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

陶东风 编 陶东风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03出版)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陶东风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

陶东风 编  

页数:

2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的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革命对于文学的影响和宰制可谓无所不在、无远弗届,这种影响和宰制不仅仅表现为革命和文学的结合产生了“革命文学”这个特殊的文学品种,更表现为,在塑造20世纪中国作家想象世界、呈现世界的特殊方式的诸多力量中,革命无疑是最强大、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20世纪的中国革命,20世纪的中国文学必将完全是另一种面貌。革命话语和文学话语之间的互动成为理解和阐释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书籍目录

导论世纪之交话革命“民族”与“革命”:日本之于中国的关键词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语言与思想背景之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价值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个文学概念的权力话语分析女性与革命——以1927年国民革命及其文学为背景在女性的身体上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性别政治从历史文化视角看样板戏中的中国女英雄灵魂、身体与革命:中国现代诗歌中身体的矛盾转化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新的小说的诞生?——丁玲小说《水》与左翼文学规范的关系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中的知识分子及其“成长”——“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国家话语与民间立场:赵树理在革命文学中的境遇“九一八”戏剧文学的发生及意义民族抗战影响下的文化(文艺)民族主义转向全球视野中文学民族性的发现——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一个重要结果后革命时期的革命书写当红色经典遭遇恶搞——对一起媒介事件的文化分析20年代革命小说的叙事类型及逻辑形态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形象塑造与意识形态样板戏——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

章节摘录

  整个故事被设计为一个循环结构:叙述时间从“现在”(客厅)开始,但故事的主要部分则用于追溯“过去”(室外地下活动场景),而结尾又回到“现在”(客厅)。这种叙事安排使女主人公生活中有意义的部分仅存在于她的回忆中。如果说一个人在镜中的投射不过是影子而已,一个人的记忆也可以说是影子,是过去时间的影子。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移行》的时间结构,即从现在到过去,再回到现在,呈现为一个似是而非的运行过程,更确切地说,时间在这个故事中根本没有往前运行,因为整个故事的叙事时间的终点只不过是朝起点所做的一次回复。  我在前面提到过桑华的房间里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出口是一个精致的小窗户,故事中叙述过去和现在时间的联系正是通过桑华在窗前望月而建立起来的:“她移着步子到窗跟前,抬起脸来瞧瞧月亮。月亮像是一瓣肥肥厚厚的桔子,摆在天中央。”除了女主人公在此所感到的封闭停滞之外,月亮的意象作为一个司空见惯的浪漫情怀,怀旧以及女性化的象征在此出现,更加深了女主人公的自怜自恋、自我怀疑与强烈的怀旧之感。因为当她还参加地下活动时“也就是在这么一瓣桔子似的月亮下面,她跟连文侃靠得很紧地走着那些葬巷子。连文侃比她高一个脑袋。他的手老是冰凉的,掌心上有许多汗。她的手被他抓着,就像给个铁圈箝住似的。两个人的影子倒在地上变成了一个:钉在脚下跟他们走。那瓣桔子似的月光也跟着他们走”。这里,月亮带回给桑华的记忆既浪漫又为她的现实投下了层层阴影,因为对过去的记忆愈刻骨铭心,桑华的现实存在也就愈是危机重重。借助于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布置和通过月亮的意象连接起来的循环式时间安排,作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桑华的实际存在给予了时空上的双重判决。正如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在评论茅盾的《蚀》三部曲时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对革命作家们而言“历史意味着时间的推进,而正是在前行的时间进程中,革命才具有意义的话,在茅盾的《蚀》中展示的则是时间的倒流,因此是对历史所进行的一次非历史的审视。对茅盾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而言,这种非历史的审视可以为革命之具意义性做最佳的反证”。这个看法也适用于张天翼的《移行》。  在《移行》中,革命所具有的意义性不仅是由叙事时间的停滞或倒流反衬出来的,还进一步通过小资产阶级的女主人公故意拒绝与时间一起前进来得到强化。  ……


编辑推荐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是关于研究“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的专著,书中包括了:《从历史文化视角看样板戏中的中国女英雄》、《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十七年文学》等文章。中国的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革命对于文学的影响和宰制可谓无所不在、无远弗届,这种影响和宰制不仅仅表现为革命和文学的结合产生了“革命文学”这个特殊的文学品种,更表现为,在塑造20世纪中国作家想象世界、呈现世界的特殊方式的诸多力量中,革命无疑是最强大、最不可抗拒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