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力提升之道

郑焜今 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  

作者:

郑焜今  

页数:

201  

Tag标签:

无  

前言

  回顾古往,一国之强盛,生产力水平是重要标志。展望未来,一国之雄起,金融力无疑是助推火箭。比以往任何战争的掠夺性更强而又兵不血刃、无声无音的金融大战,已经展开。而这又是从国家到企业到个人都将面临的巨大风险与挑战。因此,如何应对并早作准备,进而胜出,是许多人正在努力探寻、积极思考的问题。提升金融力,决胜金融大战,在未来以虚拟经济为特征的金融大战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尚未被充分认识与重视的核心价值观——本体论,而《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可谓金融修道、提升金融力的珍贵宝典。《易经》可以探求气数观,《道德经》可以探求本体观,《孙子兵法》可以探求大规模操作的内在诀窍,再加上西方的价值观与全球观,可以构建出金融文化的完整心智模式与盈利模式,把道和德做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本书正是基于此而展开论述。  生产力是富国强兵的关键。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因为生产力落后处处挨打,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每战必败,直到八年抗战胜利,中国的百年屈辱才画上一个句号。解放战争之后,新中国诞生,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建国路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的GDP到了2009年已跃居全球第三,并且预计在2010年将顺利超越日本,变成全球第二。G2的构想把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G2的背后却蕴藏一个新的挑战——金融力。  中国是世界工厂,需要大批的原材料,但定价权一直掌握在欧美的手中,铁矿石、石油、铜等价格都是欧美说了算。

内容概要

金融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体乃至个人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升财经实力的关键。提升金融力,决胜金融大战,在未来以虚拟经济为特征的金融大战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尚不被充分认识与重视的珍贵宝典。金融力提升需要金融绝学,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的本体论和气数论就是中国的金融绝学。本书作者多年来致力于金融修道研究,具有以全球观为基础的研究视野与高超悟道。本书中,作者将《易经》、《道德经》、气数观、本体观等做更深入的金融应用分析,论述了金融全球化的历史趋势,阐述了金融修道及提高金融力的方法,金融操作要诀,对未来全球金融大角逐格局的展望,非常独到,对于广大财经界专业人士具有启迪思、开拓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助于读者提升金融力,提升金融操作能力与获利能力。该书部分内容曾发在草根网作者的博客上,很受欢迎,点击率超过数十万。

作者简介

郑焜今,1949年生,台湾台南人,台大法律系毕业。1967年踏入台湾证券业,曾先后任台湾著名经财报刊:《财星周刊》、《产经日报》总编辑。1990年转战美国、香港股市,2002年开始涉足大陆股市。投资风格:以全球精神为本,从产业分析入手,精选优质股票,进行波段操作。投资格言:金融操作的最大成本是风险。投资是规避风险来创造利润,投机则是透过风险来创造利润。

