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最游记
2012-5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195
80000
无
本书由昆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编撰,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周庄旅游创始人推荐,本书精心挑选了昆山文化旅游几十个“最”,如拜谒顾炎武先生,看昆曲,玩水乡古镇,品尝阳澄湖大闸蟹、奥灶面、万三蹄、袜底酥、青团子等,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昆山的文化风貌、历史渊源。
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神”的推荐
来自“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旅游创始人的推荐
最水乡的昆山
最宜居的昆山
最视觉的昆山
最穿越的昆山
最智慧的昆山
最虔诚的昆山
最传奇的昆山
最休闲的昆山
最饕餮的昆山
后记:我们为什么要写昆山?
版权页:插图:说起青团子的来历,可以往上数一段长长的历史,一直到大禹治水的时候。相传大禹治水,平定了洪涝灾害,江南一带于是有了条件种小麦,后人为了感谢他的功德,便用小麦的青汁混合在糯米团内做成团子,放在神位前供奉。久而久之,供奉的范围扩大了,并不只限于大禹,青团子便成了清明时节家家祭祖的必备点心。不过未成熟的小麦口感生涩,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要不怎么没人拿青麦炒来当菜吃呢?因此青团子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祭祖时摆摆样子用的,谁要去吃它真是饥不择食了——直到一位风雅人士的出现。在昆山城西的傀儡湖边,曾经生活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钱——海外贸易做得风生水起;有才——诗集出过好几本;还很有品位——家里的园林造得恍若仙境,他就是元末名士顾阿瑛。顾阿瑛有一次闲来无事,坐在自家园林里赏景。时值阳春三月,花好树好春色好,他的心情也大好,心想着如果能吃点美味小点就是好上加好了。这时他想起了祭祖用的青团子,这团子碧绿鲜亮,又是春天里的新鲜麦汁所制,太符合此情此景啦!于是他命人赶制了一盘,拈起一个就送进嘴里。顾老板有钱又有闲,平时自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小麦汁做的青团子一进口,他就郁闷了:这根本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嘛!这么难吃的东西用来供奉先人,难道是让他们忆苦思甜吗7这可是大大的不敬。于是一声令下,让厨娘想办法改良。厨娘也很犯难,祖辈传下来的青团子的做法都是用小麦汁,如果换了艾蒿汁或者青菜汁,口感是好了,但颜色就不鲜亮了,于是她决定还是在小麦的近亲里寻找替代品。功夫不负有心人,厨娘经过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一种野麦——当地人叫浆麦草,将这种草捣烂取汁做成的青团子,口感好了许多。顾阿瑛非常满意,将改良版的青团子来招待一干同样风雅的朋友。久而久之,周围的农家也都学会了制作方法,从此,青团子结束了只看不吃的历史使命。
《昆山最游记:昆山文化地图》编辑推荐: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神』的推荐,来自『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旅游创始人的推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