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盛巽昌,朱守芬,李子迟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盛巽昌,朱守芬,李子迟  

页数:

309  

Tag标签:

无  

前言

  落差千寻,必呈飞瀑,宁唯景观之壮丽,实能源源所孕蕴也。尚论近世中国,若戊戌之震,五四之喷,亦人世之飞瀑也。百年之间,人才横空,简策盖地。得此雷霆万钧之力,遂以推出新社会新文化之今天。大凡求拊近代人文之盛脉搏者,未有不图临观于此历史上的激流飞珠,以揽幽探胜。  盛君巽昌与朱女士守芬乃操精之笔,挥剪影之技,削其片玉,概彼全局,语妙连珠,价等连城。  《学林散叶》一帙既成,临川王《世说新语》无以专美于前矣。有纂近世史传世,信将有取乎兹,亦如贞观修《晋书》时采矿于《世说》之成例也。  南皖胡道静

内容概要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分“天分”“勤学”“应试”“授业”“论争”“品典”等共26章,录介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报喜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涉及人物有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傅斯年、梁羽生等。其中多见机智谐趣。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

书籍目录

原版序一原版序二天分 笛一勤学 第二性情 第三经历 第四谐趣 第五逸闻 第六应试 第七授业 第八自鉴 第九鉴人 第十扶助 第十一推举 第十二治学 第十三考证 第十四论争 第十五品典 第十六译介 第十七旧馆 第十八名由 第十九撰述 第二十作画 第二十一书迹 第二十二曲律 第二十三粉墨 第二十四属对 第二十五猜谜 第二十六附录:参考书籍及报刊原版后记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天分 第一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街,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竞都能记住。  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  谢冰莹5岁就能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  舒新城15岁进小学,始学地理,才知有七大洲、二十二行省。但他5岁于私塾读《三字经》,因内有“魏蜀吴”,以及过年好玩“孔明灯”的缘故,早就知有个叫四川的地方。  叶恭绰6岁时,答父亲春雨题,作诗有“几夕无明月”句,受到赞赏。但当他问询下雨天何以无月,不得真谛,始悟致知格物与吟风赏月为两回事。  谢无量幼年号称“神童”,6岁会作诗,有《风筝》诗:“凭藉春风力,直飞上青云。”有客来访,坐谈良久,不胜厌烦。谢写就一诗以呈,客见后笑辞说:“小公子逐我去矣。”  唐文治6岁从祖父学《韩非子》,每随月光读书。  顾颉刚6岁时,祖父带他上街,看见的匾额、牌楼或桥梁等,必讲它的历史。就是这些关于苏州掌故旧闻的讲述,启发了他对历史的兴趣。  梁启超7岁时,塾师出对“东篱客尝陶潜菊”,他立刻对以“南国人思召伯棠”。  翦伯赞7岁时,在祖父指导下圈读“史记》和《资治通鉴》,到12岁全部读完。  鲁迅原葬上海万国公墓,石碑刻有“鲁迅先生之墓”6个正楷大字,是周海婴照着妈妈许广平的字样临摹的,那时他才7岁。  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印行沈从文作品,封面题字和画图是沈的两子龙朱和虎雏所作。  周运鹏儿时,塾师因他两个月里就能背诵全部《易经》,特出一上联“周神童读周易,易”,他对出下联“左丘明著左传,传”。  周运鹏在私塾时,有同学读《礼记》“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时将“毋苟”误为“母狗”。塾师即出一句“《礼记》一书无母狗”,要学生对以下联,周答“《春秋》三传有公羊”。  何鲁童年时,仅用一小时就学会了算术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  茅以升幼年看祖父抄写《阿房宫赋》《滕王阁序》等,每抄一句他念一句。全文抄完后,他竟然从头至尾能背诵,一字不错。祖父对他说:“读书务求其通,读一句便得一句之用。”他还能背圆周率在小数点后100位。有次学校新年晚会,他就登台以背圆周率为节目。  赵元任自幼善于辨别各种语言,甚至极细微的声调,能说多种方言,跟老辈学常州话,跟母亲学北京话,跟嫁在常熟的姑妈学常熟话。  赵元任从小听觉特灵敏,能在一星期内学会一种方言,此后即终生不忘。他能将30余种方言应用自如。  刘半农少时,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上题词:“狗屁连篇其中固有点,一语千金难道没得吗?”  少时的冰心曾获“女才童”美称。一天,先生教她对句。先生日“春风红杜鹃”,冰心即对“秋霜白玫瑰”。  章益儿时,在作文本里偶尔写道:“个人赖社会以生存,社会由个人而进步。”受到老师好评。  熊十力少年时即天资聪慧,出口成章。有天熊的脚板被木刺扎入,后为嫂子挑出,免除痛苦。他当即吟诗一首:“小小黄泥埂,有个木将军。侵犯脚板国,攻进皮掌城。杀到骨肉府,鲜血溢淋淋。哎哟哎哟哟,痛得泪珠滚。踉跄回到家,禀告穆桂英。桂英持银枪,威武出了征。撵到皮川县,追至骨肉城。挥枪大血战,活捉木将军。斩首来示众,谈笑收了兵。”  赵曾俦自七八岁到13岁,五六年间将《资治通鉴》每个时代的人物都剪为纸人,并刻意拟画其状态;再依甲子顺序,按系统纪年,逐日将史实扮演。如在甲子那年所发生的史实,便在甲子那天演完。由此,他非常熟悉《资治通鉴》,凡史事中的年、月、日、时和人物生辰,莫不清晰。  林语堂8岁时偷偷写了一部教科书,一页是课文,一页是插图,被发现。不久所有兄弟姐妹都会背了:“人自高,终必败;恃战争,靠弓矢;而不知,他又强;他人力,千百倍。”


编辑推荐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收录介绍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些学界名流的趣闻掌故,包括梁启超、章太炎、赵元任、鲁迅、白寿彝、竺可桢等,并报喜了这些特色人物的特色性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可道: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