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字的故事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唐诺  

页数:

345  

字数:

18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整本书的引人之处在于把我们自以为无比熟悉的汉字重新陌生化,回到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亲近那遥远的文字初始期的甲骨文与金文,用他自己的想像和“杜撰”,使我们因为太熟悉而麻木五感的现代中文重放异彩。 作者在赋予一个个文字精彩的故事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文字由衷的热爱。

作者简介

唐诺,本名谢才俊,1958年生,台湾宜兰人,台大历史系毕业,曾任脸谱出版社总编辑,现为自由读书人。著有《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读者时代》、《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等书。

书籍目录

0 登高丘·望远海1 字的黎明2 造字的困境暨文字生产线的出现3 象形的字4 指事的字及其他抽象符号5 转注·假借·不再创造的新文字6 找寻甲骨文里的第一枚时钟7 最本雅明的字8 低贱的字和一页完整的性爱生产图示9 可怕的字10 奇怪的字11 简化的字12 死去的字13 卷土重来的图形字

章节摘录

  1 字的黎明  这是个老实讲很奇怪的字,它由两个部分组合而成,上边是个代表太阳的“日”字(甲骨文因为是用刀刻于龟甲牛骨之上,因此不容易出现漂亮的圆形),下边稍小那个也同样是个“日”字,天有二日,是三千年之前天有异象被人们忠实记录下来了呢,还是造字的人们花脑筋想表示什么?  在进一步谈下去之前,这里我们好像有个问题,一个大哉问的正经问题,非得先问问不可,这其实是非常令人头痛不知从何讲起的——文字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或者说,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老实说,如果可以的话,这里我们真很想直截了当地回答:是个奇迹——其实这样子的答复,并不像乍看之下那么不负责任。  新石器时代的矛盾  有关这个问题,中国人狡猾地躲闪了几千年之久,办法是把它推给一个叫仓颉的人。把发明文字的荣光连带所有疑问全数堆到一个人身上,这当然不会是真的。今天,我们一般倾向于相信,文字是在长段时间中逐步演变发展成的,不管它是起源于结绳或刻痕的记忆,还是在行之更久远的语言和图绘之间缓缓找出稳定的意义关联,都牵动着众多的人,这些人所分居的众多地点,以及因此不可免的诸多时间,绝非一时一地一人的事。  吊诡的是,传说神话只供参考,文字的起源终究还得由文字自身来回答,也就是由我们手中所能掌握的文字或未成文字的“类文字”来想办法回溯,意思是,用文字的“有”来回推文字的“无”,就像要人用今生去回推他的前世一般,如此强人所难,其中便不免得装填众多江湖术士式的、无以查证的猜想。  我们有什么呢?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漂亮的甲骨字,■,就是今天的“昔”字,往昔,从前,逝去的时光,它的下方仍是个“日”字,可怜巴巴的日字,上头压着壮阔汪洋的大水,漫天盖地的水淹过日头的心版魔幻意象,如同小说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画面(或现实些,是观看角度所导致的写实图像,但无论如何相当骇人),商代的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远古的记忆存留,充满美感,充满哲学况味,也充满启示力和想像力(比方说我们极容易联结到黄河桀骜不驯的泛滥,商人的历次迁都逃水,鲧禹父子方式和下场互异的治水行动,乃至于治水和专制政体有机牵联的所谓东方专制主义论述云云,事实上,我还读过一本虔信基督徒的书,断言这就是《圣经·旧约》中天降洪水四十天诺亚方舟的记载,并据此坚持即便中国文字的发明,亦直接归于上帝耶和华),但非常遗憾,就终究得几分证据讲几分话的文字起源问题,却是个很糟糕的状态一记忆湮渺,只留一片鸿蒙的汪洋。  我们常说甲骨文是中国所发现最早的文字,大致的时问是距今三千年到三千五百年的晚商时期,但甲骨文却不会是最早期的文字。事实上,它相当成熟,不论就文字的造型、文字的记叙结构来看都是这样。更具说服力的是形声字在甲骨文中所占的比例意义——形声字是中文造字的最进步阶段,让大量的、快速的造字成为可能(这我们往下还有机会谈),于是,聪明的文字学者遂把形声字当文字的碳同位素般作为时间检视的标的——有人估出,在已可辨识的一千多个甲骨文中,形声字的比率已接近百分之三十了,这毫无疑义说明甲骨文已昂然进入造字成熟的晚期阶段了。  甲骨文之前我们有什么?很少很少,就只有一些陶器瓶口部位的刻痕、记号或花押而已。其中,最光彩焕发的是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所挖出来大口缸陶器的美丽记号,■,形象上是重山之上有云,太阳傲然浮于云上的图像。这个单独存在的记号,我们很难讲它就是文字,因为文字如蜜蜂,它难以落单存活,毋宁更有可能是陶器主人的专属记号,或部族的族徽(私有制或原始共产制?),但还是有学者乐观地说,这个记号很可能正是“旦”字的原始字形,是山居的大汶口人所看见日升山头时云上的光灿黎明图像(若然,显然不是个太早起的部族),遂用为人名或族名。  这是多久前的事呢?大约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前的事,也就是说,从这个孤独的、可疑的美丽“旦”字,距离我们所谓文字发明已然成熟到接近完成的甲骨文,只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更是说,在这仅仅一千年我们文字记忆完全空白的极短时间之中,中国文字的发展事实上忽然马达启动并高速运转开来,而且还偷偷地进行,不是躲藏在这么久以来还挖掘不到任何蛛丝马迹的隐密地点,就是使用易腐易烂不留犯罪证据的书写记录材料,直到有了相当成果才好意思展示在牛骨和龟甲上头,给我们惊喜……  P15-1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字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唐诺在我心中,一直是书本的传播者。一直在用自己的理解不遗余力的告诉别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书,会让你在里面发现人生的美,发现幸福。从他自己喜欢的推理小说开始,慢慢的延伸开来。现在又细致到了文字。台版的书很贵,要近70块钱。还好,这本书不贵。从甲骨文细细说开来。还是保持着他写序的风格。严谨的探讨中突然冒出一些自己的小言语,很可爱。


