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生命的意义

[美]威尔·杜兰特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威尔·杜兰特  

页数:

154  

译者:

褚东伟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已经征服了高傲的喜马拉雅。人类正在尝试征服远在天之涯的南极。我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可以征服这块纯洁的地之角。人类早就觊觎月球,我同样相信,只要人类愿意,一定会征服邪个并不大的星球。然而,如果有人说,人类要征服自己,我一定不相信。在我看来,人类不可能征暇的对象,就是人类自己。人之所以不能征服自己,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太多,太容易嘭张。人类是世界上欲望最凶猛,最无穷无尽的动物。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无一不把“制欲”作为重要课题之一。但在现代,还没有哪个宗教在这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功。

内容概要

1930年秋,纽约。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家门口用耙子清理树叶。一个穿着体面的人走了过来,他用安静的口气告诉杜兰特说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找到有效的理由说服他。杜兰特立即给他讲了几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人转身就走,从此再也没有看见他。 这次对话让杜兰特不能释怀。他联系了100位艺术界、政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请他们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意的意义是什么?”杜兰特把他们的种种回答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做《论生命的意义》,该书于1932年发行。因为缺少宣传,这本宝贵的书只有很少人读到;今天,第一版的原书几乎已经找不到。 这本书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诗人、哲学家、圣人、囚犯、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赏、音乐家、作家和世界级的政治人物的思想共冶一炉。尽管他们作为个人各有其特点,尽管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读者会发现他们的观点有一条一致的主线贯穿着——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特(1885—1981年)于196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图书奖,1977每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用五十多年的时闻写成广受好评的《文明的历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系列丛书《基中最后几本与妻子阿里尔合著》),92岁高龄时写出的《历史上的英雄》(Heroes of History)一书结束了他辉煌的事业。他的第一本书《哲学的故事》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版再版,是最为普及的哲学入门书。他的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手把哲学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走入平凡世界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杜兰特还是主张博爱和社会改革的人权斗士和先行者。他的作品不断地愉悦和滋润全球读者的心灵,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教他们放宽视野,广开胸襟。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 问全球名人:生命意义何在? 第一章 一封信,一个问题 第二章 生命的意义与宗教 第三章 生命的意义与科学 第四章 生命的意义与历史 第五章 生命的意义与乌托邦的理想 第六章 聪明无异于自杀第二部分 我们为什么闷闷不乐——名人们的回答 第七章 文学家如是说 西奥多·德莱塞 H.L.门肯 辛克莱·刘易斯 约翰·厄斯金 查尔斯·比尔德 约翰·考珀·波伊斯 埃德温·阿林顿·鲁宾逊 安德鲁·莫洛亚 第八章 演艺人士、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政 治家的观点 威尔·罗杰斯 查理·赫拉斯·梅奥 加布里洛维奇 斯蒂芬森 阿瑟·施尼茨勒、H G.韦尔斯、尤金·奥尼尔、 哈维洛克·艾利斯 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 理查德·伊夫林·伯德 卡尔·莱姆勒 厄恩斯特·M.霍普金斯 阿道夫·西蒙·奥克斯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C.V.拉曼 第九章 宗教人士如是说 穆罕达斯·K.甘地 约翰·海恩斯·霍姆斯 狄慕妮神父 第十章 三位女性的答案 玛丽·爱玛·伍利 吉娜·隆布罗索 海伦·威尔斯·穆迪 第十一章 狱中的思考 欧文·C.米德尔顿——美国新新监狱79206 号无期徒刑服刑人员 第十二章 不可知论者的回答 贝特朗·罗素 赫尔曼·凯塞林伯爵 萧伯纳第三部分 我的回信 第十三章 生命的意义

章节摘录

不过,爱与美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理想,虽然我们每天,不,每个小时都在牺牲我们的理想以换取物质利益。你信中的问题之一是:“您在哪里可以找到慰藉和快乐,您的财富最终在哪里?”我个人从两个方面找到幸福:艺术和家庭。但是,子孙后代是否也会拥有这些财富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艺术之美(我所理解的美)在我们面前被毁,取而代之的是廉价的感官刺激。宣扬新的艺术形式的人告诉我们美已经不一定是艺术的主要目标。有关家庭的未来,你的信表示了担忧,我和你一样。东方露出工业革命的曙光,如果它席卷世界它就有可能摧毁我们的家园,我们原来以为坚实的东西不少已经被它消灭了。杜兰特先生,这也许算不上是能够令您满意的回答……人们一遇到某个人的悲观哲学就会马上怀疑他曾经是和命运抗争的失败者。就连叔本华也逃脱不了这种指控。我怎么可能逃脱呢?但是我没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因为我在命运的手上是没有受委屈的。


