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9亿学生必读书 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 2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 北京出版社 (2009-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 北京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国有1.9亿的青少年正在中小学接受基础教育,学习相应的课程内容,接受统一的质量评佶,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以期满足不同的人生愿景。的确,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获取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时期,中小学基础教育对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只能为青少年传授必要的书本知识,提供基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训练。要使学生视野开阔,获得更丰富、生动、有益的知识,掌握更成熟、高效的学习技能,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普及和应用,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无疑,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开辟了宽带传输海量知识的新时代,为人们博览群书、广泛猎取知识和开拓视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快捷。可是,在学校教育尚未找到网络学习有效实施方法的今天,它对青少年传统课外图书的健康阅读造成了诸多困扰。不少教育研究者发现,如果课外阅读次数少,品位不高,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身心发育、科学态度等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无益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为探索青少年课外阅读与成长之间的规律,我们曾做过一项专门的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基础。几乎所有学习能力出色的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兴趣、广度、频度方面都远远高于普通学生。在阅读内容上,阅读那些经过千锤百炼且具有经典结构的课外书籍,其效果数十倍于浏览网络提供的各种杂乱无章且漫无主旨的信息;在教育价值上,课外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沉迷于上网则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道德情感引入歧途。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的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

内容概要

  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谁才是陷害岳飞的元凶?玛雅文明为什么突然消失了?黑死病为何被称为欧洲人的“梦魇”?希特勒为什么仇视犹太人?“丛林小矮人”是童话还是现实?太空城能在21世纪末建成吗?……400个精心选编的知识条目,500幅鲜明震撼的精美彩图,带领您回顾历史与文明的兴衰,了解人类的过去和未来,领略全球文化的多样性,走进异彩纷呈的百科天地。

书籍目录

1 中国历史篇人类的童年腊玛古猿.正在形成的人南方古猿:人类的直系祖先猿人:完全形成的人智人:最古老的现代人直立行走:人类形成的标志火的使用:人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原始群落:最早的社会组织没有剥削的氏族公社打磨的石器时代远古文明元谋人:只剩两颗牙齿北京人:旧石器文化山顶洞人:新石器文化半坡与河姆渡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炎帝和黄帝仓颉造字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王朝更替夏: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频频迁都的王朝西周:分封天下诸侯东周(春秋战国):战乱不断秦:第一个封建帝国西汉:大一统的帝国东汉:定都洛阳三国:天下三分两晋和南北朝:动荡中的发展隋:重新归于统一唐:空前强盛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北宋:守内虚外南宋:偏安江南辽、西夏和金元:疆域辽阔明:高度专制清:末世之音历史事件武王伐纣卧薪尝胆三家分晋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焚书坑儒陈胜吴广起义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王莽改制班超重开丝绸之路隋末农民起义贞观之治玄奘取经开元盛世鉴真东渡安史之乱杯酒释兵权宋辽澶渊之盟靖康之变马可·波罗来华红巾军起义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康乾盛世土尔扈特东归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著名战例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黄天荡之战萨尔浒之战2 世界历史篇人类文明的火种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爱琴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强盛的古代帝匡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皿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查理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帖木儿帝国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北欧的海盗时代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文艺复兴黑死病泛滥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欧洲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赛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党掌权慕尼黑会议德国入侵波兰法国的沦陷苏德战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攻克柏林日本投降3 中国名人篇4 外国名人篇5 世界民族篇6 民间风尚篇7 国际事务篇8 经济生活篇9 未来展望篇

章节摘录

插图:1 中国历史篇人类的童年腊玛古猿:正在形成的人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古猿进化为人类的第一阶段的形态,恩格斯称他们为“正在形成的人”。距今约1000万年前,原始的哺乳类动物逐渐发展成为类猿动物。从类猿动物到现代人又经历了古猿、猿人、智人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从古猿到猿人的飞跃是相当关键的一步。自腊玛古猿化石在印度被发现之后,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腊玛古猿是人类最早期的祖先的说法。1934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生刘易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距今约15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他用印度梵文史诗《腊玛耶那》中祭神首领的名字“腊玛”为之命名。在此之后,同类的化石陆陆续续在世界各地,例如肯尼亚、希腊、土耳其、匈牙利、巴基斯坦和我国云南省等地都有发现。根据考古化石和当时的地层资料我们得知,腊玛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的边缘地带和林间的空地上,是一种正向着适于在开阔地带生活变化的古猿。考古学家们推断,腊玛古猿已经初步能用两足直立行走,并且已经能够用石块作为工具从事劳动。他们主要吃植物果实,但也可能吃一点肉食。由于腊玛吉猿的肢骨还没有被发现,所以人们只能根据一些有关古猿的知识,推测出腊玛古猿的身高大概超过1米,脑量约300毫升。其体质上的特征与人类的体质特征相似。


编辑推荐

《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2》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谁才是陷害岳飞的元凶?玛雅文明为什么突然消失了?黑死病为何被称为欧洲人的“梦魇”?希特勒为什么仇视犹太人?“丛林小矮人”是童话还是现实?太空城能在21世纪末建成吗?《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2》给你答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9亿学生必读书 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 2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