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古代文明史

(俄罗斯) 瑞布里克,V. V. Rebrik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俄罗斯) 瑞布里克,V. V. Rebrik  

页数:

452  

译者:

师学良 刘军 等译,张强 校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早在11年前笔者工作于圣彼得堡大学时就已开始属草。由于某些原因,笔者未能在那里讲授古代史课程。2000年,讲授这一课程的愿望终于在拉脱维亚大学得以实现,于是有了本书的第二稿。笔者感谢在里加工作时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士,特别是亚尼斯•西克斯图利斯教授,伊韦塔•莱塔内博士,伊尔马斯•兹维尔格兹德斯博士,参加笔者课程的学生以及笔者前妻维尔吉尼娅•迪基乌特。此后,笔者又于2003-2005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任教讲授古代文明史课程。应该所张强教授之约,笔者完成了本书第三稿(英文稿)的修订工作。感谢张强教授组织译介拙作,也感谢参加笔者课程的中国学生。由于本书是一部讲义,所以呈现出一些特点,如没有脚注等。笔者并未试图以本书取代现有学术著作(见各编书目),也未对所有论题发表全新观点。笔者任务是解释新的世界历史观,并尝试以古史材料加以论证。希望本书能引起语言学、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兴趣,对所有就历史问题感兴趣的人士也能有所裨益。笔者还要感谢萨马拉大学的德米特里•希洛夫斯基博士的启发性观点,以及阅读并评论本书第二稿的图宾根大学的德米特里•布马日诺夫博士和亨利•沃尔霍恩斯基博士;感谢不莱梅大学的加布里尔•祖帕尔芬博士以及莫斯科大学的伊戈尔•斯维亚托波尔克一切特韦尔滕斯基博士。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俄罗斯古典学者的文明史著作,力图在反思以往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的文明史观。作者使用大量翔实的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资料描绘古代文明,以精要优美的笔触,张弛有序的节奏,将各大文明(如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美洲文明等)的演进趋势、阶段特征精心编排比较,具体而微地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将金戈铁马、活色生香的古代世界勾勒得生动淋漓。  汤因比 过时了  雅斯贝斯 很教条  斯宾格勒 谬以千里  后共产主义俄罗斯史家的文明史全新力作。  ☆ 作者出入前苏联及德国史学传统,深刻反思前苏联传统史学和西方以斯宾格勒、雅斯贝斯、汤因比等代表的文明史观,提出了新的世界文明史观。  ☆ 用文明史观取代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全新历史分期理论。在时间轴上,以2250年为一个周期,以250年为一个阶段,全面涵盖“新世界”与“旧世界”,重新划分了诸文明的演进过程。  ☆ 结合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等学科,从每一个文明的细微处勾勒全球文明史图景,突破了习以“概括”见长的文明史叙事模式。  ☆ 突破欧洲中心论,对波斯文明、关注玛雅文明、复活节岛文明等诸多惯被忽视的地域性文明亦给予关注。  ☆ 本书既可作为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参考,使高校学生了解诸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嬗变,亦可作为深入浅出的大众历史读物,丰富读者对古代人类世界的认知。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维克多.V.瑞布里克 译者:师学良 刘军 等 合著者:张强维克多.V.瑞布里克(Victor Vasilyevich Rebrik),1968年生于乌克兰切尔卡瑟。1993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1997年获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圣彼得堡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任教。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导论为何需要新的世界历史观?社会金字塔结构的基础、轴心与顶层为何是“文明史”?何为文明?社会形态问题文明的开端、纪年、分期以及新旧世界的时间差文明是必然的?其原因是什么?历史是进步还是退步?上编绪论文明与前文明1.埃及前文明2.古代近东前文明3.中美洲前文明4.南美洲“前文明”与“印加帝国第一部分 上古前期第一阶段(旧世界:公元前3050-前2800年;新世界:公元前50-公元200年)1埃及早王国时期的传说和历史2苏美尔的初史3.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兰第二阶段(旧世界:公元前2800-前2550年;新世界:公元200-450年)6第3-4王朝的埃及(公元前2778-前2563年)7早王朝时期第——二阶段的苏美尔和埃兰(公元前2750-前2500年)8.公元200-450年的玛雅和特奥蒂瓦坎第二阶段的结论第三阶段(旧世界:公元前2550-前2300年;新世界:公元450-700年)9.第5-6王朝的埃及(公元前2563-前2263年)10.公元前26-前23世纪的埃布拉11.早王朝时期第三阶段的苏美尔和埃兰(公元前2500-前2315年)12公元450-700年的玛雅和特奥蒂瓦坎第三阶段的结论第四阶段(旧世界:公元前2300-前2050年:新世界:公元700-950年)13.第7-11王朝的埃及(公元前2263-前2000年)14.古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16-前2176年)和埃兰15.苏美尔文明的盛衰(公元前22-前21世纪);第四阶段后半期的埃兰16古玛雅王国的衰落(公元8-10世纪)第四阶段的结论第二部分 上古后期第五阶段 上古后期第-阶段(旧世界:公元前2050-前1800年:新世界:公元950-1200年)17.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18第12王朝的埃及(公元前2000-前1785年)19.公元前20-前19世纪的古亚述王国及其周边地区20.伊辛第1王朝(公元前2017-前1794年)和拉尔萨王朝(公元前2025-前1763年)统治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21.公元950-1200年的中美洲第五阶段的结论第六阶段 上古后期第二阶段(旧世界:公元前1800-前1550年:新世界:公元1200年至西班牙大征服)22.公元前1800-前1400年的米诺斯文明23.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5-前1550年)的埃及24公元前1800-前1500年的古赫梯王国及其周边地区25.从汉谟拉比至加喜特人入侵时的巴比伦第-王朝(公元前1792-前1595年)26.古巴比伦时期的埃兰27公元1200年至西班牙大征服的中美洲28复活节岛文明第六阶段的结论上古后期的结论后上古时期(公元前1550-前800年)第七阶段 后上古时期第-阶段(公元前1550-前1300年)29.公元前16-前14世纪的迈锡尼文明30.公元前1500-前1300年的新赫梯王国31公元前16-前14世纪的米坦尼和阿拉普哈(胡里特文明)32第18王朝的埃及(公元前1550-前1314年)33.公元前1550-前1300年的亚述34.加喜特人统治时期的巴比伦尼亚(公元前1595-前1300年)第七阶段的结论第八阶 段后上占时期第二阶段(公元前1300-前1050年)35.迈锡尼文明的衰落36新赫梯王国的衰落37.公元前14-前13世纪的乌伽里特38第19-20王朝的埃及(公元前1314-前1085年)39.犹太人之前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士师时代40.公元前1300-前1050年的亚述41公元前1300-前1050年的巴比伦尼亚42.公元前1300-前1050年的埃兰43.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中国文明第八阶段的结论第九阶段 后上古时期第三阶段(公元前1050-前800年)44.希腊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1-前9世纪)45.第21-22王朝的埃及(公元前1070-前712年)46.公元前11-前9世纪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47.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腓尼基48.公元前11-前9世纪的阿卡德文明49.公元前13-前9世纪的印度50西周时期的中国(公元前1027-前771年)第九阶段的结论后上古时期的结论上古时代的结论下编第-部分古代绪论第十阶段 古代第-阶段,早期占代(公元前800-前550年)1.公元前8-前6世纪的塔特苏斯王国2.公元前8-前6世纪的伊特鲁里亚3.王政时代的罗马(公元前753-前510年)4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前6世纪(古风时代)的希腊及其殖民地……译名对照表参考书目译后记

