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费孝通  

页数:

1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该书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事过境迁,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本书作者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青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桨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拼朱《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卿》、《行行重行行》等。

书籍目录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 记

章节摘录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上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所谓“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最普遍的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  “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在亲密社群中可用来作象征体系的原料比较多。表情、动作,因为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想大家必然有过“无言胜似有言”的经验。其实这个筛子虽则帮助了人和人间的了解,而同时也使人和人间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实际情意都走了一点样。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使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李长吉要在这束缚中去求比较切近的表达,难怪他要呕尽心血了。  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


编辑推荐

  这集子里所收的十四篇论文是从作者费孝通过去一年所讲“乡村社会学”的课程中所整理出来的一部分。《乡土中国》这本小册子和作者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乡土中国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里,最让我为之震撼的观点莫过于“差序格局”,实在是说的太巧了!其实,读这类社会学的书,对现实生活而言,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了解,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而《乡土中国》立足于我们中国传统社会,尽管我和此书有数十年的时空差距,但它还是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个社会,解读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为自己走进社会打下基础。而在学术上,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社会学人类学的学术类书籍,它激发了我对社会学,人类学的兴趣,以前不了解这个学科,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一点点了!书的质量也不粗哦


费孝通的经典农村社会学著作。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其中的很多观点,差序格局、长老统治、同意权力等都引人深思。
本身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农村生活的背景,让我对此书的诸多观点深有同感。
又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不晦涩,不厚重,值得拥有。


《乡土中国》,一本很薄却不缺乏社会学研究价值与历史厚重感的书。熟人社会,差序等级,崇尚礼治,无为而治,这些乡土社会的乡土中国的典型特征,绵亘千年,影响并孕育了今天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遇到的诸多种种社会问题、法治难题,制度瓶颈,莫不可以从中找到症结所在,尽管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在缩小,城乡的差别在缩小,但横在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群体意识中的二元意识鸿沟却依然清晰可辨,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不解决,制度构建的再完美,实施的社会效果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背道而驰。


我是学社会学的,而费老是中国社会学的鼻祖,读本科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乡土中国,当时懒得去读,几年过去了,现在都是研究生二年级了,老师又一次给我们推荐,这才拿起来品读起来,竟然一下子爱不释手,深深地感受到大师的手笔,这才叫经典,尽管并不是一本大书,但是每一篇都写得很美,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最深的道理。


乡土中国,其所呈现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并非完全陌生。 在人情社会里,法律却变得无力,渐渐变成工具受人情的利用。 这种社会面貌与西方现代社会区别是明显的。
显然书很薄,但是短小精干啊。


这是费先生在云南大学授课的讲义,也成为他乡村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如今恰巧在云大读这本书,不得不说是机缘。


费孝通经典之作,对于乡土的理解很有帮助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的乡土还存在吗
严格意义上的熟人社会业已被工业化的轰鸣毁灭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的国民性中还是保持着乡土的气质
这些气质,其貌不扬但却影响深刻


很实际的一部社会学著作,研究中国问题必须看看本书


书很好,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


是缩印版?东西很小巧,但是并不影响阅读!而且可以随时带在身上!费孝通的书,一向都比较热。建议有时间大家去读一下还有插图!


非常好的一本社会学读物,社会学专业同学值得一读


不管你学不学社会学,是否研究农村,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写了现在社会流失的一种文化,值得一看!


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以前觉得中国人这样不守规矩那样不讲信用,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自己没有深入,或者说没有正视这种差异。总是用课本所学的西方那一套来看问题,实在是空中楼阁。强烈的推荐!


帮朋友买的,对乡土中国很感兴趣,可以借来看看的,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看,看了后在补书评好了!


内容挺好的,有助于了解中国社会的种种本质


费孝通不愧是大家


内容深刻富有思想,对中国的乡土文化有挖掘


费老对中国社会的分析还是很精到的,经典


很值得“大家小书”这个名字,低调的华贵


它的经典意义就不用再去强调了吧,从乡土精神中看中国,很好,很精彩。一直想买全这个系列的,但是可惜,有些不再版了,唉。


书虽小,但是并没有失去精华,好书!


