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鸟儿问答

王朔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朔  

页数:

301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关于文学,我越来越确定这是个人的事。这个世界很单纯,人和人之间需要的其实不多,相互了解只能横生误会。公众是个陷阱,为别人活着即便出自真诚也在技术上做不到。没有比想在别人记忆中不朽更自欺的。几千年算永恒吗?写作是一条狗,你不变心它就陪着你,也是一面镜,照着你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不是为了几个钱,我是不在乎这几本书印不印的。这些文字当年我写完就没再看过,现在看,像另一个人写的,一个狡猾

内容概要

  王朔在作者们这个时代是孤独的,是他在最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直面人生的精神。大多数的人被他表面上的游戏味、痞子腔所蒙蔽,没有看到他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启蒙主义者,对他的小说里流露出来的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小人物的悲悯情怀、对爱情的渴望、对个体的人的存在价值渴求视而不见。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作者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作者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作者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作者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作者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作者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文化太可怕了,像食物一样,不吃,死,吃了便被它塑造了。作者怀疑其核心已编入遣传而不必再通过教育获得了。作者觉得自己像在大海里游泳,无边浪涛挥之不尽,什么时候才能登上彼岸,有从树上刚下来的原始人那样一个澄明的无邪的头脑。  关于这些书,作者个人认为是一个蒙昧时代的见证。活下去,活在自作者虚构和自作者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作者简介

  王朔,北京人。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毕业。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1978年开始创作。  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选集》等,曾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

书籍目录

序《他们曾使我空虚》我的几个国庆节为海岩新作《海誓山盟》序王海玲和《大校的女儿》《下个世纪见》序日本病人阳光灿烂的日子追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是你爸爸》导演阐述《王朔自选集》自序我的文学动机《看上去很美》自序电影《诗意的年代》中的几本声音梁左悼词看3月12日《实话实说》回忆陈吾二三事这个人不是特别自我炫耀看不出这人有什么追求读棉棉的《糖》读丁天的《玩偶青春》鸟儿问答知道分子这之后一切将变有个老头九十多游戏规则犹大的故事我讨厌的词我看王朔我看鲁迅我看老舍我看金庸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文化在中国》序为《英语也疯狂》序回忆梁左痛、病——快乐着数你最思想女的是怎样练成的昆明周记《幻想一:网络连续剧》之一《幻想一:网络连续剧》之二何平序都不是东西崔健印象从一个流言说起吃错药引起的爱情灿烂的文明在哪儿把刀插在朋友肋上何东提问为梁左序

