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会计学

李佩,杨文杰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李佩,杨文杰 编著  

页数:

209  

前言

  本书是以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发并从2007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为理论依据编写的,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对每个案例的设计尽量做到突出中心、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表达准确、易于理解并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在一些重点章节中增加了知识链接,作为学生延伸阅读资料。  本书中每章都有学习目标、学习导航和自测题,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和课后复习;每章中还设有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和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书的内容不仅体现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理念,而且体现了教育是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目标的要求。  本书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含义、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财务清查,账务处理程序,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所有者权益,财务会计报告等。本书第1~6章由杨文杰编写,第7—15章由李佩编写,全书由李佩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首都经贸大学的陈春燕教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较紧,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与纰漏,恳请读者一一指出,以便再版时弥补和更正。

内容概要

本书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介绍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并以会计要素为核心,重点介绍了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的编制。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易学、易教、易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佩,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财务与会计学课程教学供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出版的教材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会计学概述  1.1 会计的基本含义  1.2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2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2.1 会计科目  2.2 会计账户  2.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3章 复式记账  3.1 复式记账法  3.2 会计分录  3.3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4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4.1 会计凭证  4.2 会计账簿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5章 财产清查  5.1 财产清查的概述  5.2 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与基本方法  5.3 财产清查的核算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6章 账务处理程序  6.1 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与种类  6.2 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7章 货币资金  7.1 库存现金  7.2 银行存款  7.3 其他货币资金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8章 应收款项  8.1 应收账款  8.2 应收票据  8.3 其他应收款  8.4 预付账款  自测题  案例分析 第9章 存货 第10章 固定资产 第11章 无形资产 第12章 负债 第13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14章 所有者权益 第15章 财务会计报告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明晰性  明晰性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明晰性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企业的情况。根据明晰性,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6.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由于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在存货、有价证券等资产的市价低于成本时,相应地减记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将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谨慎性对历史成本性的修正。 7.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企业的情况,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反之,如果一笔经济业务与通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特殊之处,不单独反映,也不至于隐瞒什么事实,就不需要单独反映和提示。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甚至不一定严格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反之,如果金额在收人、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  8.实质重于形式  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会计学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实用,值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