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网络文化传播

张品良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品良  

页数:

396  

字数:

3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综观此书,我感觉这部学术著作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 一、具有学术研究的前瞻性。网络媒介既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这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的背后处处呈现出虚拟新文化的形态,而对网络文化传播的研究则意味着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开拓。后现代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一种新文化范式时代的到来。作者将两个本属前沿的问题交叉起来进行研究,分析网络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相通性和共同性,探讨其互动互助的可能与空间,对某些趋势和走向进行了预测,很少有人从这个学术视野做过专门的研究。因此,该项研究成果弥补了传统传播理论模式上存在的不足,给网络传播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二、学术视野开阔与研究方法科学。在书中作者运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心理学、审美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对网络文化传播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审视和分析,最终形成了一项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在书中,作者将众多学科原理和众多传播理论作为诠释网络文化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引用了大量西方学术思想与流派观点作为参照比较,从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研究的现有成果中汲取精华,同时又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使得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预见性和现实意义。 三、资料翔实并具有针对性。网络文化的研究是动态性很强的研究,充满了变数,每天都在出现新的网络文化现象,网络中的许多信息数据转瞬即逝,它不像传统印刷媒介、广电媒介那样易于保存信息数据。因此,对资料的收集与存储是很难的。然而,从该书的内容来看,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的事例对所述理论给予佐证。同时,作者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参考了上百部文献资料,可见其研究工作是扎实的,研究的成果是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的。 当然,著作中的个别观点还可以进一步推敲,有的章节的论述还略显粗糙,整体上还有充实和完善的空间,但这些并不影响其成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成果。 张品良同志经过这么多年的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先后围绕网络文化传播这个专题撰写发表了十余篇较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现在他的专著又即将出版,作为朋友,我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张品良同志继续努力,我期待他有更多、更新的成果出现。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信息社会与网络文化传播 第一节 关于信息社会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信息社会与网络文化传播的兴起 第三节 虚拟社会中新文化范式的生成第二章 后现代思潮与网络文化传播 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网络文化传播第三章 网络文化传播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大众文化与媒介文化 第二节 网络文化传播释义 第三节 网络虚拟文化范式的后现代性第四章 网络文化传播与消费文化 第一节 消费文化的缘起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消费文化促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四节 网络是消费文化的助推器第五章 网络文化传播与视觉文化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读图转型 第二节 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 第三节 网络传播与视觉文化第六章 网络文化传播与全球化 第一节 全球化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 全球文化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 第三节 网络文化全球传播的后现代语境第七章 网络文化传播的后现代特征 第一节 电子媒介先天具有后现代性 第二节 网络文化传播的后现代性第八章 网络艺术传播的后现代状况 第一节 后现代艺术的背景溯源 第二节 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艺术形态第九章 网络文学传播的后现代状况 第一节 网络写作新文本叙事的崛起 第二节 网络文学及其后现代特点 第三节 网络文学的审美文化评析第十章 网络人际传播的后现代状况第十一章 网络对经典传播文本的消解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信息社会与网络文化传播  第二节 信息社会与网络文化传播的兴起  信息社会即是信息化社会,它是在工业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产生的与工业社会根本不同的后现代的新型社会,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经济为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导经济的社会,以信息文化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价值观念与时空观念的新型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其主要特点是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人类的社会生活世界,不论在外延的伸展,还是在内生式的扩张,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信息化与网络化,正如贝尼格在《控制的革命》一书中所说的:从本质上讲,信息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和知识文化传播机制的出现。人类本身的每一次较大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同人类的新媒介不断创造分不开的,媒介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新的媒介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来,从单一的、平面的媒介不断向多元的、复杂的媒介转换,并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就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第一个时期,在大约10万年前,原始人类在漫长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区别于形体语言和手势语言的声音语言。人类原始的媒介是直接交流的口语媒介,它具有古老性、基本性、直观性、直接性、生活性、亲密性等特点,有了语言,人类就形成了规范的传播工具与载体。语言的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人类沟通与交流的质量、速度和效率,增强了人类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往和相互合作,促进了社会渐进式的发展。口语交流意味着人类传播体系的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它为人类的外部与内部(思想交流)沟通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网络文化传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