编辑推荐

《论生命的意义》由江西出版集团,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生命的意义 PDF格式下载



我在初二的时候就想过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个时候班级里几个要好的朋友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然后我们愁苦了,抑郁了,迷茫了几天,因为年纪小,后来便也不再逼迫自己去想这么深刻的问题。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思考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吧,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又有什么价值呢?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答案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没有人知道。

我一直都很喜欢威尔杜兰特的书,说实话,威尔杜兰特的书名总是起的很不雅致,让人觉得没有看的欲望,可是他的文字与思想却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也许能够深刻的真的只有哲学家吧,站在哲学的角度,才可以把问题看得那么透彻。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实践最后都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哲学才是真理最终的归宿,而能够真正懂得哲学的人必定也是伟大的科学家。想来我是当不了哲学家了。

威尔杜兰特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所以也许对于伤痛,对于追问生命的思考他才会来得那么深刻吧。
1930年秋天,他碰到一个欲自杀的人,无论怎样劝解,那个人都不肯放弃。于是杜兰特开始思考,究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片面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发给了当世那些各界最有名的人。回信各式各样,思想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即便你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你也会得到启发。

而看了那么多的回信之后,我想说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也许我们的星球来源于一次大爆炸,也终将终止于一次大爆炸。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努力,最后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至少对于浩渺的宇宙而言如此。由此来说,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感受其实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生命是自己的,感受也是真实的,外界的评论和我们无关,科学的真理亦是和我们无关,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那快乐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都不同,但我知道,当我看见风吹过柳枝飘飘我是快乐的;当我看见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我是快乐的……


还没读。。但是很喜欢威尔杜兰特。。看过他的《哲学的故事》


论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定位。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最终只能自己找到自己的路,感谢当代的各界人士所给出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弄出一本书,但没有具体论述什么是意义,更没有论述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不过,作者列出了各个行业的知名人物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或许我们都很迷茫:生命究竟是什么呢?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本书是能够给我们启发的。


生命的意义何在,当病魔一点一点的侵蚀你的躯体,生命的光芒又照耀在哪里,拼——为了生命


读过该作者的《哲学的故事》,看到这本书同样感触,作者是一位有着美丽心灵的哲学家。


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听听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很棒!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人对人生的看法,很值得思考。


了解生命,了解自我,了解世界


这个商品不错。看看就好。说深刻也还好。毕竟一些言语看了过段时间就忘了。


书的内容本身没有标题那么令人感到枯燥,还是很容易上手的书。个人比较喜欢。读后很有启发


简单平易 翻译得也很好 书的内涵很值得吸收


一本非常经典的书、


认识自己,认识人类,征服世界.........


在图书馆借的,读过以后觉得好,值得收藏。就买了回来。


慢慢读,细细品,有收获。


不错的一本书,喜欢,还会在读


用心看这两本书。


这本书虽然没有答案,但可以了解很多。


感觉很好,内容还没有仔细看!


我老爸觉得还可以


没看过,很好奇~


非常正,净化一下


不错,好评、、。。。。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应该只有自己还能回答;
这本书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输入,但并不失望,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各行领域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可以一看。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众说纷纭,读完后,思路更开阔了


很薄的一本书,同时又是很厚的一本书,世界上各界人士对生命意义的讨论与碰撞


如果说《人类文明史》相当于《史记》,那么这本小书相当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花了一晚上时间看完了。不同心境的人会从中得到其洽分的启示。


看之前 迷茫 看之后 理性的迷茫 从来没有指望一本书能解决人生问题 但是可以给些振聋发聩的作用


内页部分的字背景是黑色的,看着不舒服!


刚看,纸张一般。等看完再上来。


一家之谈可以


泛泛一看


之前在学校图书馆看过,觉得很不错,才决定要拥有它的。呵呵


有一定的启发!!


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没有预想的好。


不错的图书,尽管理论性不强,但蛮有启发。


看到网上的简介,本来有很高的期待,但是发现本书不过是若干个质量不太高的给作者的回信所篇成的书。正像其中一位很ZHUAI的作家回复“我不愿意回复你的问题,因为我不想自己的观点为别人出书而作”。


翻译的不错,但是原作者的很多悲观和超然的思想,非常脱离实际!中国人肯定难于接受!如果是非常务实和积极生活的青年人,就更讨厌了!建议不要读了,我看完了,还有点中毒!
我觉得人就应该在自己的100年中努力奋斗,不要去多想什么未来世界的走向、人类的何去何从!做好自己,不伤害他人就好了!