章节摘录

  我的几个国庆节  1958年我出生时这个国家刚刚建立九年,比我晚一年出生的孩子很多都叫“国庆”或“十庆”。1959年的国庆我没有印象,只在后来看了不少那一年拍摄的电影,都是歌舞升平的那种,跟别的年份拍的片子不一样。文化大革命批判了这批电影,说这批电影表现了“资产阶级人性论”,证据是有的片子的女主角爱上了男主角,有的片子的女主角很爱自己的父亲。在当时那是不允许的,每个人都应该只爱毛主席,其他都叫“无缘无故的爱”。现在的官方说法,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高潮”。  1971年,我参加了国庆游行的儿童组字排练。按照计划,我和其他数万名儿童要共同组成那次游行的背景,当军队和彩车走过天安门观礼台时我们就一齐打开手中的彩色大纸本子顶在头上,向着天空拼出巨大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此,我们从夏天开始停课,每天在学校集合,走十几公里路到天安门广场排练。很多小孩中暑,尿裤子。广场旁边的便道上有一排排铁盖子,掀开围上的帐篷就是临时厕所。有时我在里面尿半截儿,尿急的女孩子们就提着裤子冲进来占领了身后所有的茅坑,我只好从另一出口仓皇逃出。有的男孩正在大便,起也起不来,四周蹲满女孩,又羞又无奈,气得掉下眼泪。  等我们排练好了,这年的国庆游行取消了,党的副主席林彪乘飞机出逃苏联,在蒙古坠机身亡。毛主席很受打击,从那以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那年国庆日改在各公园庆祝了,我第一次去了颐和园,皇家园林的美景令我目迷神乱。在颐和园后山我迷了路,听到山外的阵阵管弦就是走不出去,穿山渡林时被乱石绊了一跤,右手背上至今留着一块小伤疤。  以后的每年国庆我们都是发票游园,文工团在公园里搭台表演节目,唱京剧,演杂技,还有女战士的集体歌舞。我那时正在当小流氓,逢此场合便和另外一些小流氓到公园里结交其他小女流氓。节日的公园里到处可见独自或结伴游玩的良家少女,我们就上前或尾随其后用轻浮的话挑逗人家,博人一笑,最终达到与人结识的目的。我在那些公园里有过很多次美好和不堪回首的精神恋爱。  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我在青岛海军的一艘小船上当水兵,10月回家探亲,家里有一张人民大会堂国庆联欢晚会的票,让我去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头两年,到处洋溢着乐观的气氛,晚会的节目很丰富,除了歌舞、京剧,还放外国电影。在宴会厅还组织了大型舞会,无数穿戴时髦的青年男女在跳华尔兹,大厅里响彻《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这样的圆舞曲和中国民乐改编的《喜洋洋》、《步步高》等舞曲。我不会跳舞,我穿着军装,我说不出我有多压抑,我感到世道变了,我和我身上这身曾经风靡一时令我骄傲的军装眼下都成了过时货。正在跳舞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高跟鞋、喇叭裤、尼龙衫,烫了头发,手腕上戴着电子表,大概还有人在说英语。回到部队,我不再继续写入党申请书,也不再抢着打扫厕所替战友洗衣服表现自己多么努力地在学雷锋。我跟我们头儿说我有办法买到日本产的彩色电视机,揣着部队养海带挣出来的三干块钱去广东倒走私电器去了。  建国三十五周年,天安门恢复了阅兵,我在家看电视。邓小平穿着没有军衔的陆军军装站在一辆“红旗”敞篷车内,露着一张很红润的脸,面前支着一个麦克风,宣誓一般举着右手缓缓驶过集结在长安街上的陆海空三军部队行列。还有坦克、还有火炮、还有导弹……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来:“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那些战士一起喊:“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当他回到天安门城楼上,电视中出现了他和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站在一起的镜头。我看到胡耀邦向他跷了跷大拇哥,意思好像是说:“真牛!”那天还发生了一件后来被广泛宣扬的事,经过天安门广场的学生突然打出一幅标语,上面写着“小平你好”四个字,这简短亲切的问候在很多年里感动了大家。  建国四十周年,我在一间租来的房子里打麻将。那几天我刚刚不那么担心了。一个有内部关系的朋友告诉我, “都查清了,你没事。你去了广场,但没说什么。”还对广场上一些年纪偏大的纠察队员是不是学生表示了疑问,都录下来了,证明我当时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此之前,我非常担心情况混乱,情报工作跟不上。我们都知道,再好的情报机构也会出现错误,我可不想事后得到道歉,因而不敢住在家里。街上部队和坦克已经撤走了,据说有一位将军向中央进言,说“和尚不能老不待在庙里”,中央听了。那段时间,我一撒尿就觉得疼,尿的颜色也不那么澄澈,我以为我得了性病,到医院一检查是前列腺的问题。医生讲是老骑自行车硌的,歇一歇就好。那以后我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是建国五十周年,时间过得真快。听说他们要热闹一番,恢复阅兵和游行。应该,全世界最大的广场不能老闲在那儿,好像我们不会过节似的。这些天北京在拆违章建筑,我常去的两家酒吧都拆了,我住的地方门前的一片小商店也扒了。一帮帮民工在换便道上的方砖,布置绿地,节日气氛已经提前到来。我希望他们利用这个节日把北京弄得干净点,有些渣土和垃圾没有国庆永远没人清理。还有那些盖不完的楼房修不完的道路,我希望他们也能在国庆前竣工一部分。到时候我会坐在家里看电视,看看这个城市是否配得上这样一个难得一遇的日子。  小时候,五十年是很大的数字,遥远得无从想象。我曾经以为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就待在我自己的未来,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我的梦想还像小时候一样遥远,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经不打算实现它了。五十年的时间已经使我习惯了一个国家。也许说“国家”是用词不当,应该说“政权”。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五十年由这个政权统治。  我基本接受很多人的一种说法:这个政权要没了,国家就会像俄罗斯一样混乱衰弱,吃亏的还是老百姓。“我们都不希望国家乱吧?”一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就无言以对。  为海岩新作《海誓山盟》序  我想序就是作者信任的第一个读者的读后感吧,好话要说,批评的话也要有点,假装公允,就是这类文体的通例。其实一个人替另一人张目其中必有私好,装不装公正也不吃劲,净说好话乃至胡乱吹捧一番也没人计较,但我还是决定从俗,一是惯玩个性,二是我也发现一规律,如今当“托儿”就要当“反托儿”,“正托儿”的名声都给搞坏了。好在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赛着一个主意大,说什么都信的也不看书了。  海岩是当年“四大公安才子”来着,其犯罪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影响甚大,改编成的电视剧也是同年最精彩的。我说这三部作品是犯罪小说仅仅是表述方便,其卖读过这三部小说或看过电视剧的读者都可以发现,与其他同样以警察为主人公、刑事案件为主线索的作品比,海岩的作品有他非常寺别的气质,那就是情不自禁,时时流露出极大的柔情。有时他对这种柔情的关注程度甚至超过对案情本身发展的关注,以至于你搞不清他究竟是写犯罪,还是借犯罪在写情感。这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永不瞑目》中尤为明显,案情发展到后来基本是靠情感毛推动的,情感在这里成了故事的核心,破案与否已不再重要,人们更关心感情的下落。把一部犯罪小说扭转为一部言情小说,当年公安诸才子的创作中都有这个倾向,但做得最极端,至今还在坚持且愈演愈烈的当属海岩。  这显然是有悖犯罪小说的规律的,有一位专写古代犯罪小说的金庸先生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这类小说中情感永远不能超出暴力展示之上。金先生似乎在暗示我们,读者看小说和看打架没什么两样,要赢得读者就要极尽残暴血腥之能事。书中人物必须是小心眼,感情狭隘的人,再加上胡扯淡的家国之恨,那才一触即怒,一怒便不可收拾,永远打不完的罗圈架,且个个师出有名,杀人便也成了行侠仗义和爱国行为。在这里,感情的作用接近一种淫媒,像段誉那样的多情种子无非是为了给其他凶手多找几次开打的理由,其行径是可笑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读后颇觉此人下流麻烦,不免认同二月河的话:谁讲感情谁垮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鸟儿问答 PDF格式下载



