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宁静无价

程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程虹  

页数:

212  

Tag标签:

无  

前言

  最初接触到“宁静无价”一词是在2003年5月。当时我看到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森(Sigtird F.Olson,1899-1982)于1954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那些无形之物”(Those Intangible Things)的演讲稿。依照奥尔森的解释,“那些无形之物”是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关系到我们的幸福与满足、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举例说明,位于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那一小片被喧嚣熙攘的大都市所包围的自然绿洲,其无形的价值对于都市居民而言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可谓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工业化城市之中的心灵避难所。奥尔森继而陈述道,飞过天空的野鸭群具有无形的价值;出没于山间的灰熊具有无形的价值;野外的声音、气味和记忆以及我们在野外所看到、所喜爱的一切都具有无形的价值。奥尔森特意引用了当时《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宁静无价”(Tranquility Is BeyondPrice)。《纽约时报》之所以刊登这篇文章,是与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给予有利于保护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裁决有关。奥尔森最后总结说,宁静也具有无形的价值。因此,保护河流、森林、土地及野生动物是与保护人的精神和心灵息息相关的事业。从奥尔森的这篇演讲中,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内心的风景是由自然的风景养育滋润的。

内容概要

  多年前,缘于在美国布朗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机遇,使我对一些深谙“宁静无价”之道的美国和英国的自然文学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出版了介绍并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书《寻归荒野》之后,仿佛意犹未尽,又应邀在上海的《文景》月刊上主持了《重读自然》专栏,旨在对美国及英国自然文学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与评述。收入《宁静无价》的,除了在《重读自然》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之外,还有在《外国文学》及《文艺报》上发表的类似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被分门别类,形成了主题分明的不同篇章,编辑成书。基于我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感悟,《宁静无价》命名为——《宁静无价》。

作者简介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出版了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译著《醒来的森林》及《遥远的房屋》,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第一章 思想与自然引言一、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爱默生眼中的自然二、相近的灵魂——哈德逊河风景画派与自然文学三、瓦尔登湖的神话——梭罗的精神遗产四、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约翰——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第二章 心灵与土地引言一、美丽的乡村岁月——苏珊·F·库珀与她的《乡村时光》二、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玛丽——玛丽·米特福德与玛丽·奥斯汀三、开在岩石上的花朵——西莉亚·撒克斯特的海岛之恋四、新英格兰的五月天——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五、黑熊湖畔的梦幻与沉思——一位现代美国女性隐居荒野的经历第三章 文化与田园引言一、塞尔伯恩的田园牧歌——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二、我心灵的故事——理查德·杰弗里斯笔下的英格兰乡村三、南美旷野之风与英伦田园风光——W·H·赫德森的远方与往昔四、追逐春日一行走于英格兰风景之中的托马斯第四章 跨越时空引言一、跋涉于荒野之中的心路历程——解读美国小说《寒山》中的荒野情结二、跨越时空的沟通——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三、寓于乡土风情中的生态忧患——哈代《林中居民》中的生态意识外文参考书目中文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思想与自然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  自然文学的兴起  20世纪之前的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的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诸如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约翰·缪尔(John Muir)以及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等跨世纪自然文学作家的出现,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1962年雷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所造成的威胁,从而促使了第一个地球日的建立。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的《大漠孤行》(Desert Solitaire:A Season in the Wilderness,1968),以犹他州的沙漠为背景,传达出躁动不安的现代人对宁静的追求,以及他对荒野与现代文明的思索;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的《汀克溪的朝圣者》(Pilgrim at Tinker Creek,1974),记述了作者在弗吉尼亚州蓝山的汀克溪畔对自然的朝圣和对传统的反思;巴里·洛佩斯(Barry Lopez)的《北极梦》(Arctic Dreams:Imagination and Desire in a Northern Landscape,1986),描述了他在北极的探险经历,以及人类所需要的外在和内在的两种风景;特里·T·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的《慰藉之物》(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 Place,1991),表现因l950年代美国核试验影响而身患乳腺癌的一家三代女性,在盐湖边所寻求的精神慰藉;斯科特·R·桑德斯(Scott Russell Sanders)的《立足脚下》(Staying Put:Making a Home in a Restless World,1993),则提出自然文学一个普遍存在的主旨:怎样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文景》杂志上的专栏文章,介绍了英美“自然文学”的发展情况,包括对主要的作家如爱默生、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苏珊·库珀等的介绍和他们的作品赏析。基于作者对英美自然文学的感悟,本书命名为——《宁静无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宁静无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