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革命心理学

古斯塔夫·勒庞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古斯塔夫·勒庞  

页数:

244  

译者:

佟德志,刘训练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乃一文明古国,而人文精神又于其间特见其长。“周文”已灿然可观,而孔孟老庄荀韩等先秦诸子更大略厘定此后二千年中华文化发展基本格局,且时有奇葩竞放,异彩纷呈然近代以来遇强劲欧风美雨,不免花果凋零。究其因,既有外来文明之横决,亦有自身后继之乏力。今日世界一体,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乃至生存,古老的华夏文化更有从域外接引各种源头活水之亟须。百年来国人译事多多,今不揣浅陋,亦立此一“人文译丛”,名称不惮其大,俾使各种有价值译著多能收入其中,且有愿为中华人文复兴略尽绵薄之意焉。译丛取材选目则不吝其小,且力求主题相对集中,现约略勒成数专辑:一日西方古典思想与人物,尤以古希腊为要。二日西方政治理论与实践,特重近代以来作为西方思想制度主流之自由民主的发展。三日知识分子与自由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皆卷入市场经济,而人文知识分子对此的态度尤可玩味。四曰基督精神与人文,此种超越性大概正是较现实的中华人文所需特别留意处。五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思想,藉此希望国人眼光也能注意我们近邻心灵的深邃。六日《学术思想评论》,由贺君照田主编,其中有译有评,最近几辑尤注意中西历史交叉延入“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

内容概要

  勒庞试图以文字的刀切开血肉模糊的尸体,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血火交映的法国大革命。从这种意义上说,勒庞是“法国的柏克”。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为主线,勒庞透视了大众的政治心理,并对法国大革命后大众心理的演进做了独具特色的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译者:佟德志 刘训练 丛书主编:何怀宏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 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书籍目录

译者引言民主革命失败的病理分析——代译序一、轻与重二、传统与现代三、缺失宪政的民主导论历史的修正第一编 革命的心理因素第一卷 革命的一般特征第一章 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一、革命的分类二、科学革命三、政治革命四、政治革命的结果第二章 宗教革命一、宗教革命与政治革命二、宗教改革的开始和它的第一个信徒三、宗教改革教义的理性价值四、宗教改革的传播五、不同宗教信仰间的冲突:宽容的不可能六、宗教革命的结果第三章 革命中的政府行为一、革命时代中政府的虚弱抵抗二、政府的抵制如何才能克服革命三、政府进行的革命:以中国和土耳其为例四、革命后存留的社会要素第四章 人民在革命中扮演的角色一、民族精神的刚性与柔性二、人民是如何看待革命的三、人民在大革命中的作用四、大众及其组成要素第二卷 革命中的主流心理形态第一章 革命中个体人格的变化一、人格的转化二、大革命时期突出的性格因素第二章 神秘主义心理和雅各宾心理一、大革命时期盛行的心理状态之分类二、神秘主义心理三、雅各宾心理第三章 革命心理和犯罪心理一、革命心理二、犯罪心理第四章 革命大众的心理一、大众的一般特征二、民族精神的稳定性如何限制大众心理的摇摆三、革命运动中领袖的作用第五章 革命议会的心理一、革命议会的心理特征二、革命俱乐部的心理三、对议会中情绪不断激化之原因的一个尝试性解释第二编 法国大革命第一卷 法国大革命的起源第一章 历史学家对法国大革命的看法一、研究大革命的历史学家二、大革命的宿命论三、近来研究大革命的历史学家之犹疑四、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第二章 旧制度的心理基础一、君主专制政体与旧制度的基础二、旧制度的弊端三、旧制度下的生活四、大革命期间人们对君主制的情感演变第三章 大革命时期的精神无政府状态与哲学家的影响一、革命思想的起源与传播二、18世纪哲学家对大革命起源之假想的影响以及他们对民主政治的厌恶三、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的心理幻想一、原始人、回归自然状态与大众心理的幻想二、决裂与法律改造人性力量的幻想三、大革命原则理论价值的幻想第二卷 大革命时期理性、情感、神秘主义以及集体诸要素的影响第一章 制宪议会的心理一、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作用的心理要素二、旧制度的瓦解与三级会议的召开三、制宪议会第二章 立法议会的心理一、立法议会期间的政治事件二、立法议会的精神特征第三章 国民公会的心理一、国民公会的传奇二、雅各宾宗教胜利之后果三、国民公会的精神特征第四章 国民公会时期的法国政府一、国民公会时期俱乐部与巴黎公社的活动二、国民公会时期的政府:大恐怖三、国民公会的终结与督政府统治的开始第五章 革命暴行的实例一、革命暴行的心理动机二、革命法庭三、大恐怖时期的外省第六章 大革命时期的军队一、革命议会与军队二、反对大革命的欧洲战争三、决定革命军队胜利的心理因素与军事因素第七章 大革命领袖的心理一、大革命时代人的精神状况:暴力与虚弱的影响二、委员会委员或特派员们的心理……第三卷 古代传统与革命原则之间的冲突第一章 无政府状态的最后挣扎:督政府第二章 秩序的恢复:执政共和第三章 最近一个世纪传统与革命原则相冲突的政治后果第三编 革命原则的新近发展第一章 大革命以来民主信仰的发展第二章 民主演进的结果第三章 民主信仰的新形式结论附录 勒庞著作一览