  他的我看鲁迅,在对大师的景仰中带着冷静与个性的批判,他也有所敬畏,但他也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他承认人无完人,所以他也数落鲁迅的小家子气地方,反正在他眼里还没谁能牛B的让他五体投地。           他批金庸,批的狗屎喷头,揪到人家一根小辫就不放,恨不得绑在马尾巴上往死了拖。其实当时我看金庸小说时也觉的带劲,但在灵魂深处也产生了一种不自觉的朴素的判断,我心想这些人怎么都这么一根筋啊,有话就偏不当面说明白,不打就得烂手烂脚是吧,非得等到被打的后半生不能自理才能打开心灵沟通的大门然后突然长大了懂事了申明大义了就地成佛了,经王同学这么一写,立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我在心底产生了共鸣。           他写梁左,音容笑貌跃着纸上,你没见过梁左,你也知道他是个胖乎乎的老好人,有才,跟熟人聊的眉飞色舞,见生人一脸低调,爱跟自己较劲,最后是这么早死了真可惜。写香港文化,唠唠叨叨的没完没了,让人看着磨叽,没办法,我说了,他就是个碎嘴大老爷们。           他写我看王朔,把自己批个底朝上,说自己怎么无耻怎么没劲怎么欺世盗名,但你聪明的能看出来,他自我批评的时候也带着那股不可一世的劲!他抛弃了以前的自己,反正以前的不算,我现在通透了,悟熟了,看开了,我能自己批自己,我这层次又提高了,你们这些个道貌岸然的家伙能拉得下脸批自己吗?您行吗?           人还是活的自我点好,管他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呢,你能告诉我哪,谁,或者什么是这个地球,这个宇宙的中心么,你说这是天就是天了?你又不是上帝,你也不是我的宝贝,你怎么能说存在就是存在呢?你得有这个才气,有这个悟性,有这个气质,别描眉擦粉的啦,穿的再靓有啥用啊,得面带潇洒,心境自然。可你一自我,人家就会站出来说你自大,你就越来越大好了,挤死他们!             王朔是厚道的,却狡猾,是凶猛的,却脆弱,是聪明的,却迷惑,他不需要辩驳自己的对错,你看着他骂的解气,说的实在,忽悠的精彩,就像吃一头大蒜那么顺气,喝完可乐打个饱嗝,吃完一碗麻辣烫伸着舌头连忙摸汗。他在拐着弯中直来直去,他在损王朔的时候夸着自己,他甩着小机灵跟你坦诚相见。


  虽然仍旧有些话唠,就是说,话太多了——没办法,北京人,总是带点侃爷的劲儿。所以,并没有王小波说得那么迅捷,虽然偶尔也会有精妙之语。
  但还是看着,至少这些文字是浮在水面上的,可以这么看下来,不用想太多。
  其实就是瞎折腾,自己跟自己折腾,敏感,有独特的表达能力,能写出字来,读起来还不至于太磕绊。而另外那些轰动一时的,风波过去后,也不过是一堆人在折腾而已。没什么事,就是没什么事。
  也许真的只有小说,才是应该读的东西。至少有感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