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泰戈尔传

侯传文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侯传文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泰戈尔(1861-1941)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家庭成员中有不少思想进步、学有成就的爱国者。泰戈尔在童年时即开始写诗,14岁时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1878年赴英国学习法律,1880年回国。1881年,泰戈尔出版第一部诗集《黄昏之歌》,引起文坛注目。 泰戈尔早期创作阶段(1880年到90年代末)主要是短篇小说和故事诗。包括《金帆船集》(1894)、《缤纷集》(1896)、《江河集》(1896)、《收获集》(1899)、《梦幻集》(1900)、《瞬息集》(1900)和《故事诗》(1900)等10多部诗集,60多篇短篇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或取材民间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反对殖民主义思想,如《故事诗》中的《戈宾德·辛格》(1886)、《更多的给予》(1900)、《被俘的英雄》(1900);或取材于现实,通过底层苦难妇女悲剧性的故事批判封建婚姻和种姓制度,表达人道主义的情感,如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1884)、《摩诃摩耶》(1893)、《素芭》(1893)。短篇的代表作《摩诃摩耶》以摩珂摩耶和罗耆波的爱情故事,抨击了印度的封建婚姻制度和罪恶的殉葬习俗。故事诗《两亩地》揭露了封建地主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罪恶。 20世纪初至1919年,泰戈尔进入了以中长篇小说和哲理性的抒情诗为主的中期创作阶段。这也是泰戈尔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泰戈尔积极参加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祖国的土地》、《祝福孟加拉国土》、《战胜自身》等著名诗篇。尽管当时与领导民族自治运动的国大党领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泰戈尔颇感苦闷和彷徨,但他的创作却异常丰富。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段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其中有《歌之花环》(1914)、《遁逃集》(1916)、《鸿雁集》(1916)等;8部英文诗集,其中有《吉檀迦利》(1912)、《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采果集》(1916)等;另有长篇小说《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和中篇小说《四个人》(1916)等;此外还写有短篇、剧本,以及歌曲集、论文杂文集、回忆录、书信集等。 除哲理性的抒情诗外,中长篇小说是泰戈尔这时期创作的一个亮点。《沉船》写大学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哈梅西听从父命回乡成婚,当晚他携妻子坐船回城时却遇到风暴。当他在岸边醒来,把同样是遇到风暴而沉船遇险的纳里纳克夏的新婚妻子当作自己的妻子带回家时,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就此展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哈梅西善良的心地、屈从父命的软弱和作者对印度封建习俗的批评。《戈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独立之路的思考。戈拉是一个典型的印度民主主义者,坚信祖国一定会独立。“戈拉就象是渴望自由、愤怒地为反抗自己社会和政治上的奴隶地位而斗争的印度心灵的化身。”但是,戈拉片面地认为,要实现自己奋斗的目标,必须彻底奉行印度教的传统,包括种姓制度等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印度的现实、斗争的实际使他改变了上述观念,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婆罗门的后代之后,他终于摆脱了种姓和教派的束缚。戈拉最终明白,要独立,就必须在反对殖民主义的同时反对封建主义。泰戈尔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反殖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两部作品都有错综复杂的情节和充满悬念的布局,但《戈拉》富有激情的论辩性的对话,与《沉船》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诗情画意形成不同风格。 1919年的阿姆利则惨案导致了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泰戈尔拍案而起。