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英】麦嘉湖(又译作麦高温)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英】麦嘉湖(又译作麦高温)  

页数:

266  

字数:

269000  

译者:

秦传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初版于1909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几乎与各阶层的人都有过交往。他从当时英国传教士的角度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了描写,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些用文字织成的记忆,如照片般将三教九流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尽管作者站在曾经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的角度,看着封闭的古中国文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伤感与同情。在这个友善的而又自以为是的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完全拥有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品质。

作者简介

  John
MacGowan(1835-1922),中文名麦嘉湖,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出生于北爱尔兰,毕业于伦敦英国长老会神学院,1860年3月来华,先在上海传教,1863年转至厦门。麦嘉湖在华传教凡50年,广泛接触各个社会阶层,热心参与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改革,对中国的风土民情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作家,除本书外,还著有中国史》、《中国民间故事入《厦门方言英汉字典》和《与竹为邻》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土地与土地法
第二章 治国之道
第三章 军事体制
第四章 文士品级
第五章 中国经籍
第六章 学堂与先生
第七章 祖先崇拜
第八章 风水
第九章 神的代言人
第十章 城隍庙
第十一章 山林寺庙
第十二章 刑罚
第十三章 私刑
第十四章 大夫与行医
第十五章 金钱与放债
第十六章 戏与戏子
第十七章 漫游一座中国城市
第十八章 水上生活
第十九章 家与家庭生活
第二十章 农民与农事
第二十一章 大路与小路
第二十二章 乞丐
第二十三章 面子
第二十四章 中国生活管窥
第二十五章 中华新帝国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当学生完成这项工作之后,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他们要死记硬背整本整本的典籍,要牢牢掌握将近三千年前先辈写下的每个字词句章的意义,以满足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考官们传统守旧的观念。 一流的中国学者都是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以纪念在大脑和智力经过这样强加的极度劳累之后还有幸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这些书本身都是最枯燥乏味的。老一辈哲学家和思想家已经尽可能地把人类生活的气息从这些书中挤了出去,他们对于平常而普遍的人性似乎不是很看得起。这些书的风格简短而凝练,就好像写这些书的人要么从未学习过写作的艺术,要么忙得没有工夫详细展开。书中既没有浪漫传奇,也没有激动人心的东西。字里行间闪现着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道德,但说教太多,与平常的生活脱节。我们渴望听到男人女人的交谈和孩子们的欢笑,渴望听到人的声音,但我们在这些书里从未听到过。基督所采用的方法是多么不同啊!他的讨论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男男女女从我们视野里走过,人群在我们面前匆匆来去,人的欢乐和悲伤用如此简单的语言加以描绘,以至于我们觉得自己就在我们眼前这幅被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的场景当中活动。 在第二等级的举人考试当中,科目跟县试中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要获得更高一级的功名,考生需要有更简洁、更经典的写作风格,以及更渊博的知识。举人功名的考试在省城举行。很多省份幅员辽阔,考生常常要跋涉两三百英里才能到达省城。考虑到糟糕的路况和旅行的艰难,这段距离意味着每天马不停蹄要走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过,且不提身体上的劳累,对赶考的秀才来说,还有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就是盘缠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一贫如洗,与约伯或传说中的教堂里的老鼠不相上下,因此,如何凑足离家期间的吃住费用,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编辑推荐

《寻路中国系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PDF格式下载



通过外国人眼睛看100年前的中国,有意思


刚注意到是有这样一个系列的。其实何伟的《寻路中国》和这个套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人虽然更喜欢前者,但这套也不错,值得收藏。


此书写得非常好!内容可以与同时代美国人明恩溥的《中国的乡村生活》、《中国人的气质》相媲美,从内容上说把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习而不察或察到然而说不出的中国人的主要特点都讲了出来,这些内容我们国家的正史没有讲,我们国家的正统哲学没有讲,我们国家的经典文学名著也没有讲,称得上是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史;从艺术上说此书没有历史书的板滞、破碎,而是行文流畅、生动、幽默、犀利,非常值得有心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一读!


尼玛当然很不错啦,大经师就像大法师好不好?here


中国人有很多缺点,虽然仍然是个伟大的民族,但是似乎出了问题,过去是如此,现在仍是,但愿这个民族能够好起来。作者的眼光非常犀利独到,虽然对于风水之类的事物的看法稍显偏颇,终究瑕不掩瑜。


从他人的角度看我们果然不同凡响啊!我好认同作者的角度和观点!


观察细致,一声叹息!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别人眼中的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容易啊,有趣的书


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描写中国最真实深入的书,竟然都是外国人写的


1、内容非常详实、字数多,与现在很多没几个字的书有本质区别。涉及百年前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2、很多内容我征求老一辈意见,他们说当时就是这样的。3、看完感慨100年中国变化真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