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上狂飙

王志强 编 外文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外文  

作者:

王志强 编  

页数:

209  

字数:

150000  

内容概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海军交响曲 1.海上霸主——战列舰 2.来自德国的挑战 3.“悲壮的彩虹行动” 4.新一轮造舰竞赛第二章 海上巡洋战 1.迈出重建的第一步 2.打造德国海军 3.袭击海上交通线 4.围剿“施佩伯爵”号第三章 北海惊涛 1.英国人功亏一篑 2.“威悉河演习”计划 3.“挪威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4.不到一天占领丹麦第四章 登陆挪威 1.兵指奥斯陆 2.激战卑尔根 3.决胜纳尔维克 4.争夺特隆赫姆第五章 魔鬼“俾斯麦” 1.“打遍天下无敌手” 2.“不愧是战列舰之王” 3.不惜一切代价击沉它 4.战列舰时代的终结

章节摘录

  当时各国公认的海上作战理论是:用快速的重炮压制敌人的火力。若想准确地射击,只有在双方距离小于四分之一英里时弹丸才是水平飞行的。这样,几乎所有的海战都是在平射距离400码(1码=0.9144米)以内进行的。  当时的海战一旦打起来,往往是一场混战,单舰对单舰,打到其中的一艘舰的大多数水兵和陆战队员非死即伤为止。那时的一等战列舰的排水量高达2000吨左右,需要许多人来撑帆和操纵火炮。  英国“胜利”号上的舰员超过了800人,其中大多数是水手。当时法国的三层战列舰一般仅是英舰的一半那么大,舰员只有400人。  后来,舰炮的有效射程从300码增加为700码,这些都属于维多利亚中期的战列舰。尽管武器系统强大,但在后来的20年间,装有高能炸药的炮弹迫使这些舰只退役了,因为这些木制的三层甲板军舰非常脆弱。  铁甲舰:  在最后一批木制战列舰建造时,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近代战列舰的情况。威力更大、射击更准的火炮发明了,一艘军舰在一英里或者更远的地方可以击中敌舰。军舰若想在炮击下更好地生存,必须安装护甲。19世纪中期,由于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战列舰成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军舰。蒸汽机时代,各国海军纷纷卸下风帆,安装大型火炮,全身披甲。184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二艘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挂有辅助动力的风帆。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出现了蒸汽钢铁战列舰。1859年,法国建成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1860年,英国建成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光荣”号和“勇士”号是世界上第一批铁壳军舰,均在外面包覆铁质装甲,“勇士”号优于所有一等木壳战列舰。  此时,蒸汽动力、大炮和铁制船壳引领战舰的制造,低舷铁壳装甲舰代替了木壳战列舰。重量重但数量少的舰炮代替密集排列在两舷的旧式火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海上狂飙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