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茉楠说

张茉楠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张茉楠  

页数:

217  

字数:

1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一书,对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债务本位制和美欧中产阶级沉沦等诸多热点问题都做了深入分析,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本次全球危机——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财富分配失衡相关。事实上,谈到失衡,不仅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一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的失衡,财富分配失衡才是一切危机之根源。当前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过分强调全球储蓄与消费失衡,但却忽视了这一表象背后更深层的失衡问题——世界财富分配失衡。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管理财富比创造财富更为重要。 在对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和央行应对危机的政策梳理之后,张茉楠指出:用赤字财政和货币扩张来创造有效需求的方式并非完全有效,总量刺激之于全球失衡以及根植于各经济体内多年“顽疾”的帮助十分有限。当前全球开始步入“还债期”,发达国家要还“高福利债”,新兴经济体要付出“高投资”的代价(尽管目前金砖国家还能支撑较高水平增长,但已经难以持续),这是以往30年经济透支后的“大调整”。随着这个“大调整”时期的到来,全球经济会不断经历大大小小的“震荡”,有的甚至会演变为新的危机。解决危机从来就没有“速效药”,各国需要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政策刺激,而是一场漫长且异常痛苦的经济结构重建。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400多美元,正迈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谈到“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时,张茉楠认为,关键是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铸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价值链,才能摆脱低水平徘徊,只有推动社会转型才能更有成效地推动经济转型。 近些年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没有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是美元霸权主导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利益格局的划分体系。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自由化,而在于定价权和主导权问题。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与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相匹配。 在创新思维的统领下,张茉楠跨学科、跨领域地融合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多元理论,通过数理统计和广泛调研,以独特的视角去剖析矛盾,揭示现实。很多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得到了国家高层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批示,并获得采纳。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丛书(1978—2008):理论篇》收录的“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中国资本开放的挑战与转型”一文中提出的“中国要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从资本积聚到资本辐射”的战略构想;2009年提出的从“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2010年提出的要让“资本回归实体”、让“金融回归实体”的观点主张均在国家后续宏观政策实践中得以体现,真正践行着一个经济学者“经世济民”的理想。 在整个全球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张茉楠密切跟踪研判世界和中国经济形势与难点问题。有些新观点都由其首次提出,并被媒体及受众聚焦,不少文章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载。她的论点和文章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了世界,增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沟通与互动。其发出的“人民币应跳出被动应对模式”、“到底是谁在操纵汇率”、“必须全面看待中美经济失衡”等声音,也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关注。 当今社会相当多的人存在着浮躁心态,作为一个有远见和责任感的学者,能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钻研重大问题,实属难能可贵。文如其人,这里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哗众取宠,更没有附庸风雅和人云亦云,我们看到的是张茉楠严谨的治学态度、忧国忧民的社会良知和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经济著作大多不易读懂,很难走入平常百姓生活,《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一书中,张茉楠用朴实的文字,对繁杂的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相信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去读它,也定会从中受益。 事实上,每次重大经济危机的来临都预示着经济学革命的展开。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结构转型,也面临着经济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这是经济学家大有作为的时代,这是一个造就经济学大家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大程度发挥经济学家作用的时代。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既紧迫又任重道远。我希望张茉楠博士在探讨经济学理论的实践中不断耕耘,为创新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魏礼群 2012年5月

