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K线精解与实战进阶

左晨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左晨 主编  

页数:

275  

前言

  说起K线,也就是蜡烛线,任何投资者都不会陌生,但并非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很好地掌握K线要点,熟练运用。究其原因一个是自身对K线的认识不足,也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充分学习K线,另外一个原因是市面上介绍的K线图书不灵活。  从知识面来看,这些书是到位的,把K线每一个角落的知识都细致地告诉投资者,这样做的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全面而无重点,当投资者拿着大阳线形态的时候,这些书告诉投资者大阳线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意义有3点。单纯分析3点就能够完全掌握大阳线吗?如何判断所谓的股价底部还是顶部的阶段呢?都是这些书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书作者总结多年股市实战操盘经验,主持编写了这本《K线精解与实战进阶》,这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1.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本书选取最新案例解释K线,分析K线,不人云亦云,观点推陈出新。  2.语言生动,形式多样。本书语言不教条,不死板,生动介绍K线,每章覆盖一些小栏目,比如“股市名言学一句”、“特别提示”、“股市万花筒”,通过小栏目加深对K线知识的理解。  3.重视实战,重视总结。对K线而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要知其所以然必须通过大量案例说明,每个知识要点有自己制作的图例,也有从股票交易中选取的图例,同时把知识升华得出普遍结论。  本书由左晨主笔,其他参与本书资料整理的人员有杨群、邱超群、罗浩、林菊芳、蒋海、胡燕、林晓军、马英、马玉、邱银春、罗丹、帅芳、王真路、周磊、柴立权、蒋明熙、周琴、甘林圣等,在此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  2011年10月

内容概要

  看懂K线是股市实战的基础,也是实现赢利的关键。本书分为两个层次,基础扫描—对K线不同知识要点的独立分析,进阶扫描—利用股票其他知识消化对应K线知识的整合,结合最新案例,详细解读单日、双日、多日K线组合等基础知识,为股民提供最实用的实战经验。本书适合刚入市的新股民入门阅读,也有利于老股民提高实战水平。

书籍目录

第1章 始于足下:透视不同形态的日K线
 1.1 阳线形态
  1.1.1 光头阳线形态
  1.1.2 光脚阳线形态
  1.1.3 光头光脚阳线形态
  1.1.4 带长上影线阳线形态门
  1.1.5 带长下影线阳线形态门
 1.2 阴线形态
  1.2.1 光头阴线形态门
  1.2.2 光脚阴线形态门
  1.2.3 光头光脚阴线形态门
  1.2.4 带长上影线阴线形态
  1.2.5 带长下影线阴线形态
 1.3 十字星形态
 1.4 特殊十字星形态
  1.4.1 一字线形态
  1.4.2 T字线形态
 1.5 上吊线形态和锤子线形态 
第2章 进阶扫描:将日K线置于盘面系统的分析
 2.1 初识个股分时图
  2.1.1 价格体系
  2.1.2 势态体系
  2.1.3 量能体系
  2.1.4 时间体系
 2.2 分时图术语一网打尽
 2.3 阳线和阴线为例的均价线分析
  2.3.1 均价线上判断阳线的多头动力
  2.3.2 均价线上判断阴线的空头动力
 2.4 十字星为例的量比和委比分析
  2.4.1 量比和委比同步的十字星诱多嫌疑
  2.4.2 量比和委比不同步的十字星诱空嫌疑
 2.5 特殊十字星为例的不同交易时段分析
  2.5.1 早盘出现T字线是整理特征
  2.5.2 盘中的一字线突变成T字线是弱势特征
  2.5.3 关注拉升的一字线
 2.6 锤子线和上吊线为例从换手率分析
第3章 一步一脚印:把握不同形态的双日K线
 3.1 曙光初现形态和乌云盖顶形态
  3.1.1 曙光初现形态
  3.1.2 乌云盖顶形态
 3.2 跳空形态
  3.2.1 向上跳空形态
  ……
第4章 进阶扫描:双日K线和均线的完美结合
第5章 进阶扫描:双日K线和技术指标分析充分结合
第6章 步步为营:多日K线的不同形态解析
第7章 进阶扫描:用成交量突破多日K线
第8章 长驱直入:K线组合形态的不同解读
第9章 进阶扫描:运用趋势分析参透K线组合形态
第10章 踏出陷阱:无处不在的骗线是庄家
第11章 提升扫描:防骗三步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K线精解与实战进阶 PDF格式下载



k线,最简单的理论,也是最深奥的理论


对炒股实战有一定帮助


看过股票类书籍较多的朋友就会明白 这里面讲的知识点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点 K知识点不全面。第二点,很多地方都是以点概面,讲的不细,或者说作者根本没用心去讲。尤其是后面的几章,完全就是看图说话,没讲个所以然来。第三,有一些错误的地方,图形标注啊之类的。希望作者对某些理论知识能细致化的分析而不是忽悠读者。这本书我从头到尾看了两遍,实在是感觉太一般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