书籍目录

序前言:金融大战和中国的未来第一章 历史的必然——金融全球化 地球的继承者:金融修道的历史使命 从历史的大视野看美国的金融风暴 世界储备货币的第四种构想:以资源为基础的世界货 全球金融路线图(一):背景分析 全球金融路线图(二):反者道之动 全球金融路线图(三):三大金融势力的战略僵持 历史的归宿:金融的法家思想 中国人与犹太人 金融的战国时代 虚实经济的乾坤大挪移 一个地球、一个节拍:天地一指第二章 东西方的金融文化——未来胜败的关键 西方的金融文化出了什么问题? 虚拟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与全球一盘棋 《道德经》与虚拟经济 《道德经》是《易经》的本体论 全息理论与《易经》 《易经》与全球一盘棋的推演 虚拟经济的核心原理 《易经》的金融制胜之术 虚拟经济的共同基础 《道德经》与金融操作 金融的战略布局与体相用 孙子心法与金融操作 儒家心法与金融操作 虚拟经济的本质——道家思想第三章 数与道——气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数与道 金融背后的大智慧:大布局能力 股市判断的基础:意念的圆融 数的概念与金融风暴 本体与气数 数字的三种含义 数论与金融 时空关系的特性 虚实经济的内在规律——道 数理关系与东西方文化第四章 金融分析——工具的多样化与圆融 价格变动一价值规律+时空关系 技术分析的本质:追求道法自然 价值分析要广度f 金融分析的诀窍:技术之虚与逻辑之实 金融分析的两大方法:象征与计算 市场节拍与全球共振 板块如何轮动 全球一盘棋的研究方法 时空指标——波动率与波浪理论 人口结构与股市大循环 大板块的切换第五章 金融操作要诀——永无止境的挑战 金融操作的三阶段蜕变 金融市场的盈利模式:从递加到递乘 认清虚拟经济的特殊性 操作艺术与心灵自由 金融市场的天眼通——分辨机会的大小 大规模操作 金融五观(一):本体观 金融五观(二):气数观 金融五观(三):价值观 金融五观(四):全球观 金融五观(五):调控观 众生如幻的投资世界 空性与金融操作艺术 检测你的操作能力 如何从心理上做好风险控制 筹码、资金、业绩三者的均衡点 选时的困难度 行为金融学的体相用 投资体系的建立:心物合一第六章 金融修道——东方超越西方 王贞治的棒球生涯:技、术、艺、道 金融修道的大步骤 金融修道的五个步骤(一):培养“华严”的本体思想 金融修道的五个步骤(二):培养《易经》的气数思想 金融修道的五个步骤(三):培养道心认清自然法则 金融修道的五个步骤(四):培养孙子的艺术思想 金融修道的五个步骤(五):培养全方位的风险观念 如何做到为道日损 从金融战略看黄金、石油、美元第七章 如何提升金融力 中国如何提升金融力? 机构如何提升金融力? 企业家如何提升金融力? 个人如何提升金融力? 金融力的整合 通过全球一盘棋培养金融战略家 金融危机激发中华民族新智能 中国金融的脱胎换骨 通过稀土学习如何建立定价权 金融力的飞跃——降龙十八掌 提升金融力十大要诀第八章 金融大战热点展望 通胀的最大威胁在中国 美元走势预测 上证指数大未来——五千或八千 沪深股市的远景分析 国际阴谋:三招化解了两招 金融强权的出现:中国后六十年的预言 二度金融风暴或新金融风暴? 三大国有银行的投资价值 美元与石油:全球经济的指挥棒 全球经济的病态循环 中国经济的两大隐忧:通胀与低碳 中国的囚徒困境与转型 金价的转折点 未来汇率的重大变化——犹太人的转换资产 年股市的三大变数第九章 决胜金融力 决胜金融力(一):年追上年? 决胜金融力(二):资本家如何做大布局? 决胜金融力(三):谷物会大涨吗? 决胜金融力(四):战略武器——石油注定要暴涨暴跌 决胜金融力(五):美元霸权——痛苦与挣扎 决胜金融力(六):地产泡沫的转换与资源泡沫 决胜金融力(七):轮涨的大节拍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的必然——金融全球化  导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中国最有条件扮演地球的继承者的和谐角色,为全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但中国在提倡和平崛起与建构国际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如何迎接这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正确反应,能否虚拟未来全球金融路线图,如何构想世界货币的大未来?  地球的继承者:金融修道的历史使命  问:金融修道有它的历史意义与历史使命吗?  答:且看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地球的继承者。  说明:在20世纪70年代,祖国大陆还处在“文革”阶段,笔者在《中国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偶尔看到一篇采访稿,有位西方的记者采访汤因比时引出了他的一段重要的讲话。  记者问:您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全人类的历史,并且完成了《历史研究》这一历史巨著,请问您对人类的未来有何结论?  汤因比答:人类历史出现过很多征服者,如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拿破仑等,自从原子弹问世以后,人类再也不会出现征服者,而会出现继承者。征服者是压榨对方,继承者是改善对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力提升之道 PDF格式下载



提升金融力决胜金融大战


睇完之后觉得台湾人真是好西利,放眼看全球的,眼光广阔


郑焜今老师的书要是做股票是不可缺少的不可不看的书,书从本质上说明了一切我很少写评论,但是 郑老师的书太好了,他的几本书都很好看...


好多东西 作者博客里有了 不过 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很多分析很有用


投资市场将是犹太人与华人不可避免的竞争场所


受益很多。但是,要达到作者说的境界很难很难。

努力吧!


看你怎么理解书的内容!!!


非常好的书,值得好好读读。


危机对于衰退中的民族而言是一种危险,对于崛起的民族而言,反而是一种机会。不过民族的智能被激发出来总是曲折的。中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智能,同样的道理,拿破仑战争也激发了日耳曼民族的智能。这次的金融危机全球化凸显了美国垄断全球资源的失败。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货币是资源的倒影,资源是主体,货币只是它的影子。货币是商品和劳物的索取权,美国透过美元霸权,向全球索取了过多的商品,形成过度消费的泡沫。历史最大的讽刺是,强权可以无止境地对外掠夺,但最后的结局都是因为扩张过度而崩溃。过去的罗马帝国如此,今日的美国也是如此。任何强大的帝国,只要面临国力极限而继续向外扩张,都会以崩溃做结局。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都是未曾评估到自己的国力的极限。秦帝国的寿命只有十五年,也是因为整个帝国的国力绷得太紧,始皇一驾崩,国家就四分五裂。但任何强权的崩溃都会给历史留白—让新的强权迅速崛起.


郑老师的著作,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领会。他结合中国的传统思维与西方的操盘模式来阐述,仅仅是其中的哲学思维,就令人深思。不过,书中的内容有些陈旧,希望看到郑老师的新作。


大师之作,值得一读


联系中国古文化有牵强之嫌,大局分析倒有可取之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