内容概要

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但在分配和管理财富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这恰如一位正在奋力疾行的巨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要走得更稳、更扎实,就需要适当放慢脚步,进行冷静的思考。张茉楠博士的这本《张茉楠说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从国际比较、存量重于流量、物质财富和虚拟财富均衡等不同方面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考中国经济的视角,十分难得。
《张茉楠说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张茉楠,经济学博士后,哈尔滨人。1995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经济系,保送本校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并直接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创业型经济(师从于前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研究员),现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
近几年先后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以及国务院宏观司、科技部软课题、国家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7项,在《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改革》、《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经济要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金融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日报》、《上海金融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金融网等国家一级刊物、报纸和媒体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网设有理论博客、中国发展门户网、经济观察网专栏作家,其发表的有关金融危机相关研究文章被广泛转载和引述。
作者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与国际资本流动、行为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创业型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者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重塑中国的分配格局
中国应更加重视国家财富管理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中国为何患上了“涨工资恐惧症”
中产阶级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基础
谁来拯救中产阶级
以“人本主义”为导向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调节分配不能只盯着流量
中国需要一次财富分配的革命
第二章 如何才能完善我们的经济金融治理
警惕资源向资本过度集中的“马太效应”
借鉴美国经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吸、引、放”三招治理流动性过剩
设立平准基金消化外汇增量
托宾税可能成为资本流动管制的“撒手锏”
新融资格局呼唤新风险监管体系
中国必须加快开启金融监管改革大幕
中国需要借力新基金模式改变外储困局
金融转型方能促实体经济转型
第三章 寻找中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新动源
“中等收入陷阱”倒逼国家赢利模式根本转型
人口变化影响房地产长期趋势是逃不出的“铁律”
我们正在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赤字
从“经济增长优先”到“就业增长优先”转变
从贸易大国走向资本强国
廉价制造中国还要走多远
渐渐“变贵”后的中国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寻找中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新动源
战略新兴产业也须有“顶层设计”
风险投资解读产业未来
中美“不对等投资”格局亟待改变
中小企业应通过全球化整合寻求突围
中国经济必须坚持“实业立国”
中国经济需要新一轮体制改革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图景:进程、路径与挑战
人民币汇率定价权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人民币国际化大提速,中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权比货币冲销更重要
汇率异动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开辟新的更大的战场
第五章 美国经济问题的本质
美国经济正由个人负债型模式向国家负债型模式转化
美国已蜕变成全球“风险资本家”
美国正陷入一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
美元本位制已经演变为债务本位制
美国“以债养债”的远虑近忧
美欧中产阶级面临集体向下沉沦
美式金融资本主义式微
第六章 谁将为欧债危机埋单
引爆欧洲债务危机的三大根源
欧债危机背后的美债踪影
欧洲经济社会不能承受之痛
谁来担当欧债危机“最后贷款人”
第七章 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并未消除
从全球三次金融危机看“超常规”救市政策的失效
彻底揭开美元剿杀欧元的真面纱
“避险货币”击鼓传花到谁家
结构性风险是新兴经济体最大挑战
全球债权人面临“金融压榨”
去杠杆化·全球经济格局
能源大通道改变全球利益格局
“高油价冲击”推动国际原油定价体系重建
中产塌陷让西方国家发展失去内在动力
全面看待中美经济失衡
谁才是真正的“债权国”
绿色碳权的背后又是一场货币战争
第八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演变新趋势
全球经济格局四大新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资产负债表式衰退
新兴经济体主权基金将成金融新力量
碳金融将成为低碳经济战略制高点
在巴塞尔协议III新定义下
TPP将成为撬动亚太变局的战略新支点
全球正在步入主权财富象征破灭的年代
第九章 世界格局下的现实与中国经济走向
三条风险渠道影响中国经济及政策走向
中国应对全球“三重”危机路在何方
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债权国地位
中国海外投资急需重视风险管理
中国到底给美国补贴多少红利
中东北非局势不能改变中国大战略
中国制造承载了全球大部分的“碳转移”