唐诺这本书制作大,但因内文行距较大,其实字数并不多。
但就在这并不庞杂的字里行间,显露出他深入阐发的见地。虽然问题重大,但文字的表达则没有故作高深地艰涩或枯燥,而是在易读中娓娓道来。譬如,关于文字发明的意义,他说:
“文字如同明矾,它让有声的语言以及无声的思索和想像可能沉淀下来,有了文字,人类的思维和表述便挣脱开时间的专制统治,可以不再瞬间飘逝的空气之中,从而开始堆积;让思维和表述有了厚度;它扩大了语言联系的延展里,包括空间的距离和时间的距离,人的灵感、发现和发明,以及更重要的——人的困惑(也就是持续思考的最重要的源泉),可以不再孤独,有着更稳固更持续更绵密的对话可能;还有,它让抽象地长时间思维,从此有了中途间歇的反思之处,有了可回溯修补的航标,从此,思维得到整补,可放心大胆地再往前走,再深入,一再越过原有的边界,而不虞密使回不了头。”
很精辟的阐述,不一一例举。


在唐诺的带领下,重新发现文字的乐趣


唐诺的书真是没话说,完全诚意十足的文字!


这是唐诺的成名作,很清新的文字,耐读


唐诺写得相当有水平,使人重新领略汉字之美


唐诺的书不错


个人蛮喜欢这本书,中国文字的渊缘及历史,还有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对象形文字会更感兴趣些。


语言幽默,文字魅力十足,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从一个字慢慢谈开,不知不觉就看到了结尾。有文化有趣味。


原来字体都是这么组成的 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这个商品不错,适合各种人阅读


在时代报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后买的,当当网上售价打7.2折。很好的书。


买了两本,一本送留学生朋友,喜欢的不得了。因为是之前在书店看好的,所以比较了一下,还真是不错!赞一个!


哈哈哈,是我稀饭的风格~~我很爱你!


这本正是我要找的书 不错 呵呵书的内容很全


刚拿到书,仅看了几页,感觉很好,值得一读


很好看的一版书!


写的不错
推荐唐汉的书 也有着方面的 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非常好的书,货到付款,省去了办网银


这本书很不错,是一位老师推荐的


内容深刻详实,讲解犀利透彻,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孩子自己挑的,看的津津有味,很喜欢!


