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学史

蒙文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5-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蒙文通  

页数:

198  

字数:

16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内容概要

本书是蒙文先生关于中国传统史学的集中论述,着重于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其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的关系,在以梁启超、金毓黻等为代表的书目解题式研究之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之言。本版除收录《中国史学史》稿外,另收录多篇相关论文,其中有的系首次出版。蒙文通(1894-1968),原名尔达,四川盐亭人,现代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等。 这是第一部把历史学的发展,置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这一广阔领域里进行考察的史学史。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对于我国古代史学的研究,虽然不断有论著发表,其中绝大多数是就某一史书、某一史家或某一史著体裁进行的研究。名之为史学史的专著,基本上是史学名著的介绍。蒙先生的这本著作,是一项没有先例的重要创举。

作者简介

蒙文通先生(1894-1968),四川盐亭县人,早年毕业于四川存古学堂,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而尤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成名后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成为20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之一。20世纪20年代起,蒙先生先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校。40年代曾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除继续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著有《古史甄微》、《经学抉原》、《古地甄微》、《古族甄微》、《儒学五论》、《道书辑校十种》、《巴蜀古史论述》、《先秦少数民族研究》等专书和论文数十篇,后集为多卷本《蒙文通文集》。

书籍目录

序(蒙默)中國史學史緒言第一章 晚周至漢 一 周代學術發展之三階段 二 論《尚書》之傳寫與體例 三 晚周史學三系 四 東方前期文化與史學 五 晚周各派之歷史哲學 六 魯國史籍與諸國史籍 七 《左》、《國》莆萃之史料(原缺) 八 《世本》與《史記》 九 雜家學說與司馬遷(原缺) 十 司馬遷與班固(原缺)第二章 六朝至唐 一 魏晉之學術與史學 二 史學與江左洁談 三 史學與六代儷文 四 史學家之民族國家思想 五 史家之君臣觀念 六 史例之進步 七 史體之發達 八 史識 九 南學、北學與古史學(原缺,用《漢以後有關古史之著作》補列於此) 十 北朝史學 十一 唐修《晉書》、五史與《漢書》學(原缺) 十二 劉知幾與張太素(原缺)第三章 中唐兩宋 一 天寶後之文、哲學與史學 二 《五代史》、《唐書》之重修與新舊史學 三 《春秋》與史學(原缺) 四 孫甫與司馬光 五 史底(原缺) 六 新學、洛學、蜀學與史學 七 南渡女婺史學源流與三派 八 義理派史學 九 經制派史學l 十 事功派史學 十一 金華文獻之傳(原缺) 十二 西蜀、江西之史學(原缺) 十三 三派末流與官修宋、遼、金、元各史(原缺)第四章 明清(全章原缺) 一 正德、嘉靖以後之學術與史學 二 義理派之史學 三 考據派之史學 四 道、咸學術與史學再興 五 歐亞交通與蒙古史及中亞史 六 近世史學之動向附錄《天間本事》序(宋略)存於

章节摘录

周秦之际,百家竞鸣,至汉则定一尊于孔氏,此道术之由歧而之一。班固称:“尊其所辟,行其所知。”而鲁丕曰:“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其拘固极于是欤!魏晋以来,家法之学废而异说大兴。故萧子显曰“江左儒门,参差互出”,非复株守师说之旧也。张思光曰:“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则几欲并孔子之席而夺之,尚何有于汉师之法?阮籍曰:“礼非为我设。”则已欲并名教而泯之,又何有于孔氏?此道术之由合而之歧。宇宙间固未有一息之不变,此理之恒,无足异者。乃小知浅见者流,以立异善变自矜,而迂固者又惕然忧之,岸然拒之,均之隘矣。是不知无时而不变者也。变汉儒之学者,始于刘表,大于王肃,而极于札预、王弼、范宁、徐邈。刘表在荆州,集綦毋问、宋衷、司马徽诸儒,为《五经章句后定》,是后反康成异汉说者,莫不渊源于荆州,而子雍其最也。杜预、韦昭而下,集解之风大倡,莫不检取众家之长,而定一是之说。专家之学启、,而异说纷起,江左以来,遂滔滔莫之能止。王弼、何晏,祖尚玄言,其源亦本于荆州之尚《太玄》,而名理之论张,视东汉名物训诂之学若土梗。清谈之风,遂被江左,《老》《易》大兴,儒术遂黜焉。何晏以圣人无喜怒哀乐,锺会等从而述之。辅嗣之论则曰:“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也。”其答裴徽之间则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为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则王氏论尚矣。虽唐之李翱、宋之程颢,何以加诸。流风所播,崇庄老,贱六经,又未必得王氏之旨也!然排儒家,贱礼义,其源尚不始于清谈之道家,杜恕言:“今学者师商韩而尚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则始排儒学者法家也。荀或曰:“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故不摄,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傅玄曰:“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则自崔宣、仲长统以来,已开崇法轻儒之渐,而极于丁仪、刘虞之先刑后礼论。汉代传统思想先已动摇。魏武之令曰:“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又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又曰:“今天下得无有高才异质、堪为将相,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举所知,勿有遗失。”则所以贱名检、轻礼义,自法家之说倡之,魏武持之,固不起自嵇阮道家之徒。自汉末以来,儒家之说已坠,异说以兴。始法家,次道家,言墨家者有鲁胜,言名家者有刘劭,管辖之于数术,华陀之于方技,阮武、姚信、锺繇、陈群之流,百家之说,莫不并起。技巧滋益,释道踵武,则思想之解放而为变古者极矣。文也,史也,靡不革新。于是马班抑坠,而干宝、孙盛巍然为五百年史例中兴。盖一切学术均变,而史学亦不得不变,哲学盛而史亦盛也。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史》:世纪文库,世纪人文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学史 PDF格式下载



拿来的时候发现中间很多页的颜色和其他不一样,极为影响阅读的心情和我收藏的想法。


看完瞿林東先生的《中國史學史綱》再看蒙先生的《中國史學史》會有更大的啓發,可惜明清史部分缺失,其他都還可以,希望紙張質量能夠再好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