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临床研究
2009-10
人民卫生
段俊国 编
342
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医眼科临床研究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现代中医眼科发展概况、眼科研究常用动物视觉器官、眼科体外培养细胞模型、全身疾病所致的眼病动物模型、常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方法、中医眼科科研标书撰写与实例分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内容。
上篇 第一章 现代中医眼科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医眼科经典著作简介 第一节 中医眼科专著 第二节 其他中医古籍的眼科论述 第三章 中医眼科当代名家简介 姚和清 张皆春 韦文贵 陆南山 文日新 张子述 陈达夫 张望之 张怀安 庞赞襄 姚芳蔚 第四章 眼科研究常用动物视觉器官 第一节 大鼠的视觉器官 第二节 猫的视觉器官 第三节 猴的视觉器官 第四节 兔的视觉器官 第五节 禽类的视觉器官 第五章 眼科研究动物模型 第一节 外眼疾病动物模型 第二节 内眼疾病动物模型 第三节 眼科体外培养细胞模型 第四节 全身疾病所致的眼病动物模型 第六章 眼科研究实用技术 第一节 眼科影像研究技术 第二节 眼科电生理研究技术 第三节 眼科病理形态研究技术 第四节 眼科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第七章 中医眼科制剂研究与新药开发 第一节 眼部用药的吸收与代谢 第二节 现代眼科常用制剂 第三节 中医眼科常用制剂 第四节 中医院内制剂现状 第五节 中医眼科新药开发 第八章 眼科临床研究方法 第一节 循证医学简介 第二节 眼科临床流行病学 第三节 常用医用统计方法 第四节 中医眼科临床疗效评价主要方法 第五节 常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方法 第九章 中医眼科科研标书撰写与实例分析下篇 第十章 外障眼病 第一节 风赤疮痍 第二节 睑弦赤烂 第三节 上胞下垂 第四节 胞轮振跳 第五节 目劄 第六节 流泪症 第七节 漏睛 第八节 漏睛疮 第九节 时复目痒 第十节 白涩症 第十一节 火疳 第十二节 聚星障 第十三节 湿翳 第十四节 混睛障 第十一章 内障眼病 第一节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第二节 葡萄膜炎 第三节 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第四节 视网膜静脉阻塞 第五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第六节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第七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八节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第九节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第十节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第十一节 视网膜脱离 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第十二节 视神经炎 第十三节 视神经萎缩 第十四节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第十五节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第十二章 其他眼病 第一节 麻痹性斜视 第二节 弱视 第三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 第四节 炎性假瘤 第五节 眼外伤 眼挫伤 眼球穿通伤 化学性眼外伤 辐射性眼损伤 第六节 近视 第七节 视疲劳眼科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祖国医学的卫生保健事业,制定了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医药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中医眼科随之走向复兴、发展和壮大之路。中医眼科在教育、科研、医疗及学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医眼科教育】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设立首批中医学院,此后各省市相继开设了中医学院,形成了院校教育为主体的中医教育体系。中医眼科教育体系也因此不断发展,中医眼科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中医眼科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学历教育中医眼科的学历教育从无到有,经历了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成都中医学院在建院之初就设立了眼科教研室,并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以《眼科六经辨证讲义》讲授中医眼科学,作为中医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此后全国各省市中医院校,相继成立眼科教学机构,将《中医眼科学》作为中医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医眼科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眼科教师队伍,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自1978年恢复高考后,成都中医学院和陕西中医学院开始招收中医眼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相继培养了第一批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医眼科研究生教育的开端,为后来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中医学学科专业分化,1987年湖南中医学院开始招收中医五官科学大专专业,198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都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同时开办中医五官科学本科专业,此后部分中医院校又相继开设了中医五官科学专业,随着中医五官科学专业专门人才培养的逐年增多,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中医眼科高层次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学术水平不断进步。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都中医药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获得中医眼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了中医眼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始了七年制中医眼科、同等学历研究生等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出现了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眼科方向等模式。1997年教育部对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医眼科学与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博士授位学科分别归属于中医五官科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两个二级学科招生。目前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有近20位。21世纪初,部分学位点还获得了招收中医眼科博士后的资格。中医眼科学历教育实现了针对不同层次中医眼科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体系。
《中医眼科临床研究(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缺少光学视图分析,眼科固要重视内科,也要重视其光学原理!本人认为此书一般
适合中西医结合,中医不中医,西医不西医,内容较窄,书中显示方剂出处不好查找,后面附录又为给列出,很别扭。本来想换货的,太麻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