很厚,好


同事十分喜欢


很喜欢,虽然贵了点


给我启示


比较有趣味,给朋友带的,稍微翻了一下


帮别人买的,正版


帮朋友买的,不晓得内容怎么样


老师推荐的,很不错的版本


老同志说还可以


值得收藏,


据说很有意思,但是它还只是躺在我的书架上


  作  者:唐诺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
  推荐星级:★★★★
  
  小时候喜欢过年,除了红包之外,其实更喜欢热热闹闹和大街小巷上满地的烟花爆竹的残骸。踩在那一地红色的纸屑,嗅着淡淡的硝烟弥漫。就为这,也总是要盼着的。
  而现在,每每睁开眼睛,地上什么都没有。随着年龄的渐长,这年关也越来越不可爱了。再热闹的环境,也只看到冷清。于是便不高兴出门,干脆就这样在家里待着。
  什么都没在做,也似乎断绝了思维。
  正如唐诺所描写的“初民”的生活。在冬天,不必农耕,也少有猎物可以捕获。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残酷的。这份残酷在于这一季里丧失了存活的来源,而同时更是因为所有的人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无所事事地等待。
  
  一只回身看向远处的甲骨文,一个“望”字,开始这本关于甲骨文字的回溯,对于初民的回溯。从远古的时代,直到今天,乃至于明天。我们的文字总是这般冷冷地守望在那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你无法不为当时人类的智慧而感叹,在阅读书中提及的这些甲骨文的意思之前,总是先会想方设法来猜测眼前的字代表什么,或是今天的什么字,很遗憾,其中的大部分我都无法准确猜到它们最初的意思,虽然似曾相见。而一旦说开了,便又觉得精妙得天衣无缝,无可取代。
  
  很奇怪的,今天的我们向老祖宗们学习最初的智慧,却显得如此浅薄。虽然现在的我们有了各种更为“科学化”的发明,然而我们依旧无法解读当时的密码。
  好像古希腊的线性文字集体地沉默,而我们的甲骨文也以某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出现在现代人的世界中。就已考证的五千多个甲骨文,能够被破译的不过才一千多而已。其他的,依旧在珠帘后头,隐隐约约,即使你大约能猜到它们大致的轮廓。
  这本书算起来,是上次打翻水杯后“受灾”较为严重的一本。
  好在这本就是一本讲古的书籍,这样一泡,反而更有种好似藏了许久的感觉。
  
  小时候玩电子游戏,其中有许多因为来自港台的翻译,所以保留了许多繁体字,于是为此,不得不开始对它们进行认知。再后来,便是青春萌动时期所接触到的流行音乐,歌词中也同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繁体。
  这种不期而遇,倒像是一种缘。即使我们将汉字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简化,然而总还有地方尽力地保留了下来。虽然这对于早期初民的这些如同鬼画符一样的甲骨文已然是有了极大的差别,但多少还是让人觉得漂亮,妥帖一些。
  只是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用到,毕竟在前些年,还在用纸和笔进行书写的学生时代,若在答题时出现繁体,便也算一种错误。奈何再怎么好看的字也只能搁着不用。
  
  文字依旧在不停地进行着变迁,无论你是否有所感觉。一些新的字、词被造了出来,而另一些古旧的不再被用到的字慢慢死去。好像有时候看一些老先生的文字,总还能找到一些似曾相识却不敢相认的字。对此,我们常常是不求甚解的。
  不知道这些慢慢遗失了的文字,是否也会带走一些更宝贵的东西呢,好像唐诺在书的最后所说的那个并不怎么好笑的笑话……
  
  2011.02.08
  弗择·北窗夜读


上小學開始學字的時候,語文老師教的:
貧:古時候用“貝”做錢,將錢都“分”給別人了,所以就變“貧”了。
裹:將“衣”字打開,放個“果”子進去,就變成包“裹”了。
男:在“田”裏出“力”幹活,便是“男”人。