大家+小书——亲近大家的平民之选,放在书包里小小轻轻的一本,随时随地汲取养分


不是大家小书,书很大的很,思想深远


从常见的乡土来理解不一样的东西


值得读的书,满意。


老师推荐的书,当当上都是正品,很喜欢,这书值得读


这一套书就是好,不管是排版,印刷,纸张,还是内容都很好。
大家写给小家的书 好好好


大师风范,很深刻,很浅显,很有启发。书挺薄,方便携带阅读。


书的质量不错,费大师的观点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启发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虽然书只有薄薄的一本,但是绝对称得上经典,这是本被世界公认的好书,也许对于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而言有些难懂。但是,他写的就是那样真实~~


其实买书不一定要买砖头厚度的,觉得这本书更让人有读的欲望


学的行政管理,这本书是推荐书目,内容通俗富有情感


书塑封很好,质量也很好,内容还在看,还不错


书虽然很简单~但内容很好


还没看。应该不错吧。名家作品。


好 就是重了啊


费老的经典之作,在现在依然值得借鉴


这一系列的书都很好,没话说了


排版装帧都很好,经典的书永远经典,正在读呢很长见识,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


果真是大家 其实也是一本大书


书还不错,貌似是压缩版的,不过应付作业,还可以


喜欢这套书 生动不枯燥 但又有思想性


经典,不可多得。书很薄,理很厚


对中国的乡间有了新的认识!


论文可以是记叙性的,写的很好,反映了当时学者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


好好利用,照着一天一篇文章来吧!


看小说的同时 也要多看看一些大家的作品


费老先生的代表作,看起来不难,普及版,推荐~~


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这本书很好,我是一天之内看完的


旧书新读,别有一番滋味。


之前看过,就比较中意,终于有机会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充实自己的书架,也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


费老的经典


一直想买来着。


经典收藏类图书


耐得细细品味!好书!


看了一次,买回来以后再慢慢欣赏。多读几遍,依然有读下去的冲动。


小小的一本,了解甚多


觉得好玩买的


很古老的感觉,很强烈的人文气息,推荐


帮同事代的,他很喜欢


大家小书这套系列 装帧非常朴实淡雅 给人一种文化气息
从乡土中国中 可以了解到中国这种熟人社会的根源 内容很好


书不厚,字不小。
书中有比较学术的观点,但总的来说,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社会构造与风情的书。
当然费先生这种大师的观点不得不说还是很有远见的。看书的时候总会时不时把现代社会与之做做比较~


看完此书,会更明白乡土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冲突。看完此书,再对照现代社会,会明晰,但是怎么化解冲突?这或许才是现在更重要的。呼唤大师,而不是小丑。


学社会学的必须看


《大家小书》这个系列很好,选的确实都是大家,都是很有功底的文章,篇幅也不长,但却很有影响力。可惜的是,该系列第一版时,出的是小32开的,是“小书”,而第二版第三版,不但价格越来越高了,而且变顾了大32开本,不雅致了---非常遗憾!
此本小书,由于当时的背景已经远离我们,大多数的读者对当时的背景不太,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读读。


“大家小书”中的书都值得一看。


还是值得一看的,作者当年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乡土性的中国。


小书蕴藏大智慧。


书不错,虽然是四十年代写的,但引起很多共鸣。


小而强大。


书不厚,封面装帧很淡雅,内容还没有细看。


还没有看,是朋友推荐的书,应该还是不错的吧~~毕竟有厚厚的底蕴~~~~


观察细致,微言大义


这本书很不错了


名著!一直未曾读过,希望这一次能完成心愿。


不太知所云
可能程度还不够吧


书的内容不错,不知道是不是盗版


不太好的内容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的小书 拿来看看


费孝通代表作


费老名作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