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出版学基础

罗紫初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罗紫初  

页数:

248  

字数:

22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九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出版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的基本知识,为出版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出版与出版学、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出版资源及其配置、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出版物流通活动的组织、出版教育与人才培养、我国出版业的展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 第一节 出版与出版物 第二节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三节 出版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第四节 出版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第三章 出版工作的性质、方针和作用 第一节 出版物的属性 第二节 出版工作的性质 第三节 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方针 第四节 出版工作中的社会作用第四章 出版资源及其配置 第一节 出版资源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出版资源的特点及其优化配置的意义 第三节 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原则及要求第五章 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 第一节 出版物生产的构成与特点 第二节 出版物生产的一般过程分析 第三节 出版物生产成本及其控制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 第一节 出版物市场的构成及其作用 第二节 出版物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节 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因素第七章 出版物流通活动的组织 第一节 出版物流通组织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出版物流通制度 第三节 出版物流通渠道第八章 出版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加强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第二节 出版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节 出版人员任职资格与岗位培训 第四节 发展学校教育 培养出版后备人才第九章 我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新社会环境 第二节 我国出版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我国出版企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按出版物制作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机械印刷出版时期、电子出版时期。各个时期的出版业,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不同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发展规律。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是我国出版业的形成及初步发展时期。此期出版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1,出版业的起源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出版业的起源与单个出版活动的出现不同。出版要形成一个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是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二是有众多的生产者通过一定手段对作品进行复制使其成为出版物;三是出版物能进人市场进行交换。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稍后,又出现了书肆。在槐市与书肆上交易的图书,都不是作者的原作品,而是用手工抄写方式对原作内容进行加工复制的产品:此时出版物的传播已开始采用市场交换方式;众多的图书品种集中在书肆销售,说明社会上能用于加工复制的作品也很多。这就说明此时出版业已初步形成。2,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早在汉武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原始的植物纤维纸,只是由于质地粗劣,不能用于书写,所以槐市、书肆上的图书载体都是竹简与缣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突破了此前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老思路,拓宽了造纸资源,降低了造纸成本,使书籍生产速度加快,价格降低,利于流通,促进了书籍在民间的普及,为出版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3,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手工抄写出版时期从西汉末年开始,延续到公元6世纪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为止,经历了600余年的历史。此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早期特征。第一,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记载,到隋唐抄书活动的描述,大量史料都说明此时期图书生产制作是以手工抄写为主的。第二,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这些个体书摊、书贩或云集成市,或单个流动推销,构成了此时出版业的独特景观。第三,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东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盛行,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普遍信奉宗教。对宗教的迷恋,使佛、道教经典被官府大量抄写、制作,进而影响到民间。此时期又是文学非常发达的时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书籍的抄写与流传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手工印刷出版时期,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为止,共1300多年。此期出版业发展中引人注目的成就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早在明代。著名人士、学者胡应麟就在其《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雕本肇于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近、现代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为此提供了佐证。1994年,西安唐墓发现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印本,在公元650~670年间刊印于长安,是现在最早的单页形式的印刷品。公元658~663年,玄奘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雕印活动,印造了百万枚《普贤菩萨像》,说明此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已很普遍。据史实推断,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605-618)。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成为可能,只要把握了雕版的质量,也就使用该雕版印制出来的出版物质量有了保证;同时,利用一个雕版可以大量复制,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降价了生产成本。一些民间需求最大的品种如唱词、日历、韵书、佛经等采用雕版大量印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也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舁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刻字,用火烧使其坚硬,再将松脂蜡加热熔化,将泥活字粘成一块印版印书,印完再用火烧熔化松脂蜡拆版,其泥活字分类存放,下次排版时再用。公元1298年,农学家王祯又创制了木活字。人们还探索使用金属活字如铜活字、锡活字等印书。活字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的那样:“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印刷术发明之后,很快就传人朝鲜和日本。同时又沿着丝绸之路经波斯传人埃及,再传人欧洲。德国人谷登堡研制了铅锑锡合金活字(即现在所说的铅活字),使活字印刷术进一步得到改进,由此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的发展时期。3,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是一个技术不断改进、产业逐步壮大的时期。其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无论是直接雕刻制板,还是活字排版,都要先将文稿制作成可大量复制的印刷版,然后再用印版复制书页,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二是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三是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这三个特点说明。此时期出版业处于一个逐步壮大的时期。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从1844年花华印刷房的成立直到目前,我国出版业处于机械印刷为主的时期。这150多年的发展,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征。1,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机械印刷技术在我国的使用,最初是由传教士与教会创办的一些译书机构推动的。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人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出版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北大师老师的《现代出版学》主要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出版,体系完备,观点鲜明,视角新颖,我很赞。
   罗老师的《出版学基础》,基本上就用政治经济学分析出版,该书中减少了他先前的发行学内容。
   南大张老师的著作,讲他当年最早发现“出版学”一词。。。然后研究出版与社会的关系,可能与他当年有社会学博士背景有关。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研究视角,虽然三位先生都有图书馆学背景。


北大那本实在不咋地,说不清北大人在研究什么。北大出版学真心弱,还不如不搞这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