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外科学

顾伯康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顾伯康  

页数:

558  

内容概要

《中医外科学》是我社组织编写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此为第二版,重点修改了一版遗漏,调整了体例。全书包括上下两篇。上篇总论5章,主要介绍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中医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以及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等内容。下篇各论9章,详述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癌、皮肤病、肛肠病、男性前阴病,以及其他外科疾病等9类120余种常见病的定义、特点、分类、历史沿革、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类证鉴别、治疗、预防和护理等。书中每章节前是教学要求,每章节后为小节、文献摘录和思考题。书末编有附方及索引。  本书主要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参生,也可供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以及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外科疾病的命名和分类释义  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命名  第二节 外科疾病的分类与病名释义 第三章 病因病理  第一节 致病因素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四章 辨证  第一节 四诊在外科学上的应用  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  第三节 辨肿痛痒脓麻木  第四节 辨溃疡形色  第五节 辨经络部位  第六节 辨善恶顺逆 第五章 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第二节 外治法下篇 各论 第一章 疮疡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疖  第三节 疔疮  第四节 痈  第五节 丹毒  第六节 发  第七节 有头疽  第八节 发颐  第九节 流注  第十节 无头疽  第十一节 走黄与内陷  第十二节 瘰疬  第十三节 流痰 第二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乳头破碎  第三节 乳痈  第四节 乳发  第五节 乳痨  第六节 乳癖  第七节 乳疬  第八节 乳漏  第九节 乳衄  第十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 第三章 瘿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气瘿  第三节 肉瘿  第四节 瘿痈  第五节 石瘿 第四章 瘤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气瘤  第三节 血瘤  第四节 肉瘤  第五节 筋瘤  第六节 骨瘤  第七节 脂瘤 第五章 岩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舌菌  第三节 茧唇   第四节 失荣  第五节 乳岩  第六节 肾岩 第六章 皮肤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热疮  第三节 蛇串疮  第四节 疣  第五节 脓疱疮  第六节 癣  第七节 麻风  第八节 疥疮  第九节 虫咬皮炎  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第十一节 湿疮  第十二节 药物性皮炎  第十三节 瘾疹  第十四节 牛皮癣  第十五节 风瘙痒  第十六节 风热疮  第十七节 白疕  第十八节 白屑风  第十九节 粉刺  第二十节 酒皶鼻  第二十一节 油风  第二十二节 多形性红斑  第二十三节 结节性红斑  第二十四节 红斑性狼疮 第七章 肛肠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痔  第三节 肛隐窝炎  第四节 肛裂  第五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第六节 肛瘘  第七节 脱肛  第八节 直肠息肉  第九节 肛管直肠癌 第八章 男性前阴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子痈  第三节 子痰  第四节 囊痈  第五节 脱囊  第六节 水疝  第七节 阴茎痰核  第八节 前列腺炎  第九节 前列腺增生症  第十节 血精 第九章 其他外科疾病  第一节 烧伤  第二节 冻伤  第三节 毒蛇咬伤  第四节 破伤风  第五节 臁疮  第六节 褥疮  第七节 脱疽  第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  第九节 肠痈附方附方索引

章节摘录

  1.中医外科疾病发病学说的总纲《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悛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违背了人的正常生活规律,超出了人体的正常调节范围,就可造成人体内部的阴阳相对不平衡,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疾病的发生。这是祖国医学发病学说的总纲。  2.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分类 中医的病因分类,传统多宗陈无择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说。内因者,内伤七情;外因者,外感六淫;余皆统人不内外因之中。这种分类法看来似乎界限分明,其实从具体的病因来看并不很合理。如:水火烫伤、金刃创伤、杖伤、毒虫咬伤、毒蛇咬伤明明是外因,房室不节、饮食劳倦实在是内因,却只能列在不内外因中。因外科疾病每有其特殊之处,为了教学需要我们把不内外因中的各种病因按其不同属性,分别归人内外二因中,再细加分类。属外因者如: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属内因者如: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现分述之。  外科疾病大都生于体表,易于诊断,而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有不同,人之体质有强弱,感邪程度有深浅,因此发病机制和症状亦各异。中医治病以“审因论治”为本。即或同一种病,病因病理不同,治疗、预后大相径庭。因此,审察病因病理对诊治外科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外科学 PDF格式下载



中医学习不可缺少!


以前爸爸都是在新华书店买书,一点折扣没有,现在在当当买书,省了不少!


内容编排非常好,一看印象深刻


正版,内容详,适合我阅读


不错是正版,当当的送货还是可以的


一贯人卫的风格。


正在读。一套丛书中的一本。


这本书是替别人买的,自己一看了一下,内容一般,太按部就班了


收藏很好。


通用,正版教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