章节摘录

社会金字塔结构的基础、轴心与顶层历史学必须讨论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要将历史仅仅描述为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或仅仅描述为意识形态的变化则根本不可能。这两种变化总是并存的。不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更正确地称之为社会金字塔的基础和顶层。社会生活可以比作金字塔,其基础是物质条件,联结基础和顶层的轴心是社会制度、法律等,顶层则是精神文化(艺术、科学、意识形态、宗教等)。顶层依赖于基础和轴心,同时对后者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据此观点,我们的历史会是既复杂又传统的,首先从政治史开始,继而讨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思考题1.何谓社会金字塔?为何是“文明史”?何为文明?“文明”一词含义丰富。首先,相对于原始时代而言,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文明以城市、国家、文字等的出现为表征,以此区别于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因此,原始社会不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或为两种,见狄雅可诺夫:《历史的轨迹》,莫斯科,1994),而是特定的人类生活方式,对应于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将人类历史分为两部分:一为原始社会史;一为文明史。原始社会史始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并非结束于文明出现而是延续到19世纪。因为,5000年来原始人一直和文明人并存,直到殖民主义时代结束,原始人才被纳入文明体系。原始时代并不比文明时代恶劣,它并非就是一些野蛮人的原始时代。原始人有自己的社会基础——物质文化,社会轴心——社会关系和道德准则及社会顶层——精神文化、艺术和宗教。但原始社会史不能被包括在古代世界史当中,因为它和文明的区别远甚于文明的各个阶段间的差异,因为所谓的原始时代事实上非常复杂,在此我们不予深究。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代,却又有别于个体的童年——它持续很久,然后才是文明史。文明的第二个对应概念是文化。斯宾格勒认为,文明在时间上与文化相对,文化是早期的发展形式,文明是文化衰败的表现。斯宾格勒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现象:一方面是精英文化,另一方面是大众文化。对我们来说,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则是文明的表现形式。文明是内容,文化是形式。因此我们并不认同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对文明概念的理解。

