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园艺术史
2004-1
山西人民出版社
张家骥
503
544000
无
中国的造园,以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著称世界,并对欧洲的造园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英国建筑师钱伯斯(sir Willian Chambers,1723-1796)赞扬中国园林是“从大自然中收集最赏心悦目的东西”,“组成一个最赏心悦目的、最动人的整体”;中国园林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英人马卡尼称赞中国的造园家是:擅长于征服自然的人。德国的温泽(Ludwing.A-Unzer)在他1773年写的《中国造园艺术》中,把中国花园称为一切造园艺术的模范,以倾慕的心情写道:“除非我们仿效这民族(指中国)的行径,否则在这方面(指造园)一定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窦武:《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确实是值得自豪的。可惜自明末的计成写出世界上第一部最古老的造园学名著《园冶》,迄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对这份极为丰硕而珍贵的遗产,还没有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还是思想方法问题。我在大学时代,就不揣微力,妄意于此领域有所探索。20世纪50年代末,先从《园冶》入手,开始自学古汉语,并注意搜集有关造园史料,写了几篇论文,力图用辩证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的造园史,避免只罗列史料,仅止于各个时代都有些什么名园,并作些概貌性的描绘;而是力求从造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分析不同时代的造园实质,以及在社会生活的变革与发展中每一时代的造园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从而探索出历史上造园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从开始研究,到这部很不成熟的书稿写成,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在这多年的摸索探求中,遇到的困难是难以计数的。常为许多不得其解的问题,而陷入彻夜的冥想;也常为一点点了悟,又通宵达旦地工作。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造园历史的理论著作。掌握丰富的造园史料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史观,从造园的社会实践角度,对各个历史时期,在一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园居生活方式,作了合目的、合规律性的分析;对各个时期造园的性质、园林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和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做了比较与阐述。如高台建筑的秦汉时代,由于帝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别运筹,形成“大苑囿,高台榭,远驰道”的特点,实际上是在帝室物质生活资料生产领域的区域内,建造许多离宫别馆,主要是欣赏自然景观,人工造景只是在池沼中,筑土如壶的较原始的象征性的海上三神仙。从高台的形式特征,亦称台苑,从造园的性质,可称之谓自然经济的山水宫苑。 本书著者,积四十余年的研究,通过对中国造园实践在历史运动过程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中国造园在世界的造园文化中,独树一帜、无与伦比的高度艺术性和特殊性质。
新版的话序言第一章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质 第一节 自然山水与古代造园 第二节 古代自然美学思想与造园艺术 第三节 古代的空间意匠与造园第二章 秦汉时代 第一节 秦汉社会与造园概述 第二节 汉代帝王的苑囿 第三节 秦汉苑囿中的“台” 第四节 秦汉苑囿的性质 第五节 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造园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苑园 第三节 门阀士族地主的别墅、山庄 第四节 南北朝的佛寺园林第四章 隋唐时代 第一节 隋代与隋炀帝的西苑 第二节 唐代社会与造园概述 第三节 唐代帝王的园苑 第四节 唐代城市的私家园林 第五节 唐代的自然山水园第五章 宋元时代 第一节 宋元社会与造园概述 第二节 北宋名苑“艮岳” 第三节 北宋的私家园林 第四节 《洛阳名园记》的作者与北宋园林特点第六章 明清时代(上) 第一节 明清社会与造园概述 第二节 明清的皇家园林第七章 明清时代(下) 第一节 张涟与叠山 第二节 计成与《园治》 第三节 《帝京景物略》中的明代北京园林 第四节 《扬州画舫录》与扬州园林第八章 江南古典园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典园林的鉴赏与品评 第三节 古典园林实例简析记
插图:古代的造园艺术称得上是颗瑰丽的明珠,在世界造园史上放出异彩。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就已将物质生产与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审美需要结合起来,在自然山水中大规模地建造离宫别馆。千百年来,人们在自然山水中不断建造苑囿、山庄和庙宇祠观,人工的建筑景观,将山水点染得更富于中华民族的特色和精神。明人诗中有“祠补旧青山”之句,这个“补”字十分精当地说出建筑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多么巧妙地融为一体。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从早期建于自然山水中的帝王苑囿和士族地主阶级的别墅山庄,到后期在城市中以自然山水为景境创作主题的帝王廷园和私家园林,都离不开自然山水。前者是直接与自然山水结合,后者则是对自然山水长期深刻的观察,并加以概括、提炼的一种艺术表现。所以中国造园与山水画艺术有很深的渊源,虽然两者的空间形式不同,表现的手段各异,但有共同的原则,就是来源于自然,都必须“师法自然”。因此,对自然山水形态和形式美的认识,是造园学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今天,是科学高度分化又相互融合的时代,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已不止于从自然景观的外在形态了解其一般特征,还可以运用地理学、地质学的知识,去了解其地质结构和地理形态,科学地认识自然山水形成的条件和构成原因,去探索自然山水的特殊风貌和共同的规律。不仅有利于科学地总结造园史上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的成功经验,提高造园艺术的创作水平,而且有利于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各地的风景资源。自然山水是地表形态,其形成和发育的过程虽很复杂,但却是有规律的运动。概言之,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作为一个天体,在宇宙中旋转,飞行,受到其他天体的种种影响,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变化万千,左冲右突,极不平静。除火山、地震等剧烈运动外,寰球处处无不在此伏彼起的推挤运动之中。这是个互相斗争,彼此消长的过程,也就是地表形态发展和演化的过程。我国古代,早已有了这方面的观察和认识了。
20世纪50年代初,我还在大学读书时,到苏州实习,古典园林艺术的美就吸引了我:那朴素而典雅的形象,清幽而深邃的景境,流动而极臻变化的空间情趣,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50年代末,我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调到哈尔滨支援哈尔滨建工学院,途经北京,有机会看到首都的古建筑,故宫和颐和园的雄丽,不禁使我心驰神往,深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而感到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同时有一种迫切研究古代造园和建筑文化的渴望。遗憾的是,在50年代却找不到一本系统的理论专著,当时仅有的一本中国建筑史,也非出自中国人之手。对此情景,我这个青年学子,真是恨无此力而奋惭怒臂,但也更加激励了我对古代造园和建筑理论的探索。二十多年来,我虽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工作,但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而是手录笔耕,常通宵达旦,几无间日。曾涂鸦于斗室云。
《中国造园艺术史(精)》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无
内容以及深度都很好 就是有点贵哟 不过还是很值得的
张老的原著,很不错!
大师之作,大师却于今年2月驾鹤去了,实在是园林建筑界的一大之损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