“海外移民潮”背后的中美博弈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全球新治理框架中的中国角色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全球金融危机并未远去,然而人们已经开始去反思这场危机,这其中那些过度追求利润、过度追求风险"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难辞其咎。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型机构不是因为具有竞争力,而是由于其具有的特殊地位而获得高收益。在扭曲的激励机制下,风险收益由大银行获得,损失则由公众来承担。而这些"大而不倒"的机构靠着政府救助的"隐形保险"更容易获得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金,市场倾向给予更高评级,降低了这些机构的融资成本,获得了相对于其他机构的不正当竞争优势,从而降低了宏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据IMF估计,全球银行业因本轮金融危机遭受的损失为2.28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业损失为8550亿美元。扣除部分已回收的财政指出,G20中的发达国家直接拯救金融体系的财政成本平均占GDP的2.7%;受金融危机冲击最重的国家尚未收回的财政成本达GDP的4%~5%;危机中政府对金融业的担保和其他或有负债平均占GDP25%;预计危机使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占2008年至2015年上升约40个百分点,因此如何解决金融机构的外部性,解决面临危机时的金融机构救助问题就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明确表示,为了避免全球再遭金融海啸冲击的风险,将全球系统重要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1%~2.5%,且需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内逐步达标。假如银行规模扩展并参与风险活动,对金融系统的威胁性提升,则可能面临额外1%的追加要求,这就是巴塞尔协议Ⅲ确定的新门槛。 和巴塞尔协议Ⅱ相比,巴塞尔协议Ⅲ最大的变化当属对资本尤其是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及其构成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定。危机表明,资本质量和资本的数量同样重要。在金融创新和银行规模扩张的背景下,欧美银行危机前的资本中包括大量的隐含风险的混合型债务工具。新的框架重新定义了可以被认可的资本类别,加强了资本在危机时的清偿能力。 资本充足率下降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银行业必须大量融资。新协议Ⅲ改革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影响资本充足率:一是一级和普通一级资本(主要由普通股、现金储备和留存收益组成)构成的变化将使银行目前用于满足资本充足率的混合资本结构不能继续发挥作用;二是交易账户风险资本计算公式的变化也将使得加权风险资产至少提高两倍,资本充足率下降;三是资产负债表外项目和证券化资产还将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从需要募集的资本绝对量来看,根据瑞银2010年报告估算,假定在6%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在2012年年底,全球银行业须补充1292亿美元资本,其中,欧洲、日本、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分别需补充645亿、624亿、12亿和10亿美元资本。如果将这一假设情景提高到8%,则全球银行业需募集的资本将提高到3755亿美元,这将是对大银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银行的重大冲击。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似乎并非是一大难题,而且中国银行体系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仍属于传统意义的业务模式,以存贷业务为主,较少涉及金融衍生工具。另外,高额储蓄率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享受着来自干居民存款的充足流动性,对批发市场融资渠道依赖较小。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没有重大挑战,中国金融业高赢利的成绩下面同样蕴藏着非常大的风险"病灶"。 第一大风险,中国银行存款资金来源充足,但投资需求增长远远落后于存款资金供给,为了降低账面不良资产、提高借款企业的资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庞大的存贷差。银行过多的制造信用,使得基础货币的供应远不够金融体系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实际流通中的货币明显过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何重新审视财富,如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是关乎国是的重大问题。张茉楠博士分析厘清了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未来走向及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并大胆地提出“中国需要一次财富分配革命”的论点,其视野之广,分析之深,责任之切。令我钦佩。 梁国勇——联合国专家、联合国贸发组织经济事务官员、《世界投资报告》主要撰稿人 当今世界的创富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富观念有些背离,拥有大量债权的富国经常是被动挨宰的羔羊,而欠债不还的“穷国”却在主宰着全球财富的命脉,这背后究竟充斥着什么样的逻辑?中国该如何优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守住自己的财富?如何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该如何从富变强?——张茉楠博士在《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中都一一作了回答。希望她的书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 苏培科——CCTV证券频道新闻主编、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近些年,我是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最佩服的文章是马丁·沃尔夫的,也感叹为什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不能像马丁·沃尔夫那样冷静透彻地分析问题。偶然的机会读到您的文章,从此使我改变了看法。您是少数几个有国际化视野的经济学家之一,文章精辟、犀利、严谨,令人钦佩。 ——新浪网友


编辑推荐

《张茉楠说: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对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模式进行了重新思考,本质而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在于财富定价权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不仅影响中国当下。也决定中国未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茉楠说 PDF格式下载



一般般,这本书体系不清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