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平衡与紊乱
2011-6
人民卫生
张家骧//史延芳
151
多种疾病常伴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或需要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水电解质平衡和平衡紊乱极为重要。张家骧、史延芳编著的《水电解质平衡与紊乱》介绍了与水电解质平衡有关的计量单位、细胞膜结构和水电解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说明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中水电解质的转运过程、激素和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小肠和结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腹泻的发生机制和液体疗法。
第一章 基础概念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
1.分子
2.原子
3.原子核
4.原子量
5.分子量
6.原予团或根(基)
7.式量
8.化合价
9.离子、电价和离子化合物
10.共价和共价化合物
1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第二节 物质的计量单位
1.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
3.溶液的浓度
第三节 细胞膜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一、细胞膜的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的蛋白质
(三)细胞膜的糖类
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
1.滤过压
2.杜南平衡
3.单纯扩散
4.易化扩散
(二)主动转运
1.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三)胞饮
第二章 激素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抗利尿激素
第二节 醛固酮
第三节 心房利尿钠肽
第四节 摄入钠量的变化导致利尿钠肽和醛固酮的协调反应
第三章 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第一节 肾脏解剖和结构的特点
一、肾脏解剖的特点
二、肾脏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一、尿生成的机制
(一)肾小体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三)不同节段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的载体转运
二、肾对水的排泄与尿的浓缩和稀释
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1.逆流倍增机制
2.尿素再循环
3.肾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
第四章 小肠和大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和分泌
第一节 胰腺的外分泌腺和胰液
第二节 肝和胆汁
第三节 小肠的分泌和吸收
1.小肠的分泌
2.小肠上皮细胞对食糜中有机营养溶质的吸收
3.小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
4.小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
第四节 结肠的吸收和粪便生成
第五节 消化道内的液体交流
第五章 水和电解质平衡
第一节 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第二节 血浆和组织间隙液的电解质组成
第三节 血浆和组织间隙液电解质组成之间的平衡
第四节 血浆和组织间隙液间的流动
第五节 水在细胞液间的流动
第六节 水的摄入和排出的平衡
第七节 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量
第六章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第一节 脱水
(一)脱水程度
(二)脱水性质
第二节 钠代谢紊乱
一、低钠血症
二、高钠血症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七章 腹泻的发生机制和腹泻大便的电解质组成
第八章 液体疗法
第一节 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
一、非电解质溶液
二、电解质溶液
三、混合溶液
四、口服补液盐溶液
第二节 液体疗法的原则
一、维持治疗
(一)补充生理继续损失量
(二)补充异常继续损失量
二、补充累积损失量
(一)纠正脱水和渗透压失常
(二)纠正酸中毒
三、液体治疗的监护
参考文献
版权页:插图: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流出的液量与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液量几乎相同。毛细淋巴管的末端为盲端,管壁的通透性极高,但组织间隙液只能向毛细淋巴管内单向流入,淋巴液不能向管外流出。淋巴液的组成类似血浆,但蛋白质的浓度低于血浆。第五节 水在细胞液问的流动细胞内外液间的水流动决定于跨膜浓度梯度(渗透梯度)。(1)高渗性脱水当机体失水而血容量降低时,首先组织间隙液的水渗出到毛细血管内进行补充,组织间隙液减少,出现脱水症状。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的水外渗,导致细胞内液的容量减少和渗透压增高。(2)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水从组织间隙液进入细胞内液,导致细胞内液的容量增加和渗透压降低。第六节 水的摄入和排出的平衡机体从外界摄入的水和溶质以及各体液间隙之间的水和溶质的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维持体液的容量和溶质的相对恒定对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例如每日的液体摄入量的变化很大,必须通过调节机制使得液体排出量与之相等,才能够防止体液量的异常增高或降低。在稳定状态下机体的液体排出量与摄入量呈动态平衡。
《水电解质平衡与紊乱》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还不错,在读
很好,对于医学生而言,简略不失重点
正版,便宜,解决大问题。好。
内容很全面,对临床很有帮助
适合入门,基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