从1920年起,他频繁地出国访问,目光扩大到了世界。晚期(1919年至逝世)的创作以政治抒情诗和剧本为主。他认识了改良主义与非暴力思想的错误,反帝、民族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为泰戈尔作品的主题。这时期,泰戈尔写有:《摩克多塔拉》(1922)和《红夹竹桃》(1926)等剧本和《随想集》(1922)、《总结集》(1932)、《再次集》(1932),《最后的星期集》(1935)、《叶盘集》(1936)、《黑牛集》(1936)、《边沿集》(1938)、《新生集》(1940)、《病榻集》(1940)、《康复集》(1941)和《生辰集》(1941)等20多部诗集,以及其他作品。这是一些爱憎分明、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他痛斥帝国主义,嘲讽日本士兵,肯定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伟大作用,并对自已作了深刻的剖析。 泰戈尔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30多部散文、12部中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和30多个剧本,以及其他各类作品。他的作品表现了印度人民在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斗争历程中所走过的道路。他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静谧的太阳 一 名门望族 二 榕树下的幻想 三 想逃学的孩子 四 韵律的魅力 五 佩带圣线第二章 长翅膀的云 一 陶醉在大自然中 二 来自内院的关怀 三 学习在正规教育之外 四 少年爱国者 五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三章 觉醒的瀑布 一 树上的鸟儿 二 西方的玫瑰 三 青春的旋律 四 瀑布的觉醒 五 有限中的无限第四章 体验人生 一 平淡的婚姻 二 凶年沉舟 三 梵社秘书 四 季节的转换 五 心灵的奥秘第五章 静静的帕德玛河 一 帕德玛河上的船屋 二 走进人群 三 《实践》与丰收 四 飘逝的金色船第六章 世纪之交 ……第七章 登峰造极第八章 走向世界第九章 文明的汇合第十章 夕阳无限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过去作诗,大都是有目的性的,主要是取悦于嫂子,还想得到哥哥的认可,因此他们对于诗的嗜好便形成了罗宾诗歌的模框。如今他们远离自己,罗宾也不用担心他们是否喜欢,能否认可。现在他是为自己而写,为排遣自己的愁绪而写。他放弃了钢笔和笔记本,因为在那上面写要拉开作诗的架式,要有高度的诗思,而且要以和别人比较的方法来激起这种诗思。他改用石板写作,因为石板很适合他此时的心情,好像在对他说:“别怕,随意写吧,一抹就都擦掉了。”  此时感动罗宾的不是喷薄的朝阳,绚烂的云霓,赏心悦目的莺歌燕舞,而是黄昏的暮色,星星的陨落,惊心动魄的风声鹤唳。秋风的肃杀,黄昏像一个孤独而神秘的女人,伫立在夜幕中,低头凝视着大地。她在浅吟低唱着什么,日复一日,我们不懂它的旋律,也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灵感打开之后,便像开了闸的小渠,源源不断。他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写,不顾韵律形式的束缚,就像泉水不是直流下去,而是随意弯曲,诗思也是这样。从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会觉得是一种罪过,但现在他却觉得坦然。他似乎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自由便是无拘无束,它先破坏法则,然后再重建规律。过去,他有意或无意地仿效比哈尔拉尔·吉卡拉沃尔迪,用的是三个节拍的韵律,让诗句产生圆形的不停地流转的效果,以至于形成了习惯。现在,他无意中甩掉了这个习惯,达到完全自由无忌的境界。  悲哀出诗人。罗宾此时心里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痛苦和扑朔迷离的欲望。这一方面是青春期的苦闷,另一方面也是忧愁的临界期。当外界生活与内心不能互相协调的时候,心灵就会受到伤害,这种痛苦是难以名状的。犹如正在与梦魇搏斗的昏睡者,想要挣扎醒来一样,罗宾想把他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这些诗就是这种斗争的历史。《痛苦的召唤》、《无望的希望》、《星星的自杀》、《幸福的恸哭》、《阴郁的爱情》,一首接一首表达内心感受的诗从心里流到笔端。痛苦获得表达,感情得到渲泄,得到升华,变成了诗。罗宾内心不仅得到平静,而且升起喜悦,心里说:这些诗总算属于我自己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泰戈尔传 PDF格式下载



泰戈尔传:寂园飞鸟——世界


我拜读过该作者基本文学著作,这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感觉最精彩的一本。书店基本脱销,这本书对泰戈尔的文学用精彩的笔法诠释,读后很畅快。很好


泰戈尔的完整传记似乎有限,这本是我个人见到的惟一一种,读后心情很愉快


粗略翻了一下,觉得角度挺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