現在寫起遇到老師講解過的這樣的字來,還是在默默感激老師的恩情,大概孩童的記憶就是如此,沒有連貫、完整的記憶,只記得些旁門的有趣。

那麽如果從甲骨文開始講字呢,
草叢中綴滿星芒,是一個星字,
嬰兒的頭骨未合,是一個兒字,
冰霜掛在草上,是一個冬字……

或者我們甚至是不是該鼓勵孩子們自己造字呢,如古人一般,以圖為字,寫不出來,畫出來便是。

作者好像一位老師,又好像一位父親,親切地連續地講著文字的故事。大約比起正經的文化典籍,行文太囉嗦了一點,思緒又太發散了一點,但倘若只是給學生,給孩子講的故事,那正正合適。你看古人的行事多麽美,將寵愛的孩子頭上挂滿裝飾的貝殼,那便是個“嬰”字;登高睜大眼睛,便是個“望”字;抓著棍棒放牛,瞧,是個“牧”字。每一個字的身後,都是通過造字者的眼睛看到的古代生活場景,在文字裏悠游,便好像在千年前旅行似的。


書上從字的角度提到一些和一般論點不一樣的文化常識:

武則天造字:“曌”,以爲日月當空,顯得自己無微弗明,無遠弗照。殊不知“明”的篆體實則為“月囧”,意為窗邊一輪明月之意。而倘若換成“瞾”字,“日日”多為鳥禽雙目,更是有譏諷其如鳥禽之意。

古裝片裏喜歡說“止戈為武”,好像這是前人造字的原意。其實還原甲骨文,便可看到,戈還是戈,止卻是一只腳印。準確來解釋,應該是一個人拿著武器走過。所以“止戈為武”的説法,只能是後代哲人自創的理想而已。


文字的故事,唐诺没有说好故事。通篇就像鏖述一个平庸事情。起码翻看没出什么精彩的东西。


唐诺的行文乍读有些晦涩难懂,但这不抹杀他是个有趣的人,写有趣的书


其实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故事~~不错的一本书~


讲文字的故事,真不错


还没看完,但是可以如此生动的讲述文字,让人不觉晦涩枯燥,很是难得。且从中不难看出作者自己的思想,文化厚积,推荐


本着对中华文字的好奇买了这本书,果然不负众望啊
看着这本书,似乎可以看见我么的祖先是怎么交流的
所谓中华文化,那些奥秘,那些前人的幽默。应该都在此了吧


是看到蔡康永的介绍对这本书感到好奇~~原来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


现代版的说文解字,不枯燥,有趣味,闲暇时了解下一些字的来源与延伸也很不错


用句大白话来说吧,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书,哈哈


这本书,还好,内容可以的。


本想买给孩子,深奥了~


几千几万年历史,哗哗流过


挺喜欢的,感觉很有趣


无论包装和内容都很好!打65折,物美价廉,送货又快!


很想一直看下去


读书就象提起串珠一样,看《易经》如何能不看《说文解字》,由《说文解字》又看到了小篆,又到了金文,此书就是这样一本由甲骨文入手来说字的意思,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的,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许多事物的理解,直观且智慧,很有趣,同时又很美。
仅仅因为我们的方地字,我都愿下辈子还托生在中国,还要做中国人。世界上还有哪国的文字象我们的汉字一样是画一样的文字呢,充满了美。
如果可以在我们的小学和中学课程中增加这样的识字课多好呀,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到现在的印刷体,从简单的入手,让大家从小就认识这么美好的字的来由,多好呀。如果说再加点书法课程就更好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却不能真正的学习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首先,书的质量很不错,拿在手上很舒服。其次,书的内容,所谓文字的故事,是作者高屋建瓴式的故事情感体验,远不是我这样普通文字爱好者想象的那般平实通俗,还是有些距离的。总之,看完后有些糊涂。


唐先生的作品,从《读者时代》到《阅读的故事》,还有他有关推理小说的推荐之语,当然,还有这本书,读起来,都很有意思。


书皮有明显的压痕,大概是快递问题,还是有点不快


事例很多,系统的知识理论阐述不足。


还成 可以看看


可能因为出版时间较早,所以放置在角落中的缘故,弄得书本后半部分都已经湿了,皱了。显然是被水浸过的痕迹。不影响阅读,但心里总有那么点失望。当当啊当当。


其他两本可以考虑,当字典用。


对汉语演变有兴趣的人可以买来看看,还有很多同类书籍。


This book is too bored to read through.


想找同名书籍


名家名品,文字精美,文笔优雅


文字故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