章节摘录

群众是极其敏感的,所以,他们的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是夸张的。这种夸张在革命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刺激都可能导致他们采取最狂暴的行动。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轻信就已经十分严重,更何况在革命时期,那只能变本加厉;痴人说梦般的呓语都会让他们信以为真。阿瑟·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在克莱蒙附近的水泉处游历.行至半途,他的向导被一群人挡住了去路。原来,他们也不知是听信了谁的谣言,竟认为他是受王后的指使来这里准备引爆小镇的。当时,到处流传那些关于王室的可怕谣言,最后王室简直被说成是盗尸者和吸血鬼的巢穴。诸如此类的特征表明,群体中的个人就其文明程度而言已经堕落到一个非常低的层次。他变成了一个野蛮人,带有野蛮人的一切性情和缺陷,有着突如其来的狂暴、热情和英雄主义。就智力来说,群众是无法与单个人相比的;但就道德和感情来说,群众则可能要略胜一筹。群众很容易就犯下罪行,就像他们很容易做出自我克制一样。个人的特性在群体中很快就会消失,群体对个人施加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吝啬鬼变得慷慨大方:怀疑论者成了一个信徒:最诚实的人成了罪犯;懦夫亦可以变成勇士,诸如此类的转变在大革命期间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作为陪审团或是国会中的一员,集体人所做出的判决或所颁布的法律,都是他在个体状态时做梦也想不到的。在集体的影响下,作为集体组成部分的个人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后果之一就在于他们的感情和意志的同质化。这种心理上的同质化赋予了群众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一个精神上的统一体(mental unity)之所以能够形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群体中的态度和行为是极富感染力的,仇恨、狂怒或是热爱之类的情感在叫嚣声中很快就会得到支持,并反复强化。这些共同的情感与意志源自哪里呢?它们通过感染而传播,但在这种感染发生作用之前肯定要有一个出发点。如果没有一个领袖,大众就是一盘散沙.他们将寸步难行。要想解释我们大革命中的诸多因素,要想理解革命议会的种种行为及其单个成员的转变,我们就必须具备大众心理的知识,了解它的规律。由于受到集体无意识力量的推动,群众常常说不清自己的真实意图,结果往往投票赞成了那些他们原本不赞同的动议。尽管集体心理的定律有时候会被一些高明的政治家凭借直觉所识破,但政府部门中的大部分人从来就没有理解这些定律。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这些定律,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赶下了台。我们看到,有些政府居然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动乱所颠覆——路易-菲利普的君主政体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这的确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实际上这都是忽视集体心理的结果,其危险是显而易见的。1848年法国的军队足以保护国王,但当时的法军统帅显然没有理解允许群众与他的军队混在一起意味着什么。结果,军队在暗示和传染的作用下,竟然不知所措,以至于最后弃职不顾。他不知道,由于群众对威信是极为敏感的,所以实力的展示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到威慑作用,当时,这样的展示可以立即镇压反对派的示威。同时,他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切集会都应该立即驱散。所有这些教训都已经为历史经验所验证,但在1848年,它们都被忽视了。在大革命时期,能够理解大众心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二、民族精神的稳定性如何限制大众心理的摇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一个民族比作一个群体,这一群体具有某种特性,但这些特性的变动要受到民族精神或民族心理的限制。民族精神具有一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群众的短暂心理所不具备的。当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它的传统精神以后,群众的精神就会由此而得到控制。


编辑推荐

《革命心理学》:人文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革命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不得不认同本书作者的分析,对事物的确具有不凡的观察力!


庞勒是被称为“二十世纪的马基雅维利”的人 他的书对你理解这个社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发表的时间比较早了,但是现在读起来依然能够感觉到书中一些观点是非常不过时,在今天对于我们理解群体心理和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文字通俗易懂,饱含着感情,我分了2天,几乎没有间断地读完了。


下文,引自本书:“【导论 历史的修正】  现在,人们不但可以毫无顾忌地评判这场伟大革命的英雄人物,而且,思想家还在追问,在文明的进程中,革故鼎新之举难道就不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而非得通过流血得冲突与暴力吗?然而,革命的后果似乎既与革命者当初付出牺牲以求得的希望相去甚远,亦与由革命引发的深远后果风马牛不相及。  ……所有这些令人眩目的关于过去的形象,在经历失败之后的消沉黯淡的岁月里,常常会成为人们希望的源泉。这些形象是我们的父辈留给我们的诸多幻觉遗产的一部分,这些幻觉通常比事实以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不管是梦想、理想,还是传闻——总之,只要是不真实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塑造者。 ”


教授推荐必读书目,群体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啊~~虽然是很久以前写的,但剖析的东西跟今天时代的很多现象仍有指导意义。厉害!!


目前引进国内的该作者的著作除此之外,还有《乌合之众》。笔者认为,欲读此书,最好先读《乌合之众》。总体上讲,该书是《乌合之众》中的理论在具体事实上的运用。作者运用其理论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因此,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最好也要略有所知。如果不想看学术类的,可以看雨果写的《九三年》。就作者的立场和角度而言,似乎作者比较反对法国大革命,但又有些矛盾的地方。阅读此书要有所注意。从中提炼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政治心理学方面颇有建树,因此建议阅读《乌合之众》,该书体现了作者的全部思想精华。就版本而言,选择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版本,这个版本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


内容刚翻了几页,感觉不错,就是有些句子挺晦涩的,不太顺,,,不知道是自己的水平原因吗。物流也可以,就是没送到家门口,让自己上门拿的,跑了好远!!!


非常喜欢古斯塔夫·勒庞的书。


经典之作,社会心理学基本读物


质量很好。书也值得一读。


帮朋友带买的,无感想。


剖析法国大革命的群众心理,有很多深刻的洞见,对今天仍有警醒作用!!不可不读!!!


平装版,质量还行,书是不错,大家可以去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