寄来的时候表面特别脏!封皮完全开胶,先不说内容怎么样,一看就是旧书,卓越这样的服务也太差了!好失望


写的很好,下次出新书再买。


这个书的规格真奇葩,拿在手里好奇怪的感觉


值得收藏,值得阅读,值得思考


  文中一开篇作者给写出了他给各个名家写的信,读完之后感觉到科学竟然是给人类社会带来绝望的力量。无论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进步多少,其实人类还是像一直狗一样不断的生养,循环。就像不知者无畏,愚昧的人们没必要去担心什么,只要相信心中的上帝会抚平一些苦难,带来光明的希望。
  各个所谓名家的回信也长短不一,也学越有名的人越没有时间来回复这样一封需要很多时间思考的问题。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觉得写的最好的是那位在监狱里服刑的无期犯人。
  不止一人指出,真理尚未被发现,因此由于发现了真理而引出的绝望也就没有出现。女性更多的体现出了“爱”在生命中的价值。我喜欢那位网球运动员的直爽,我想就是她那不安分的心成就了她的体育生涯。
  那位无期犯人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努力让它实现什么价值。关于真理,他认为人们习惯性的对真理盲目崇拜,于是就想想它是以华丽的形式出现,当它没有矫饰,以真实面目示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就接受不了,大叫幻灭。快乐是自我内心的满足感,不因为人本是所处的位置,拥有的经济基础而不同。手工业和机械时代一样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没有理由谴责机械时代而歌颂古老的手工时代。他说,他关心的是,在他走到终点之前,他所扮演的角色,说完他的台词。这就是他的慰藉、灵感和财富。
  另外,以为钢琴家的文字我也很欣赏。他说爱与美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美并不是感官的刺激。
  作者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我们生产的机会,让我们为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更大的存在做出贡献。
  
  无论作者宣扬现代社会如何让人绝望,从微观来看,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也许和整个社会的绝望毫无关系,因个人的生命意义不是种族的繁盛也无关社会几百年后的样子,我相信多数人仍然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对他们来说,自身内心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价值。
  


   关于生命的一些悲观的论调
  就人类整体而言: 既然人类会与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那些物种一样,最终走向灭亡,那我们的生命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的起点是不可自己控制的,终点是既定的,中间的路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自己大多数时候是乐观的,但是有时候,特别在面对一些突发的死亡时,仍然不免会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会问自己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有何意义?
   我认为人活着是一种本能,就像鸡下蛋,奶牛产奶一样。因此,问,为什么活着,就如问鸡为何要下蛋,奶牛为何要产奶一样,是毫无意义的。既然仅有一次活着的机会,那我们就应该珍惜。因此,思考如何活着是极有意义的。
   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活着呢?
  1. 首先要快乐地活着
  快乐是当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期望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为什么要快乐的活着呢?
  对于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的我们,那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快乐,犹如一道道美味,提供力量;也犹如一束束光亮,带去温暖。
  所以,只有当快乐伴随我们时,才能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得顺当,长久。
  如何能获得更多,更长久的快乐呢?
  a. 物质欲望低
  肉体的存在,为了维系其正常运转,必然产生物质欲望。
   欲望越低,越容易满足,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
  比如,在现有条件下,我的能力是每周吃一到两次肉,如果我的需求与能力契合,那么每次吃肉时,都会因需求得到满足会感到很快乐;但如果所要求的是每天都要吃肉,甚至顿顿吃肉,此时需求超出能力所及,那么在吃肉时,就会想到,肉是如此美味,可惜明天不能吃到了,快乐自然会少很多。
  b. 物质欲望少
  当欲望少时, 满足欲望所产生的快乐才会持续长久。 如果欲望众多,接踵而至,那么满足前一个欲望带来的快乐尚未细品,又需要去为满足下一个欲望而努力了,快乐自然变得短暂。
  仍以吃肉为例,一周吃一到两次肉,每次吃肉之后的快乐会持续良久,三四天乃至一周,直到下一次再次吃肉。倘若每天都吃肉,那么吃肉带来的快乐最多只能维持一天。
  
  2. 其次要有价值地活着
  人不仅仅有肉体,还有思想。 因此, 要好好地活着, 不能仅仅是满足物质上的欲望,还需要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人在精神层次的需求,其目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大抵可分为两类: 有关自己的-想要有所成就;有关他人的-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因此,虽然人生的起点和终点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中间的过程却under control.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和能力,选择奋斗的目标, 快乐地,有价值地活着。
  
