温奇尔西及诺丁汉伯爵克里斯托弗·芬奇一哈顿、迈克尔及塔尼娅·帕克、安吉尔·比德尔·杜克、安东尼·德雷塞尔.杜克、小安东尼·德雷塞尔·杜克、小利文斯顿·比德尔、达芙妮·史崔特、阿曼达·史崔特、罗宾-芬奇一哈顿、弗朗西斯·高恩、安东尼·贝克、詹姆斯·保罗、大卫·德雷塞尔、安特洛·德弗罗、尼古拉斯·比德尔将军、弗朗西丝及约翰·崔恩、乔治F.贝克四世、米妮·卡萨特·希克曼、小A.J.德雷塞尔·保罗、温迪·保罗、安妮及里夫·布莱特、凯瑟琳·博蒙特、卡斯帕及苏·蒂亚克斯。最后的两位尤其热情好客,还邀请我去他们在英国科茨沃尔德的农场里住了一晚。 同样,我也感谢安东尼·德雷塞尔的弟弟约瑟夫·德雷塞尔的后人:弗朗西丝·海斯、尤利卡·兰多夫、约瑟芬·帕克、查尔斯.范·佩尔特、艾比·范·佩尔特·格里斯科姆、凯瑟琳及马丁·比弗。 几乎我前往拜访的每一家机构的图书管理员和档案保管员都竭尽所能地帮助了我,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纽约皮尔蓬·摩根图书馆的罗伯特·帕克斯、克里斯汀·尼尔森、英吉·杜邦、西尔维娅·梅里安及凡妮莎·宾塔图;宾夕法尼亚州康威尔斯高地的圣体修女会档案处的玛利亚·麦卡尔修女、玛格丽特·欧洛克修女、玛丽·霍藤罗特修女、罗塞莱修女以及斯蒂芬妮·莫里斯;伦敦市政图书馆的手稿保管员斯蒂芬·弗里斯以及马丁·德弗罗、伊丽莎白·高沃、莎伦·特弗和查理·特比;费城历史委员会的理查德·泰勒和莉兹·哈维;费城自由图书馆的地图专家理查德·博德曼;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哈格利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玛吉·麦克宁奇和凯蒂·纽威尔;费城宾夕法尼亚历史学会的琳达·斯坦利、帕特里西亚·科萨尔和玛利亚·霍尔;以及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伟兹沃尔斯博物馆的档案保管员尤金R.盖迪斯。 当我无法亲自前往查找资料时,一些历史机构的员工尽心尽力地为我查询。特别感谢在斯特劳斯堡宾夕法尼亚铁路博物馆的图书/档案管理员柯特·贝尔,费城大主教管区历史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汀·弗兰德,以及芝加哥历史学会的研究专员朱莉·托马斯。 一些企业也向我提供了它们珍贵的历史馆藏。感谢下述人士提供的资料查阅权限:宾夕法尼亚州拉德诺1838投资顾问公司的w.撒切尔·布朗和杰基·斯考特,以及伦敦德意志摩根建富银行的理查德·埃利斯顿和安东尼·威特。费城林地公墓的负责人约翰·里奇允许我进人德雷塞尔的家族墓地。米妮·桑蒂利的父亲拥有最初德雷塞尔公司在费城第三大街的办公室,她就那幢建筑的变化向我提供了一些很有帮助的见解。 最后,本书的面世也离不开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罗伯特·洛克哈特、艾莉森·安德森和布鲁斯·富兰克林的专业能力和热忱,他们为本书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直至最后的出版。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经纪人、纽约埃伦莱文文学代理公司的路易斯·奎伊为我找到这样好的一家出版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德雷塞尔大学的一员,我们自豪而兴奋地向读者推荐《谁打造了摩根》一书的中文译本。直至今日,安东尼·德雷塞尔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我相信他的传奇一生和故事也会令中国读者有所启发和感悟。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校长 约翰·弗赖伊 他慷慨地给予了J.P.摩根创造金融史奇迹的机会 “无论在哪方面,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J. P. 摩根 “一个人如果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他所能获得的成功将会是非凡的。” ——安东尼 J. 德雷塞尔


编辑推荐

《谁打造了摩根:史上最低调的华尔街精神领袖》首度揭示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低调的缔造者--安东尼•德雷塞尔的一生。丹•罗滕伯格有幸获取了约150封德雷塞尔的亲笔信和电报,读者既能津津有味地读到金融巨头之间是如何探讨分红、合伙人任免、重组企业等关键问题的,又能获知华尔街这位最典型的成功者是如何对待财富、健康与生活的。对于财富世家,小到每一个遗嘱细节都可能改变财富与家族的精神内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谁打造了摩根 PDF格式下载



看看谁打造了摩根传奇


了解摩根的1好书。


这本书是在度假时候看到的 很喜欢 &;hellip;一个人在酒店看了2天第一次这么入神。回来当天就买下了它&;hellip; 这是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慢慢品味的书!


本人是做销售的,很喜欢这本书里的内容,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


哈哈哈哈哈哈非常好


              


大掌柜。了解幕后的人


还行 历史+评论 是本消遣的书


当故事看挺好,特别是富二代怎么成功培养。


这种书没有多少含金量,浪费时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