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

余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1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

余武  

页数:

164  

字数:

30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影像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大众信息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影像是现代化的综合艺术。影像包括静态影像——如图片,也包括动态影像——如电影、电视等。人们在观赏影像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心灵的愉悦和视野的开阔,从而受到美的启迪和教育。影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为了更快地提高大学生摄影、摄像技术和艺术水平,我们结合多年的高校影像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编写了这本《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本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摄影与摄像的作用;第2章影像拍摄技术基础;第3章影像拍摄艺术基础;第4章主题影像拍摄实践;第5章优秀摄影作品欣赏。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掌握摄影与摄像技艺的基本概念、规律、技巧和应用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摄影与摄像作品的拍摄中,根据具体情况拍摄出富有特色的摄影与摄像作品,同时还能够对某一专题影像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训练学生踏实、刻苦、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本课程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创作思维能力的提升,学好本课将为以后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为了适应数字时代影像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一一摄影与摄像的作用,影像拍摄技术基础,影像拍摄艺术基础,主题影像拍摄实践,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本书紧跟课程整合的教改趋势,体现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知识性与可操作性兼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数字媒体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摄影摄像课程教材和高校摄影技术类公选课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数字媒体创作及广大摄影摄像爱好者作为阅读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余武,男, 安徽宿州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83年在高校从事电化教学工作, 2005年入选省级“十五”高校(百名)学术拔尖人才。曾任省级电教协会常务理事,省高校电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高校摄影协会理事,高校系和计算机电教中心副主任。现在为南京邮电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
余武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数字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较早进行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较早开设《电化教育学》和《信息时代的学习》等课程;主持国家和安徽省科研项目6项。主持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发展研究》重点子课题项目《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并被评选为“优秀”子课题项目。先后主编过《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时代教与学》和《教育技术》等书籍,在国家重点期刊、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30余篇,还曾编著《家庭摄像》等书,摄影作品曾在国家、省、市比赛中入选和获奖。并入编《中国摄影家词典》。
现在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传播与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影像的基本内容
  1.1.1 摄影的含义
  1.1.2 摄影的意义
  1.1.3 影像的特性和功能
 1.2摄影的分类
  1.2.1 根据影像作品的信息容量分类
  1.2.2 根据影像作品的拍摄目的分类
 1.3 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1.3.1 摄影的史前史
  1.3.2 摄影术的发展
  1.3.3 胶卷时代
  1.3.4 数字摄影时代
 1.4 摄影的作用一一提高生命质量
  1.4.1 记录幸福生活
  1.4.2 陶冶个人情操
  1.4.3 创建和谐社会
 思考题
第2章 影像拍摄技术基础
 2.1 相机的种类、结构与保养
  2.1.1 相机的种类
  2.1.2 相机的基本结构
  2.1.3 相机的保养
  2.1.4 相机选购
 2.2 镜头的种类及特性
  2.2.1 镜头的光学性能
  2.2.2 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
  2.2.3 变焦镜头
 知识拓展
 2.3 常用的胶片及数字存储媒体
  2.3.1 常用胶片的种类和特性
  2.3.2 数字存储媒体
 2.4 摄影基本附件的选配
  2.4.1 三脚架与独脚架
  2.4.2快门线
  2.4.3 遮光罩
  2.4.4 滤光镜
  2.4.5 闪光灯
  2.4.6摄影包
  2.4.7 电池
 2.5 摄像机的种类+结构与保养
  2.5.1 摄像机的种类
  2.5.2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
  2.5.3 摄像机的维护和保养
 2.6摄影与摄像技术
  2.6.1 摄影拍摄基本技巧
  2.6.2 摄像拍摄基本技巧
 2.7数字影像处理
  2.7.1 数字影像输入
  2.7.2 数字影像处理
  2.7.3 数字影像输出
 思考题
 实训项目
第3章 影像拍摄艺术基础
 3.1 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
  3.1.1 构图的概念
  3.1.2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3.1.3 构图的诸多元素
  3.1.4 常见的构图形式
  3.1.5 常见摄影构图需要注意的方面
 3.2 拍摄三要素:距离、方位,角度
  3.2.1 拍摄距离
  3.2.2 拍摄方位
  3.2.3 拍摄角度
 3.3 线条的表现力
  3.3.1 线条的提炼
  3.3.2 线条的运用
 3.4影调的表现力
  3.4.1 什么是影调
  3.4.2影调分类
 3.5 色彩的表现力
  3.5.1 光与色
  ……
第4章 主题影像拍摄实践
第5章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摄像机机位不变,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或拍摄者人体自身围绕某一轴心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的镜头称为摇镜头。其画面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摇镜头能展示更多的空间,扩大视野,包容更多的视觉信息。它能介绍和交代同一场景画面中两个物体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关系如果放在一个大景别画面中,则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用摇镜头将它们分开再合成表现时,这种关系就常常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从国旗摇到旗杆下的哨兵。摇镜头还能把一些基本性质相反或相近的事物连接起来形成对比。比如从一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往地上吐瓜子壳的青年、从一片鲜花摇到一群天真的孩子等。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部分。一般来讲,摇摄的全过程应当稳、准、匀,即画面运动平稳、起幅落幅准确、摇摄速度均匀。摇摄的速度会引起观众视觉和感觉上的微妙变化,任何一个成功的摇镜头都离不开对摇摄速度的正确设计和精心控制。在介绍和交代两个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摇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这两个事物空间距离的把握,即慢摇可以将两个相距较近的事物表现得相距较远,快摇则可将两个相距较远的事物表现得相距较近。同时,摇摄的速度要注意与画面情绪的发展相对应,即画面内容紧张时,摇速相对快些;画面内容抒情时,摇速则相对慢些。此外,摇摄的速度还应考虑到观众对画面事物的辩认速度,不易识别和分辨的物体摇速慢些,反之则快些。在用远景或全景景别拍摄摇镜头时,还要注意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


编辑推荐

《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数字艺术类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 PDF格式下载



朋友推荐给我的,我又推荐给了我的朋友。没想到出国时她特意带上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