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套装上下册)

贺照田 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贺照田 编  

页数:

5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本专辑中的文字从另一个维度展示了如何将现实议题与知识生产放置于一个具有洞察力的历史纵深之中,形成一种现实、知识与历史之间相互缠绕、彼此培力的真实互动过程,各富洞见,发隐灼微。文稿中对中国历史的解释,穿透了中国历史和思想的惊心动魄之处。其中清代思想史和近现代思想史的文章,更为集中地体现了编者明确的历史感,其问题意识的指向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在不同瞬间所可能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潜能。

书籍目录

陈启云:荀悦与后汉思潮
龚隽:禅门中的顿/渐新论
沟口雄三:论天理观的形成
周昌龙:良知与经世
王汎森:清初思想趋向与《刘子节要》
黄进兴:李绂与清代前期的考据学转向
张寿安:清儒的考证经世与礼制重建
沈松侨:振大汉之天声
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史学反思
奚密:诗的新向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王远义:独立苍茫
杨念群:东西方思想交汇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沟口雄三:公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理证上,我们可以比照一下道生的顿悟思想与楞伽禅之间的类似性。略备两点说明。首先,宋译《楞伽经》中的顿渐观念,虽然有学者认为还不是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仍然可以从中寻找比较确定的格局。关于其卷一中提出的“四渐四顿”,铃木大拙的解释倾向于就人差,而非就理、行关系而言。他认为,楞伽中所说的顿与渐二法之间并没有法理上的必然关联,佛有时讲“渐进非顿”,有时讲“顿为显示”,这只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人而言。就是说,有一类人,他们无须积学的功行就可以顿然悟理;而对另一类人来说,悟理是必须历劫修行而渐得非顿的。铃木在他的《楞伽经研究》一书中,谨慎地坚持这一看法,而在《禅佛教论集》(一)中作了更明确的演示。 另一种解释或许更加合理。即《楞伽经》中的顿渐,是法理上的渐进而后顿,并不是就人差而说。宋正受的《楞伽经集注》指出,“渐”是就“净除自心现流”而论,这相当于学行上伏累的功夫;而“顿”乃就“不思议智”而言,是伏累后的见理。关于这一点,宗密有很好的说明。他在《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中有这样的解释:“上之四渐,约于修行,未证理故;下之四顿,约已证理故。”


编辑推荐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套装共2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