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四书读本

赵定宪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赵定宪  

页数:

3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译介“四书”的夙望,萌生于“文革”后期参加《辞海》修订工作。那时正值“批儒”高潮,一个年轻人却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可见他善于独立思考。三十多年过去了,作者倾其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 “四书”统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儒学经典,凝聚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怎样将这些古文化比较好地译成今文?钱钟书先生强调读书不能只是“眼读”,更要“神读”。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从原著出发,弄懂原意;然后,在此前提下领悟它的内涵和本质,透析其意境;再后,在此基础上还需渗入读者主体的感受,给出具有新意的视野。南宋哲学家朱熹的《四书集注》就是代表。它既注重文字诠译,更着重于义理阐发。放在读者手中的这本《四书读本》,以《四书集注》为蓝本,但又力图疑人所未疑,思人所未思,“不为前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

书籍目录

序言说明论语 【章义提读】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论语》原文 孟子 【章义提读】  【梁惠王章句上篇】 【梁惠王章句下篇】 【公孙丑章句上篇】 【公孙丑章句下篇】 【滕文公章句上篇】 【滕文公章句下篇】 【离娄章句上篇】 【离娄章句下篇】 【万章章句上篇】 【万章章句下篇】 【告子章句上篇】 【告子章句下篇】 【尽心章句上篇】 【尽心章句下篇】《孟子》原文 大学 【章义提读】 【“经”篇】 【“传”篇】《大学》原文 中庸 【章义提读】 【上篇】 【下篇】《中庸》原文《四书》人物检索

章节摘录

《中庸》原载于《礼记》,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朱熹将其编入“四书”,对其评价甚高,他说,“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在《中庸章句集注》开头,朱熹引用程颐的话,特别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哲学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终身实用。《中庸》前后三十三章。按朱熹说法,第一章和第二十一章皆为“立言”。作为心法之中庸,盖“反求诸身而自得之”(朱熹《中庸章句集注》);圣人因循自然而中庸,贤人通过教育而中庸,皆得之以“诚”。因此,朱熹说“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中庸》的其他章节,都是在推演此两章之意。《中庸》第一章开始,即围绕两类角色论述。一类是“诚者”,另一类是“诚之者”。“诚者”的自身特点是“真实无妄”,他们是少数因循自然的圣人;“诚之者”的自身特点是“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他们接受教育,不是圣人。圣人“率性”即中庸,不是圣人则需要经过“修道”才中庸。《中庸》强调了“修道”的可行,即在本体上需要恢复“中”与“和”。所以,《中庸》肯定地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章句集注》第一章);达到中和,社会才能够和谐有序地发展。《中庸》第二至第十一章、第十三至第二十章,大都引用孔子之言。孔子之言,基本上都是反复论证在本体上恢复“中”与“和”的修道问题。


编辑推荐

《四书读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四书读本 PDF格式下载



不错,值得一读,文艺青年装逼必备


此书文风质朴,义弥六合,炼辞精约,开卷有益,藏密穷味,终身可用。


在图书馆看过,很好。


只有翻译,没有注解。读起来感觉非常不畅。建议选购其他的版本。论语好的注解图书有的是。此书在图书馆借阅即可,不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