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初读国学(第二卷)

闫银夫,苏轼 主编,莫家泉 等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闫银夫,苏轼 主编,莫家泉 等编著  

页数:

175  

字数:

110000  

内容概要

  《“语言素养”丛书:初读国学(第2卷)》围绕“故事”,我们分两步操作:首先,在国学著作中撷取了有积极意义、有阅读价值、有故事因子的近400个重要片段。其次,紧扣原著,配备其背景,编织其过程,丰满其情节,浅显地解读并传达原文的意思;对个别无法直接改编成故事的片段,采用移借的办法,通过相近的故事来辅助释义。这样,孩子们先在故事中了解情节,作了一定的铺垫后,再去对应地阅读原文,这样就获得了“猜读”的资本。“猜读”是国学入门阶段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书籍目录

一、爱国忧民
1.撤职不悔
2.子路问津
3.五十步笑百步
4.缘木求鱼
5.独夫民贼
6.大禹治水
7.孟子离昼
8.宁死不去
9.苛政杀人
10.爱国护家
11.子路打虎
二、老敬老
1.仲孙问孝
2.孝子掩亲
3.文公守孝
4.冉子与米
5.孟子无言
6.接待外宾
7.季氏祭山
8.曾子助人
三、谦虚好学
1.颜回不愚
2.晚年回忆
3.孔子迷乐
4.多才多艺
5.阳肤求教
6.公孙问学
7.弈秋之诲
8.舜居深山
9.孟子丢屦
10.学习很重要
11.循序渐进
12.学无止境
13.好学广闻
14.专心致志
四、懂礼守礼
1.孔子问礼
2.哀公问社
3.为龟盖庐
4.孔子施礼
5.孔子生病
6.孔子上朝
7.孟子绝交
8.乐正子赔礼
9.孟子受礼
10.看望伯牛
11.孔子明过
五、任贤荐能
1.听言察行
2.子由受教
3.闵损辞官
4.三让天下
5.管仲兴霸
6.以羊代牛
7.文公纳贤
8.宣王问卿
六、品德修养
七、处世哲学
八、励志进取
九、战争和平

章节摘录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徒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给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给孟子。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子思是鲁国人,可是为了传授儒家的学说,经常到别的国家去讲学。有一次,子思来到了卫国,在都城濮(Pu)阳住了下来。在那里,他以教学为生,有时还参加当地的一些社会活动,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卫国是个小国,与它相邻的齐国是个大国,齐国常常对卫国等一些小国进行骚扰。这天,齐国又来侵犯卫国,这次可不同往常,来的军队最多,气势汹汹的,推进得很快。卫国边界的人只有往都城里跑,都城里一些有钱的人则又跑到别的国家。卫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子思并不像众人那样马上就逃走,与子思关系很好的朋友都劝他趁早离开这个危险之地。有人对他说:“敌寇来了,而且很凶,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你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躲避一下呢?”  子思说:“我是个书生,既没金钱,又没财宝,即使把我杀了,他们又得到什么好处呢?没有好处的事,他们是不会干的,反而留一个杀人的罪名,你们放心吧。”子思说着,脸上露出了轻松镇定的神色。  可是,他的学生却不愿意让老师白白地送死,一定要老师赶快离开,否则就来不及了,子思还是不动声色。  都城外面喊声震天,估计侵略者快到城下了。城内的人把守在城头上,等候着敌人的到来。子思见此情景,就更加坚定地对他的学生说:“你们看看,如果我离开了,国君和谁一起守城呢?”说着,他走上城头,也加入了守城的队伍。  守城的将士见这个有名的书生也来参加他们的战斗,决心就更大了。他们在城墙上英勇抵抗,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就这样,敌人一直攻到傍晚,伤亡惨重,最后只好放弃了攻城。  ……


编辑推荐

  原文选自《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等国学著作,它们有积极意文、有阅读价值、有故事因子。  学习国学经典,“猜读”是一种有效的入门方式。本书以故事为抓手,让孩子们先在故事中了解情节,再去对应地阅读原文,从而获得“猜读”的资本。  从故事中提纯出的具有现代色彩的道理,让国学经典对接王见实生活,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现代价值取向。  让孩子们较早地领略国学魅力,其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初读国学(第二卷) PDF格式下载



生斑点了,很老,太老了。像生霉了一样,很像二手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