   关于最开始的那个悲观的论调,我的理解是,人是整体中一部分,所以,只能在这个整体之内中研究个体的价值, 不能将其放在整体外去看。 具体地说,虽然人类会像地球上曾经存在的那些物种一样,最终走向灭亡。但是对于个体而言,他在人类群体中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就比如蚂蚁,在我们来看,除了可以作为科学研究观察的对象外, 它的存在毫无意义。但是从蚁群内部看,任何一只蚂蚁的存在,哪怕是没有繁殖能力的工蚁,它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喜欢读什么意义之类的书,想来想去这可能还是从小接受土共的教育有关。那又能怎么样了。老子在也不读什么意义之类的书了。
  读完却发现没有谁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像罗素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真理被发现,我们不能够评判真理。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生活把理想出卖了,伙计,没什么大不了。
  别相信什么理想。追求理想就像追逐海市蜃楼,到了地方你发现它并不存在。你可以有一些信念,应该还有一个世界更美好,但信一下就好了,千万别当真,不然当你真到那个世界,你可是要失望的。生活应该这样度过:失败的时候仍然走在前面。
  就像萧伯纳说:“我怎么会知道?问题本身有意义吗?”


  我在初二的时候就想过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个时候班级里几个要好的朋友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然后我们愁苦了,抑郁了,迷茫了几天,因为年纪小,后来便也不再逼迫自己去想这么深刻的问题。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思考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吧,我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又有什么价值呢?但这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答案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没有人知道。
  
  我一直都很喜欢威尔杜兰特的书,说实话,威尔杜兰特的书名总是起的很不雅致,让人觉得没有看的欲望,可是他的文字与思想却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也许能够深刻的真的只有哲学家吧,站在哲学的角度,才可以把问题看得那么透彻。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实践最后都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哲学才是真理最终的归宿,而能够真正懂得哲学的人必定也是伟大的科学家。想来我是当不了哲学家了。
  
  威尔杜兰特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所以也许对于伤痛,对于追问生命的思考他才会来得那么深刻吧。
  1930年秋天,他碰到一个欲自杀的人,无论怎样劝解,那个人都不肯放弃。于是杜兰特开始思考,究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的想法毕竟是片面的,于是他写了一封信发给了当世那些各界最有名的人。回信各式各样,思想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中即便你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那么你也会得到启发。
  
  而看了那么多的回信之后,我想说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也许我们的星球来源于一次大爆炸,也终将终止于一次大爆炸。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努力,最后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至少对于浩渺的宇宙而言如此。由此来说,无论我们怎样生活,怎样感受其实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生命是自己的,感受也是真实的,外界的评论和我们无关,科学的真理亦是和我们无关,我们要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快乐。那快乐又是什么?也许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都不同,但我知道,当我看见风吹过柳枝飘飘我是快乐的;当我看见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我是快乐的……
  


  可能这本书,和我的频率很接近。在书城密布的书架上,第一眼就发现了它。很不起眼的黑色封面,却讨论了一个很大的主题。第一次没有购买,结果两周后的第二次,却发现它还在原地等我。
  
   对于哲学,没有什么特别的专注或爱好。可能,更多的是心理学专业部分的涉猎,什么都知道个大概,但什么都不深入。
  
   思考人类的命运,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社会的发展......哲学的命题一直都处于发展前沿,每个人都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己的哲学思考。只是,对于普通人,这些思考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调味剂,所以众多的普通人看哲学家们的书,但成为不了哲学家。
  
   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集结当时的诗人、哲学家、圣人、囚犯、运动员、若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演员、音乐家、政治人物一起,共同践行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的研讨。
  
   不是纯理论的宣讲,没有过于严谨的逻辑思辨,每封回信都是每个人灵魂的映射,不需要过于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哲学理论的堆砌。真诚的展示,更加能够得到普通人的共鸣。
  
   非常喜欢门肯先生(H.L.Menken)的一段表述,摘录如下:
  
   总的来说,我所做的事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我做的事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我并不关心。我的写作和我的作品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就像奶牛终生产奶一样,她产奶不是为了让农场主赚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我想我的思想大多数都是好的,但是我并不太在意。世人可以看,也可以不看。我把它们孵化出来了,我已经找到了我的乐趣。
  
   很直白,很有趣,也很通俗,普通人可以读懂的哲学,就应该是这样。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坦率和自信,可以从中读到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内容。
  
  


吃饱了饭,咱们来谈哲学。


相关图书