后记

记得是2003年初秋一个天高气爽的中午,在学校餐厅偶遇刚刚来所任教的俄罗斯学者维克多博士。当时他临窗而坐,若有所思地浅饮着手里的一杯啤酒。应邀落座后,我也例外地要了瓶酒,和他对饮着闲聊起来。他在所里新开的课程除古典语文外,还有一门“世界古代文明史”,据称用的是他自己编撰的教材。闻听后,我不禁兴趣盎然,便又加了几瓶酒,开始慢品着他的世界史观。小酌微醺之中,我约他把《世界古代文明史》一书翻译成英语以便译介给更多的中国读者,他欣然应诺。2006年在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时,我们把该书列入《世界古代文明史译丛》项目。当时的考虑是基于以下两点:首先,前苏联不仅有着编撰通史的传统,而且前苏联社会科学院主编的多卷本《世界通史》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世界史研究的影响深远。另外就是维克多本人在前苏联接受过“正统教育”,后又在德国获得古典学博士学位的经历。从其世界史观我们便可感受到他对传统史学的反思与批判。至若阶段分期法,其实早在八世纪末、九世纪初的拜占庭编年史家侍徒乔治(George Syncellus)即已根据《圣经》编年把其所知的世界(埃及、亚述、希腊罗马以及犹太)划分为二十一个阶段,只是每个阶段各有不同。波兰著名史家J.扎布罗卡(J.Zablocka)在她的《古代近东史》一书中,也曾把近东各地区的历史以五百年为一个阶段分别加以论述。在维克多看来,按时间横向讨论不同民族的历史,每阶段以250年计最为适宜。这种带有“主观性”的分期方法虽为一家之言,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模式。尚需指出的是,《世界古代文明史》原书并非正式出版物,作者虽也请人润色过英文译稿,但是,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些当面改过,有些在他离任后通过电子邮件求证,另有一些则核对过原始文献。其间,就有关问题我们还曾请教过詹子庆教授、赵轶峰教授、吴宇虹教授;李晓东教授、博士研究生刘芮方同学、硕士研究生张元伟与刘昌玉同学阅读过本书部分或全部译文,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他们的无私襄助令人感怀。即便如此,疏漏、谬误定然难免,尚祈读者诸君有以教正,不逮之处由我负全责。


编辑推荐

《世界古代文明史》:后共产主义俄罗斯史家全新文明史汤因比过时了?雅斯贝斯很教条?斯宾格勒谬以千里?作者出入前苏联及德国史学传统,深刻反思前苏联传统史学和西方以斯宾格勒、雅斯贝斯、汤因比等代表的文明史观,提出了新的世界文明史观。用文明史观取代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全新历史分期理论。在时间轴上,以2250年为一个周期,以250年为一个阶段,全面涵盖“新世界”与“旧世界”,重新划分7诸文明的演进过程。结合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等学科,从每一个文明的细微处勾勒全球文明史图景,突破了习以“概括”见长的文明史叙事模式。突破欧洲中心论,对波斯文明、玛雅文明、复活节岛文明等诸多惯被忽视的地域性文明亦给予关注。《世界古代文明史》既可作为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参考,使高校学生了解诸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嬗变,亦可作为深入浅出的大众历史读物,丰富读者对古代人类世界的认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古代文明史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书,帮导师买的,导师说这本书对规划专业和建筑学的学生很有帮助!


这本书兼史学与教学为一体,每章都注明了史料来源,其思维方式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视角,挣脱了一贯的欧式思维模式,令人欢欣,更值得一提的是,每章结束都一些思考题,由此可见此书完全以激发读者的主动性为要旨的,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