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于永玉 等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于永玉 等编  

页数:

150  

字数:

100000  

内容概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尊(尊老爱幼)》(作者于永玉、孙岩)是其中一册。
《尊(尊老爱幼)》收录了《才旦卓玛感谢汉族妈妈》、《潘氏教子走正路》、《农民花百万抚养孤儿》等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贺若弼继承遗志
曾子敬老的故事
白居易尊老的故事
李时珍敬老得偏方
康乾盛世的“千叟宴”
郑板桥巧破对联
汤飞凡给父亲送饭
梅兰芳敬老爱老
第二篇 尊老不厌,学老不倦
晋文公重用患难老臣
张良尊老得兵书
李冰访渔民和樵夫
官员求教老瓜农
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郑作新不忘奶奶的教诲
大学生与发掘老工人
潘德明拜会老和尚
第三篇拜师·尊师·爱师
云敞葬师义行
朱元璋向老秀才赔礼
雍正帝扣银为奉师
才旦卓玛感谢汉族妈妈
为了拜师,不惜为奴
苻坚尊师
廖燕纵论师道
骆绮兰拜师
魏巍对老师的深情
第四篇 为人师表,爱生有方
陶渊明对少年教导有方
汤显祖爱生办学
蔡元培爱护北大学生
朱自清为门生写《级歌》
陶行知爱护学生
马君武对学生的爱护
第五篇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潘氏教子走正路
李苦禅的教子经
刘墉对儿女的不同关爱
伟大母亲抚养日本遗孤
抚养恩人遗孤
谢清眉倾情抚养孤儿
草原母亲抚养二十八个孤儿
孤儿的再生父母
农民花百万抚养孤儿

章节摘录

  贺若弼(544—607年),字辅伯,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其父是北周 将领,以 武猛闻名。隋开皇元年(581年),贺若弼经尚书左仆射高□推荐,任吴州总 管,镇守 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做灭陈准备。他献取陈十策,获隋文帝杨坚 称赞。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是北周时著名的将领。当时在长江以北,北周 与 北齐以洛阳为界互相对峙。长江以南则是陈朝,北以北齐为邻,西与北周 对 峙。武成二年(560年),贺若敦奉命率兵渡过长江,占领了陈朝所辖的湘州 (今长沙)。因为孤军深入,粮饷不继。一年后,他又被迫撤回江北。掌握 北 周大权的宇文护以失地无功为名,罢了贺若敦的官。贺若敦不仅没有得到 奖 赏,反而受到惩罚,心里很不服气,四处抱怨,因此激怒了宇文护,保定 五 年(565年),宇文护逼令贺若敦自杀。贺若敦临死时,把贺若弼叫到跟前,嘱咐说:“我曾下决心平定江南,然 而这一愿望没有实现,你应当完成我的遗志。我因为爱说而致死,你千万 不 可忘记这个教训啊!”说罢,就用锥子把自己的舌头刺出血来,作为告诫。这时,贺若弼已是22岁的青年了。贺若弼少年时胸有大志,为人慷慨,刻苦练武,勇敢不凡,同时又博 览 群书,在当时的贵族子弟中很有名望。后来被齐王宇文宪所看中,让他到 齐 王府做记室,管理王府的文书。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官至小内史,成为 皇 帝亲近的一名官员,参与一些机要大事的处理。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灭掉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形成了 和陈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大成元年(579年),周宣帝以大将韦孝宽为元帅,率军伐陈,贺若弼跟随出征。周军先后攻占了淮南的寿阳(今安徽寿县)、广 陵(今江苏扬州)等数十个城镇,陈朝江北之地尽为北周所占有。在这次战 斗 中,贺若弼立了大功,史书称这次战斗的胜利,多出于贺若弼的谋划。战 争 结束后,周宣帝提升贺若弼为寿州刺史,改封襄邑郡公,镇守淮南。这为 贺 若弼实现父亲的遗志创造了条件。周宣帝死后,大权旁落到丞相、外戚杨坚手中。以尉迟迦为首的大官 僚 发现了杨坚篡权的野心,便起兵发难。贺若弼因受到怀疑被押解到京师长 安 软禁了起来。杨坚平定反叛后,于581年废掉宣帝的儿子静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 为 隋,史称隋文帝。同时着手准备伐陈统一全国的工作。这时宰相高□向他 推 荐贺若弼,建议加以重用,说:“朝臣之内,论文武才干,没有人能比得 上贺 若弼。”于是隋文帝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出镇广陵,肩负伐陈的重任。广 陵、寿州和庐州是隋朝渡江伐陈的根据地,贺若弼喜出望外。因为实现父亲的 遗 志,完成国家的统一,施展自己雄才大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到 达广陵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写了一首诗,赠给寿州总管源雄,诗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意 思是 说,你我统率水陆大军镇守大江之北,肩负伐陈重任,一定要在伐陈战争 中 取得功名。诗中的麒麟,是指汉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内所建的麒麟阁,西汉 宣 帝时曾在阁里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像。贺若弼引用这个典故与源雄互勉,充分反映了他以伐陈为己任的雄心大志和必胜信心。贺若弼免祸 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期,对太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太子德行不端,害怕武 帝知道,便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并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 对贺若 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 以为然,便 劝乌丸轨告诉武帝。于是,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 亦尝与贺 若弼论之。”周武帝忙召问贺若弼,但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是不可动摇,而 且牢记 父亲临终前的遗言,担心祸及其身,便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 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 被诛杀,而贺若弼却免受其祸。隋朝都城——大兴(长安) 隋朝的大兴城,也就是唐代的长安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 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整个城市由夕卜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城内百 业兴旺。隋朝时居住的人口最多时接近50万。唐朝末年。首都迁到洛阳后。这 里便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 西郊(小 部分)等大片地带。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 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曾参(公元前505一前436年),字子与,又称曾子。春秋末年鲁国南武 城人。孔 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出身贫寒,一生经历坎坷,但终生讲求修身养性,主张“日三 省身”。孔子的弟子曾子一向以孝道出名。他不仅在行为上恪守孝道,而且还 有 一套理论主张。他把孝分为三种,即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在孔子门下受业学习多年,而且已是学有所成。那时,他家境贫 寒,为了养活父母,他在离家很近的莒国出仕做了个小吏。虽然俸禄只有几斗 米,但他仍然十分欢喜,因为他可以用自己的所得供养双亲了。后来,他成了 大 名士,双亲也老了,他就不再外出谋官。当时,齐国聘请他做相国,楚国 委 任他为令尹,晋国请他做上卿,都被他拒绝了。曾子孝敬双亲,甚至到了愚孝的程度。一天,曾子到他家的瓜地里去锄草。一不小心,把瓜苗锄掉了好几棵。曾子很心疼,自责自己的粗心。P2-5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PDF格式下载



对青少年来说,有一点点深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