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

霍云福、刘洪斌、孙云早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5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作者:

霍云福、刘洪斌、孙云早  

页数:

278  

内容概要

  《高等学校教材: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重点关注现代物流活动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库存概念的分析,揭示了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并由此提出、构建了针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理念、模型和流程方法,兼顾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高等学校教材: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堪称当代我国物流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  《高等学校教材: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物流解决方案设计重要性分析,现代物流的基本性质及其系统结构.物流系统的动力学特征,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概念模型、设计要素、设计流程与模板,物流客户原理、库存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的流量、流速和流程分析与设计,物流服务的费用分析与成本核算,物流系统业绩指标分析与比较,物流解决方案的预算和报价,物流解决方案设计报告的形成等。重点关注现代物流活动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库存概念的分析,揭示了物流管理的核心问题,并由此提出、构建了针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理念、模型和流程方法,兼顾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  《高等学校教材: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用书以及“物流实训”课程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规划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及其解决方案设计第一节 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重要性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基本性质及其系统结构第三节 现代物流的动力学特征第四节 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概念模型第五节 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要素第六节 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流程与模板第二章 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流量分析第一节 客户管理活动的流量分析第二节 库存管理活动的流量分析第三节 供应管理活动的流量分析第四节 运输管理活动的流量分析第五节 仓储管理活动的流量分析第三章 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流程分析第一节 客户管理流程设计第二节 库存管理流程设计第三节 供应管理流程设计第四节 运输管理流程设计第五节 仓储管理流程设计第四章 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的流速分析第一节 物流反应的信息技术方案设计第二节 物流管理的策略优化方案设计第三节 物流组织的基本模式方案设计第四节 物流作业的资源配置方案设计第五章 物流解决方案的成本分析和报告形成第一节 物流服务费用分析第二节 总成本核算与物流指标比较第三节 物流解决方案报告的形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的概念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常见的叫法有:商业物流、物流、渠道管理、物料管理、配送、实物分销、工业物流、快速反应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即便是官方的物流定义,也不尽相同。如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Ⅲ)将其定义为:“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对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货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顾客的需要。”这个定义包含了实物、服务和信息在制造和服务两个领域的流动。制造领域包括所有类别的制造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食品、化妆品等日常用品直到有计算机、汽车、轮船和航空器等等。服务领域包括诸如政府组织、医院、银行、大学、零售商店和批发商等等实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物流定义为:“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现代管理学领域,还没有哪个学科像物流这样,对于同一个概念却人言人殊、众说纷纭。  概念的混乱反映在两个方面:传统概念与现代概念的混乱、现代概念间的混乱。  (1)传统概念与现代概念的混乱  主要指诸如实物分销、渠道管理、物料管理、配送等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物流与传统储运之间的异同关系。物流与传统储运在概念上最重要的区别是,两个概念的内含不同。虽然传统的储运指的是储存、运输等活动,物流也包括储存、运输等活动,但物流概念代表着各种物流活动的集成与协调。物流包含且不仅只包含这些活动,更为关键的是,物流中的这些传统活动,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经过权衡而能达到比较好的配合,无论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这些服务,还是由作为物流用户的生产、销售企业自己承担这些活动,都会从物流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物流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最优的总体设计方案并不能使储存或运输环节局部达到最优,但却能使物流系统整体达到最优。提供物流服务的公司会将传统的储存、运输等服务集成起来,可以实现储存、运输等服务的最优组合从而降低用户的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总之,物流除了包含储存、运输等这些纵向的具体活动外,更强调活动之间的横向协调、配合与集成,在物流中,虽然储存、运输这些具体的活动或环节依然存在,但是它们是以行使物流系统的特定使命而存在的,是经过集成的储存和运输,比以前单独存在的储存和运输具有更大价值。物流系统仍然需要纯粹的、传统的运输公司、储运公司、仓储公司、包装公司、配送公司等,但是它们是执行物流系统集成指令、是因物流系统而存在的具体物流运作组织。类似地,我们还可以把物流的概念与其中包含的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进行比较,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我们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理解这一点非常关键。在传统储运活动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上,各种定义之间还是具有共识的,即都认同物流管理是对于基本物流要素的整合,而不仅只是要素本身。  (2)现代概念间的混乱  主要是指商业物流、工业物流、快速反应系统、供应链管理等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系列职能性活动,在渠道中重复多次展开,经过该渠道原材料被转化成产成品,在消费者眼中价值有所增加。因为原材料产地、工厂和销售点一般不在同一地点,这个渠道就代表了一系列在产品到达市场之前多次反复发生的生产、物流活动。甚至,当回收的废、旧货物返回物流渠道时物流活动会再次重复。  通常,单个的企业是无法控制从原材料产地到最终消费地的产品流通渠道的全过程的,尽管有观点认为通过“垂直一体化”方式,由单个企业控制物流全过程可以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这一点在物流的定义中也完全表明。所谓物流是对仓储、运输、包装等活动用一个概念进行“包装”,而包装的结果是实现了增值,物流能使这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增值,关键是物流管理不同于传统储运的地方在于通过物流管理将这些活动按照一个目标进行集成,也就是,如果这些活动不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过程的话,它们并没有真正成为物流。但这种一体化更多的是指“协调、控制”,主要存在于“管理”和“信息”领域,对实体物流运作而言,还没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存在较分工合作更具优势的方法。相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针对个别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活动范围正变得越来越为较窄,越来越为广泛的“物流外包”成为趋势,而专业物流企业也愈加专注于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环节,而非包打天下地提供全程服务。契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和制度的完善会促进分工并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专业化进程,因此物流管理也必然将越来越广泛地进行专业分工和社会合作。从实体运作角度出发,企业在物流管理领域的一体化,较多的是对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实物供应和实物分拨渠道进行管理控制。实物供应渠道指企业直接的原料供应点与生产加工点之间的时空间隔。同样,实物分拨渠道指企业加工点与客户之间的时空间隔。由于两个渠道内的活动十分相似,从企业角度看,两者是一种反向的活动过程,而从供应商--客户角度看,两者在活动性质上几乎没有区别。由于实物供给和实物分拨包含了那些被并人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活动,因而企业物流管理在很多场合也被称为供应链管理。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将企业物流管理称为供应链管理,有时会导致概念的混乱。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史迪文斯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必须指出,对供应链的理解必须结合对价值链(迈克尔·波特)的理解。价值链和供应链是对商品增值过程的不同描述形式,但关注的实质是一样的,即商品增值的全过程。由此,我们从前面对商品价值构成及物流在其间地位的分析可知,物流活动只能增加商品的部分价值,而非全部价值,尽管其他价值的形成也要以物流为条件。所以,物流管理只能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物流管理活动集合是供应链管理活动集合的子集。同样,前面所提到过的商业物流、工业物流也是物流管理活动的子集。  一般而言,物流是对从供应商到顾客的产品流动进行管理,但从供应链角度看,产品的增值过程并没有至此结束。对许多企业而言,还需要管理回收物流渠道。产品送达消费者后,其生命并没有结束,产品会过期、损坏或出现故障,需要返回其供应地进行维修或处理。回收物流渠道可能利用全部或部分前向物流渠道,或者需要单独进行设计。随着产品完成最终处理,供应链管理才最终结束,因此,回收渠道应该作为物流规划和控制范畴内的一部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原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